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90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电子垃圾拆解地稻田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污染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s、Cd、Cu、Pb等重金属是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电子垃圾)拆解过程释放的一类重要的有害化学物质.大米是电子垃圾拆解地居民主要的食物,大米中的重金属含量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风险.本研究测定了广东省清远市电子垃圾拆解地4个拆解点稻田土壤和稻米中As、Cd、Cu和Pb的含量水平,并评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和当地居民食用大米中的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电子垃圾拆解地稻田土壤中As、Cd、Cu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9~9.4、0.73~1.94、75~195和54~87 mg·kg~(-1),稻米中As、Cd、Cu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1~0.17、0.11~0.66、7.54~21.6和0.27~0.42 mg·kg~(-1)(以稻米干重计).电子垃圾拆解地土壤和稻米中Cd、Cu和Pb的含量是对照区的2~15倍,但As的含量与对照区无显著性差异.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电子垃圾拆解地稻田土壤中的Cd具有极强生态风险.当地居民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提示,电子垃圾拆解地当地居民大米中的Cd和Cu可能存在较高健康风险,且Cd具有较高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62.
文章利用FeS纳米颗粒对人工配制的高、中、低3种水平的镉铅铬复合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并对氧气和FeS纳米颗粒投加量等关键因素对土壤修复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 表明:氧气对稳定化过程影响不大;对于低浓度污染土壤,土壤中Cr(Ⅵ)含量和浸出液中Cd、Pb、Cr(Ⅵ)、总Cr浓度一般可达标,可不进行处理;对于中浓度污染土壤,当FeS与(Cd+Pb+Cr(Ⅵ))的摩尔比为2:1时,可将土壤中Cr(Ⅵ)含量可降低至标准值以下,但浸出液中的Pb无法得到较好的稳定化,按PO43-与Pb的摩尔比为8∶1复合投加磷酸盐后,浸出液中Cd、Pb、Cr(Ⅵ)、总Cr浓度均可降至标准值以下;对于高浓度污染土壤,当FeS与(Cd+Pb+Cr(Ⅵ))的摩尔比在2∶1及以下时,FeS对土壤中的Cr(Ⅵ)的还原效果存在波动,达标存在难度,与磷酸盐复合投加可有效稳定高浓度污染土壤浸出液中的Cd、Pb、Cr(Ⅵ)和总Cr.经FeS NPs和磷酸盐稳定化处理后,土壤中生成了Pb3(PO4)2、CdS、PbS、Cr(OH)3、[Cr,Fe](OH)3和Fe3(PO4)2等沉淀物,3种重金属形态由可交换态等形态向稳定性较高的残渣态转化,释放迁移到环境的可能性减小,对环境的风险降低.修复后的土壤pH呈弱碱性,利于土壤中Cr(Ⅲ)、Cd和Pb的长期稳定;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容量升高;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体系保持还原环境,可有效防止Cr(Ⅵ)的再次氧化.  相似文献   
163.
风廓线雷达在北京地区一次强沙尘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北京地区逐小时风廓线雷达数据、大气成分观测数据以及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2017年5月3~7日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蒙古气旋影响,全国多地出现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其中北京PM10浓度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时间超过30h.通过对边界层内水平风场、垂直速度以及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沙尘爆发前,边界层内出现平均风速达到14.8m/s的西北急流核,该急流核的建立有利于将高层沙尘粒子向近地面传输,而沙尘爆发阶段边界层通风量较前期增加31.6%,中低层的通风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使近地面PM10浓度出现爆发性增长.此外,整个沙尘天气过程中,以弱下沉运动为主,垂直速度在1m/s以下,而沙尘天气爆发前,边界层内出现强烈垂直下沉运动,达到5.3m/s.同时,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出现1.0×10-16的高值中心.二者均先于地面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预报时间提前量为8~9h,可为今后沙尘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4.
废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的资源化回收利用中,需考虑对偏光片的处理。在超声波和加热作用下,利用强碱对废液晶显示器面板上的偏光片进行剥离,分析了温度、碱液浓度和超声波频率对偏光片剥离效果的影响。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王水对剥离偏光片后的玻璃基板进行酸浸,分析各浸出阶段的铟溶出特性。结果表明,在超声波作用下,在一定温度(50~80 ℃)内,利用NaOH溶液可实现废液晶显示器面板偏光片的高效分离;当温度为70 ℃、超声波频率为45 kHz、NaOH浓度为0.1mol/L时,偏光片的剥离仅需37 min;NaOH溶液为0.1和0.3 mol/L时,化学剥离过程中未发生铟元素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5.
为探究微纳米曝气对水库沉积物细菌及磷功能菌群落的影响,以三明市东牙溪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曝气前后沉积物细菌、聚磷菌与有机解磷菌的群落组成、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微纳米曝气对底部产生充氧作用,进而对沉积物微生物的群落造成一定影响,微纳米曝气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上升了24.7%,厚壁菌门(Firmicutes)上升了8.3%,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下降了5.9%,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下降了7.0%。曝气前,沉积物中聚磷菌的优势菌属包括Syntrophus(26.79%)、Anaeromyxobacter(14.6%)、Nitrospira(12.6%)和Anaerolinea(11.3%);而曝气后,聚磷菌优势菌属则为Pseudomonas(65.1%)和Clostridium(22.9%)。有机解磷菌的优势菌属在微纳米曝气前后同样发生了改变:在曝气前,优势菌属为AzospiraMesorhizobium、PseudomonasChelatococcusVariovorax,分别占8.6%、5.4%、5.3%、5.2%、和5.2%;在曝气后,优势菌属则为AzospiraVariovoraxChelatococcusPseudomonasAcidovorax,分别占11.3%、6.5%、6.1%、5.9%和5.8%。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管是聚磷菌还是有机解磷菌,其群落组成与沉积物表层的溶解氧(DO)均显著相关(P<0.05)。微纳米曝气工程的实施,对水库沉积物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结构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6.
袁训超  王敏  郭逍宇  吴东丽 《环境科学》2022,43(8):4097-4107
浮游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在城市水生生态系统发挥重要作用,但外界环境变化显著影响其在污染物降解和转化过程的作用.以高度人工化的北运河为研究区域,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了浮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以揭示以再生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城市河道浮游微生物多样性季节变化机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季节性降雨和再生水补给物理扰动过程引起的水体扩散能力增强是夏季α多样性显著高于春季的直接原因,同时减弱了夏季浮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化程度.季节性径流和温度是影响高度人工化城市河道水文水质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季节性径流和温度变化引起的ČNO2--N和TP变化是河道浮游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春季季节性断流导致的北运河水体还原性状态,使得春季水体中富集的细菌大都为厌氧菌,如与溶解性有机物降解有关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与反硝化过程有关的纤细菌门(Gracilibacteria)等.而夏季季节性径流和频繁降雨以及河道闸坝、闸门开闭频率增高引起的水体复氧能力增强,一方面显著缓解河道营养物质污染,另一方面使得夏季水体中富集的细菌大多为好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如具有嗜高温特性的蓝藻(Cya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等自养微生物,以及在污染物降解转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研究结果对以再生水为补给水源的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7.
四川省农业生产环境因素-化肥施用状况宏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首次提出“区域化肥施用负荷”、“化肥施用相对生产力”、“化肥施用相对适宜度”等概念及研究方法,用于四川省化肥施用状况宏观分析。四川全省化肥施用量F=228.86kg/hm^2,全省21个市州中自贡、攀枝花、德阳、绵阳、遂宁、眉山、雅安和巴中等8个市F〉250kg/hm^2,其中攀枝花市达到457kg/hm^2;全省5个农业区中,成都平原区F值最高,达285.63kg/hm^2。四川省化肥施用负荷H=4704kg/km^2,自贡、德阳、遂宁、内江等4市H值是全省H值4倍以上,自贡、遂宁2市甚至达5倍以上;成都平原区、盆地丘陵区H值分别是17491kg/km^2和16309kg/km^2,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全省化肥施用相对生产力R=20.26kg,攀枝花市R=12.11kg,是全省最低的;盆地丘陵区R=20.16kg,其余地区R值均高于全省的。全省近10年平均化肥施用相对适宜度T=3.19作为评价基准,攀枝花市T=5.22,是全省最高的,属化肥施用高度过量;各农业区中,盆地丘陵区T=3.47,盆周山地区T=3.28,属化肥施用轻度过量,其余地区基本适宜。  相似文献   
168.

针对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分析了2015—2020年三大城市群的臭氧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别研究了影响其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2015—2020年三大城市群臭氧浓度整体呈逐年升高的时空演变特征。其臭氧变化率存在中部向南北递减的趋势,即长三角(3.4%)>京津冀(2.9%)>珠三角(2.1%);臭氧浓度平均值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变化特征,即京津冀(98.3 μg/m3)>长三角(96.7 μg/m3)>珠三角(90.5 μg/m3)。2)温度、风速、人均GDP和能源消耗量不仅是影响三大城市群臭氧浓度时间变化的主要因子,而且与臭氧浓度存在着阈值效应。3)能源消耗量和人均GDP是影响三大城市群臭氧浓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子,其对臭氧浓度空间变化的解释率均超过36%。今后关于城市群臭氧的防控应更关注经济发达地区,并通过重点监测和预警高耗能区等手段,达到城市群臭氧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