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低C/N比污水生物脱氮所需外加碳源量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试规模实验装置,探讨了现有活性污泥工艺改造成间歇曝气生物脱氮工艺的实践中,碳氮比(C/N)对废水生物脱氮效率、脱氮反应速度的影响,分析了脱氮容量,确定了所需外加碳源量.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氟碳重防腐涂层在循环盐雾试验后的防护性能.方法 开展氟碳涂层的实验室循环盐雾试验,通过电化学阻抗谱、附着力、光泽、色差测试等方法对氟碳涂层的各性能进行分析表征,并使用等效电路图对电化学阻抗谱数据进行拟合,评价涂层在盐雾试验后的腐蚀保护性能.结果 循环盐雾试验1440 h后,涂层无失光、变色、粉化等现象,模值由1.42×1011?·cm2下降至7.26×1010?·cm2,下降幅度较小.结论 经循环盐雾试验后的氟碳涂层仍具有优异的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33.
为了研究我国南北过渡带西部地区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选取了秦巴山地西部陇南市2015-2018年大气主要污染物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各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分析了该地区污染物潜在来源(WPSCF和WCWT).结果表明:4年来,秦巴山地西部地区空气环境质量较好,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24%,6项大气污染物SO2、NO2、CO、O3、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19.02、23.35、701.41、83.11、30.57、56.50 μg·m-3,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PM10是该地区首要污染物中天数最多的,达94 d.污染物SO2、NO2、CO、PM2.5和PM10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具有较好一致性,呈"U"型变化,O3呈单峰型,在夏季和午后浓度到达高值.颗粒污染物PM10、PM2.5与气态污染物SO2、NO2、CO均呈现较好正相关,气温、降水量和风速风向对污染物浓度有较大的影响.该地区冬季空气质量明显差于其他季节,颗粒物浓度主要受供暖期化石燃料燃烧和外来气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大沽河干流青岛段纳污能力及排污总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大沽河干流青岛段水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研究区域的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根据其水域功能类别的水质标准,并且根据大沽河在枯水期没有流量的具体情况,在此时段把大沽河概化为多个坝上水库组成.利用水库水质模型计算水体纳污能力;在丰水期和平水期,利用河流水质模型计算水体纳污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沽河干流青岛段COD(化学需氧量)、NH3-N(氨氮)的总量控制方案,对超过允许纳污量的河段要进行削减,使削减后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最后针对大沽河污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保证总量控制目标实施的具体措施以及污染物防治的对策和建议,为该水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
采集安徽某酸性矿山排水(AMD)水库不同离岸距离的表水层水样,结合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与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对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物(DOM)来源和组分特征进行分析.三维荧光结果表明,样品中内源性色氨酸类荧光峰峰强与离岸距离正相关,且基于三维荧光特征指数(FI,HIX,BIX)分析判断DOM主要来自于内源.FT-ICR MS在分子层面进一步表明,内源性组分(脂类,脂肪族/蛋白类,糖类)在近岸点样品DOM所占比重相对较低(66%).AMD中DOM的主要成分为CHO(40%~50%)、CHON(25%~30%)、CHOS (22%~36%)等化合物.DOM包含有高比例的CHOS化合物主要与AMD水体高浓度硫酸盐有关.  相似文献   
3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Cu添加浓度下,在小麦生长不同时期,小麦根区土壤与非根区土壤中总量Cu和有效态Cu的浓度,以此揭示其迁移转化特征。研究发现:小麦生长可以对土壤中的Cu进行吸收,拔节期小麦吸收能力最强;Cu添加有利于小麦对土壤中Cu的吸收,在试验水平下,添加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在200 mg/kg Cu添加浓度下,成熟期土壤中Cu含量较幼苗期减少了79%;小麦生长使土壤中有效态Cu占总量Cu的比重增加,并且使非根区土壤中Cu向根区土壤迁移。  相似文献   
37.
基于GeoProcessing方法的岷江上游流域数字水系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eoProcessing不仅提供空间数据分析的简单功能,而且支持建立非常复杂的地理处理模型来完成定制的地理处理任务和执行批处理操作.通过GeoProcessing地理处理新方法建立流域数字水系模型,是流域水文构成模拟计算、流域水土流失分析等的重要基础.为水文过程模拟分析提供有力支持.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首先使用GeoProcessing建模方法生成岷江上游流域30 m×30 m DEM并对其进行洼地的确定、填充和平地的抬升等预处理,采用D8法计算水流方向和汇流面积,在此基础上实现流域分水岭、河网水系和子流域等参数提取,并建立岷江上游流域数字水系模型.通过模型计算,较精确地确定了岷江上游的流域边界,其提取结果与传统的手工数字化成果吻合程度高,且细节部分更加突出;与传统的分步式操作相比,提高了水系河网提取的阈值试验条件设置次数,可批量处理,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干扰小,结果更加可信.当取汇水累计量≥600栅格单元(面积约为0.05 km2)且综合长度≤500 m的水系时得到的结果与手工数字化地形图水系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8.
关于我国政府对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对我国的6个大中城市涉及重大突发事件的相关部门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263份有效问卷的统计数据处理,笔者分析了被调查者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基本认识、现有的重大突发事件政府管理现状、我国重大突发事件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到了重大突发事件自身的发展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对社会的影响的主要原因、我国重大突发事件政府管理模式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必须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规律,提高政府对现有的重大突发事件管理效率,构建相应的政府预警管理模式。最后,提出了我国政府对重大突发事件管理模式的改进意见,期望政府能对重大突发事件管理模式的构建有所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39.
以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实测降水数据,从日尺度、月尺度到年尺度分别评价了TRMM 3B42 V7、CMORPH CRT、TRMM 3B42 RT、PERSIANN 4种遥感降水产品在格网尺度上的精度,并用实测降水数据和筛选出的精度较高的遥感降水产品驱动SWAT模型进行了径流模拟,以进一步探究遥感降水产品在澜沧江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4种遥感降水产品在日尺度上精度都不高,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都低于0.5。从整体看,TRMM 3B42 V7精度最高,月、年尺度下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5、0.90,CMORPH CRT精度稍低于TRMM 3B42 V7,其在月、年尺度下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89、0.77,TRMM 3B42 RT和PERSIANN精度较差,两者在不同时间尺度下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都较低,基本都维持在0.5以下;径流模拟结果发现TRMM 3B42 V7和CMORPH CRT两种遥感降水产品对流域出口断面日、月径流模拟的能力均不如实测降水,但整体上三者都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实测径流变化的趋势,三者径流模拟对应的纳西效率系数NS在0.65~0.94范围内;从纳西效率系数NS看,三者对应的数值相差幅度极小,从多年平均径流RE看,三者都表现出低估的情形,但与前两者(低估值在 -4%~-10% 范围内)相比,CMORPH CRT(低估值在 -10%~-20% 范围内)低估的幅度较大;TRMM 3B42 V7在整体上的径流模拟效果优于CMORPH CRT,在澜沧江流域具有更好的径流模拟适用性。  相似文献   
40.
常规高低温试验箱主要用来开展试件的高温、低温试验,其中考核试验箱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箱体的密闭性,即长时间低温试验箱体内部不会出现结霜现象,而本文针对特殊试件——火炮,要求高低温转换同时实现结冰结霜试验且具备低温射击条件而开展的试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