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347篇
安全科学   173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865篇
基础理论   145篇
污染及防治   92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81.
目的针对目前舰船舱室内空气封闭性强、污染物来源多、成分复杂且高温、高湿的特点,研发高效可再生介微孔吸附材料,以解决目前吸附法存在的选择性及再生困难问题。方法研究选取SBA-15为载体,并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负载在SBA-15上制备介微孔吸附材料,以甲醛、甲苯和醇类有机物为处理对象评价材料性能。结果在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12%时,负载催化剂的介微孔材料的有机物容量达到最高,112.3 mg苯/g催化剂,119.7 mg甲苯/g催化剂,147.3 mg甲醛/g催化剂,184.l mg乙醇/g催化剂,为活性炭吸附容量的1.5倍以上。吸附饱和再生30 min后有机物容量为,98.6 mg苯/g催化剂,106.3 mg甲苯/g催化剂,132 mg甲醛/g催化剂,169.7mg乙醇/g催化剂,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结论能够在广泛进气浓度和停留时间条件下使得处理后的污染物浓度低于严格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所允许的浓度,并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可以高效再生、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82.
为研究柠檬渣对Cu2+、Pb2+和Cr6+的吸附性能,利用10%的H3BO3对柠檬渣进行了改性,比较了改性前后柠檬渣对Cu2+、Pb2+和Cr6+的吸附效果,并利用差热分析(TG-DTA)、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对柠檬渣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柠檬渣对Cu2+、Pb2+和Cr6+的吸附率分别为预处理后柠檬渣的5.89、2.07和1.38倍;改性后柠檬渣的孔径为中孔,孔容增大了3.0倍,孔径和碘吸附值变化不大,灰分率减小了近4倍,比表面积增大超过了2倍.改性后的柠檬渣在近紫外区有最大吸收波长;改性和吸附Cu2+、Pb2+和Cr6+样品的TG和DTA曲线不完全相同;柠檬渣为非晶型结构,主要由C组成;吸附Cu2+、Pb2+、Cr6+后的改性柠檬渣均各自含有Cu、Pb、Cr元素,但形成的能谱(EDS)峰不高.研究显示,柠檬渣经10%的H3BO3改性后能显著提高对Cu2+和Pb2+的吸附性能,而对Cr6+的吸附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83.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在873K温度下炭化6h制备了小麦秸秆生物炭(WBC),再用KOH浸渍法制备了3种碱炭比(质量比为1:1,2:1和3:1)的改性秸秆生物炭(WBCK1、WBCK2和WBCK3).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3种WBCK结构特征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实验,探讨了3种WBCK对溶液中四环素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相比于WBC,WBCK有更丰富的孔径结构和更大的比表面积,且对四环素的吸附容量显著增加.3种WBCK对四环素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大小顺序为k2(WBCK2) > k2(WBCK3)> k2(WBCK1).WBCK对四环素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吸附过程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吸附机理较复杂.3种WBCK对四环素的吸附均为自发、吸热、熵增加过程.当溶液pH值范围为4.0~8.0时,3种WBCK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较高.3种改性WBCK均可重复使用,其中WBCK2重复使用5次后吸附去除效率仅下降13.9%.  相似文献   
984.
基于IASI、OMI与TROPOMI卫星数据识别了2008~2019年四川盆地氨与氮氧化物柱浓度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采用空气质量模型CMAQ对2019年冬季四川盆地氨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评估了氨与氮氧化物单独减排及氨与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情景下对四川盆地颗粒物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2012年四川盆地氮氧化物排放逐年升高随后在2013~2019年迅速下降,而氨柱浓度在2008~2013年期间较为稳定,自2014年起迅速增长.四川盆地氨排放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人为活动强烈的成都及周边地区和川南城市群以及农业源氨排放主导的川西北地区.铵根离子在川南城市群的PM2.5当中占比高达11.4%,而对川西地区城市的PM2.5贡献较低.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氨与氮氧化物协同减排50%能有效降低大气中硝酸铵与硫酸铵的浓度,从而减少细颗粒物污染,改善四川盆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985.
区域化石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往往集中于少数高能耗、高排放的重点行业和领域. 重点行业/领域的产业规模、能源结构和碳排放变化直接决定区域碳排放达峰时间、达峰质量和峰值大小. 研究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路径,是实现碳排放分区管控、落实行业减排责任和推动区域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基础.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路径研究方法,涵盖宏观目标约束、边界和范围确定、宏观需求预测、行业关联耦合四大模块. 该方法提供了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目标双约束下,不同行业/领域碳排放达峰的路径优化选择. 在充分考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技术特点、国内外进出口变化的基础上,宏观预测重点行业/领域发展规模与需求变化,同时结合以技术为核心的MESSAGE模型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分析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关系,建立行业内、行业间能量流、物质流耦合关系,通过不断迭代优化确立各行业/领域未来发展需求,并建立不同发展情景,综合研判各情景提出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目标与路径. 该方法满足国家、省份、城市等不同区域尺度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路径分析与减排措施、成本效益、政策保障评估.   相似文献   
986.
关于工厂企业绿地建设的探讨:以宝钢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园林是现代城市绿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于污染较为集中的工厂企业来主,绿地建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而发展生态园林,走绿地的生态建设道路已成为工厂企业发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生态园林的指导思想出发,结合宝钢的绿化实例,探讨了工厂企业在绿地建设方面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87.
988.
微波无极灯光解模拟CS2废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自行研制的微波无极灯对模拟二硫化碳废气进行光解.结果表明,微波无极灯光解CS2的效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停留时间是影响CS2转化率的重要因素;体系中水汽的增加有利于光解效率的提高.当管道气体流速为0.2 m/s,初始浓度约100 mg/m3,湿度约40%时,微波无极汞灯光解CS2的效率可达75%以上;微波无极碘灯对CS2的光解效率亦达到50%以上.同时探讨了CS2光解的反应机理,主要是紫外光直接光解和·OH自由基氧化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89.
近年来由于淡水资源短缺和海水淡化处理成本的显著下降,海水淡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出于环境保护考虑,保证海水淡化后产生的高盐度尾液能够迅速与受纳海水掺混的排放口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实践中广泛采用的型式是圆形倾斜淹没式排放,而之前的研究建议倾角设计与水平方向成60°为最佳。但伴随60°倾角的射流上升高度相对较高,可能不适用于排放入浅海海域。应用先进的粒子图像测速(PIV)和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在实验室模拟较小角度(30°和45°)的排放,从而研究其掺混及稀释特性。通过实验数据整理得到相应的射流最大上升高度、碰撞点水平距离、碰撞点稀释度等属性,从而为浅海区的海水淡化高盐度尾液排放的工程设计以及相关规定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0.
文章首先通过对灰色聚类模型的机理解释以及该模型评价步骤的描述,然后应用该模型对北江中上游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除浈江的沉积物灰类为三级标准外,其他聚类样本的灰类均为一级或二级标准。这说明浈江沉积物污染相对严重,滨江和龙塘河污染最小。同时将该方法评价结论与被引文献中结论相比较,两者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通过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说明了灰色聚类模型能达到对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目的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