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福建省经济发展与工业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常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来描述,典型的EKc一般呈倒u形。对福建省1988—2008年的经济与环境系列数据研究表明,福建省工业“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符合EKC的典型倒“U”模型。工业废水和工业s02排放曲线为“U+倒U”形,EKC的转折点已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到达;工业废气排放曲线为正“U”形的右半部分,EKc的转折点尚未出现。因此,福建省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减少工业废气排放量,争取尽早跨越EKC拐点。  相似文献   
72.
为减少滩涂养殖中的石油烃污染危害、提高水产品的品质,以珠江口滩涂红树林种植–养殖系统耦验示范研究基地A、B两系统的7个红树种植–养殖塘[包括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的单种或组合种植]为对象,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监测了水体、底质及吊养的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肉质的石油烃含量.结果表明,牡蛎体内石油烃含量在11.10~29.3 mg/kg之间;与水体中石油烃含量呈正相关(r=0.88),牡蛎能很好地指示水体水质状况.单种或组合种植秋茄、桐花树、木榄、红海榄4种红树植物能有效降低水体石油烃含量,与对照相比降幅为50%~80%;使牡蛎的石油烃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相比,红树种植塘牡蛎石油烃含量降幅在20%~60%不等.木榄和桐花树种植塘中,牡蛎中石油烃平均含量分别为11.20 mg/kg、14.13 mg/kg,能达到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因此红树种植–养殖塘具有"种植岛基质–红树植物–微生物"的协同效应,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降低了水体石油烃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养殖生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73.
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处理厂采用AB活性污泥工艺 ,设计日处理污水 2 0× 10 4m3 /d ,于 1997- 0 7投入运行 ,至今运行状况良好。本文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主要处理构筑物和运行情况 ,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4.
矿业城市郑州市工业结构发展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矿业城市郑州,利用1999—2000年的部门数据,对城市工业发展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的分析,并对各行业进行了归类和区分,归纳了各个行业部门在发展中的特点,为动态监控和管理地区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垂直流人工湿地作为发展极为迅速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水体修复与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试验与工程研究,综合概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总结探讨了影响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功能的主要因素,如间歇进水、基质选择和堵塞问题,并提出垂直流人工湿地在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应...  相似文献   
76.
姜丽娜  佘宗莲  金春姬  王磊  于静 《环境科学》2007,28(10):2230-2235
用实验室规模的2个UASB反应器,分别研究了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共基质条件下3-硝基酚(3-NP)和2,6-二硝基酚(2,6-DNP)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对3-NP的降解,用葡萄糖作共基质的效果明显好于以乙酸钠为共基质;而对2,6-DNP的降解,乙酸钠作共基质效果更好.在含3-NP废水厌氧降解实验中,保持进水COD浓度为2 500 mg/L左右,HRT为26 h,以葡萄糖为共基质时,进水3-NP浓度可提高到254.6 mg/L,3-NP的去除率保持在99.0%以上;以乙酸钠为共基质时,保持HRT为30 h,3-NP浓度可提高到71.6 mg/L,3-NP去除率在90.0%以上.在含2,6-DNP废水厌氧降解实验中,保持进水COD浓度在2 500 mg/L左右,HRT为35 h,以葡萄糖为共基质时,2,6-DNP浓度可提高到170.0 mg/L,2,6-DNP的去除率保持在98.0%以上;以乙酸钠为共基质时,保持HRT为30 h,2,6-DNP最大浓度可提高到189.5 mg/L,2,6-DNP的去除率在99.2%以上.  相似文献   
77.
砒砂岩修复晋陕蒙能源区铅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寻找合适的材料来修复晋陕蒙地区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该区域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砒砂岩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是可以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潜在材料.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来研究土壤中添加砒砂岩对铅形态分布、毒性溶出量(TCLP)的影响及其对土壤孔隙度、pH、田间持水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砒砂岩可显著降低土壤弱酸提取态铅含量,增加可还原态与残渣态铅含量;随土壤中砒砂岩添加量的增加,高活性态铅的降幅越大低活性态铅的增幅越大.砒砂岩显著降低了土壤铅毒性溶出量,降低程度与砒砂岩添加量成正比.砒砂岩的较强吸附特性及可以提高土壤pH是固化土壤重金属铅的重要因素.此外,砒砂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对污染土壤起着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78.
模拟酸雨下土壤中铜、镉行为及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论述模拟酸雨下红壤、黄棕壤和黑土中Cu、Cd行为及急性毒性效应.试验表明:(1)模拟酸雨对添加性土壤Cu、Cd的淋溶有一定的影响,随着降水酸度的增大,土壤中Cu、Cd的淋出量增加,但增加的程度与土壤类型、添加金属的浓度和种类有关,相同酸度下,红壤中Cu、Cd的淋出量远大于黄棕壤和黑土,淋出率随着沉降酸度而改变的程度也最显著,酸雨对黑土中Cu、Cd淋溶影响最小.Cd对酸雨淋溶的敏感性大于Cu.(2)模拟酸雨对土壤中Cu、Cd形态影响较为明显,随着酸雨pH的降低,黄棕壤和黑土中部分Cu、Cd形态明显地向着交换态转化,红壤中部分Cu、Cd形态明显地向着水溶态转化.(3)模拟酸雨对土壤中Cu、Cd的生物毒性影响很大,但这种影响同时又受土壤类型相当大的制约,红壤中毒性影响最大,黑土中毒性影响最小,表明三类土壤的抗酸能力顺序为黑土>黄棕壤>红壤.  相似文献   
79.
改善流域水质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议题,然而我国目前的流域水污染排放管控体系和手段还存在诸多不足,在流域尺度还未形成一套系统性的水污染管控体系。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水环境质量目标的流域排放管控体系,构建了三种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排放管控模式,并以成都江安河流域为案例开展实证研究,对比了三种模式在固定源排放管控方面的差异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管控模式能很好地实现水质达标目的,并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不同时段水环境容量的利用率。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流域标准管控模式的方案和流域精细管控模式的方案对于固定源的逐月允许排放量分别为流域简化管控模式的1.3~1.6倍和1.5~2.0倍。  相似文献   
80.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大庆油田4个聚合物驱后的采油井中提取总DNA,扩增其16S rDNA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然后用ARDRA法对所得的298个克隆中的插入片段进行分析,建立了16S rDNA克隆文库.采用文库库容值(C)、香农-威纳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对文库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个样品中共得出22个操作分类单元(OUT).其中4个OUT(在整个群落中占78.18%,9个OUT只有一个克隆.对22个OUT的代表克隆序列、GenBank数据库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聚驱后油井中的细菌基本属于α变形菌纲(24.83%)、γ变形菌纲(23.49%)、δ变形菌纲(35.56%)和未培养微生物(16.78%).与石油烃降解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相关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在文库中占的比例分别是17.79%和6.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