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3篇
  免费   565篇
  国内免费   1108篇
安全科学   672篇
废物处理   57篇
环保管理   316篇
综合类   2592篇
基础理论   467篇
污染及防治   133篇
评价与监测   261篇
社会与环境   236篇
灾害及防治   24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太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对1993年~1999年所采集的太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生态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的pH值呈中性至弱碱性,较适合于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腐殖质对重金属的吸附;太湖大部分地区沉积物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且沉积物中重金属处于安全状态.沉积物生态风险性指数评价结果也表明,太湖大部分地区目前无重金属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972.
九龙江河口春季磷的形态分配及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码河口及上游水域为研究对象,2007年5月对表层水中不同形态的磷及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Chla)进行了调查,分析河口磷形态分配的影响因素及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系。以颗粒态有机磷(POP)为主的颗粒态磷(PP)占总磷的61.2%;溶解态无机磷(DIP)占溶解态磷(TDP)的72.8%。河口区上游磷与河口磷的组成相似,雨水的淋洗作用对水体中磷的组成有较大影响,以颗粒态无机磷(PIP)的显著增高为特征。水中Chla与TP和DOP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生物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该水域表层水中磷形态的分布。  相似文献   
973.
某农药厂周边空气毒死蜱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某农药厂毒死蜱生产对周围人群产生的潜在健康风险,在农药厂周围村庄设置采样点,采用大流量大气采样器采集大气样本,索式提取/气相色谱法分析毒死蜱浓度。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中毒死蜱的质量浓度为0.2~189 ng/m3,大气颗粒物中毒死蜱浓度较低,质量浓度为ND~3.50 ng/m3。基于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大气毒死蜱暴露对于儿童和成人的非致癌风险控制在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974.
以青岛近岸绿潮区水体中DOM(溶解有机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降解实验计算了水体中DOC(溶解有机碳)的降解效率并分析了水中CDOM(有色溶解有机质)的荧光组分及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绿潮区不同站点和暴发前后水体中的DOC均发生了不同程度降解,降解过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其中约8.93%~45.10%的DOC可被微生物利用,在时空上受浒苔绿潮影响程度大的水体中DOC降解率最高.应用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相结合的技术,分析确定了绿潮水体中的CDOM包含3种类腐殖质组分(C1、C2、C3)和1种类蛋白质组分(C4),且所有样品中类蛋白质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一类腐殖质组分,表明浒苔绿潮释放的CDOM主要成分是类蛋白质.降解实验中,类蛋白质组分的变化与DOC含量降解趋势相同,而类腐殖质组分逐渐增加.同时,CDOM各荧光参数与微生物可利用性DOC百分比含量(BDOC%)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和支持向量机的权重分析结果均显示:相对于BDOC%,C4组分为正相关,C1组分负相关,表明BDOC与CDOM组分间的关联度极高,可推测类蛋白质与BDOC均易被微生物降解利用,而类腐殖质与RDOC(惰性溶解有机碳...  相似文献   
975.
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向模拟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并测定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对添加量为2.5%的生物质炭响应明显,氧化还原酶活性指数值介于0.522~0.792之间.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2.5%的生物质...  相似文献   
976.
为给安全疏散研究提供综合性的参考,从CNKI和Web of Science收录的2010-2020年核心期刊中整理出关于安全疏散的研究文献,应用VOSviewer软件分别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发表数量、关键词、作者等进行了计量分析,并类比其他应用此方法的研究来验证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国内针对安全疏散的相关文献年度发表数...  相似文献   
977.
根据2002年4月~2003年3月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表层海水中石油烃污染状况进行的四季现场调查,探讨了该海区石油烃的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受到了石油烃的轻度污染,表层海水中石油烃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石油烃的平均浓度夏季最高(0.124 mg/L),春、秋季居中(约0.08 mg/L),冬季最低(0.032 mg/L).并根据调查区域油类污染物排海量及水文情况,对各季节石油烃的水平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78.
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耗散性和非线性等特点,可以借助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其研究.系统动力学研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系统动力学复杂性.本文在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复杂性问题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当前系统动力学复杂性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有害藻类的暴发、海洋污染物的扩散、海洋生态毒理动力学、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在总结以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对系统动力学复杂性在海洋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9.
东南沿海地区弹药库房温湿度调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特点以及当地弹药库房的储存情况.实验验证了温度和湿度对弹药储存可靠性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对储存环境温湿度检测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意见.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密闭、通风和其它措施来调控当地库房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   
980.
All the regulations that define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metals in the receiving soil are based on total soil metal concentration. However, the potential toxicity of a heavy metal in the soil depends on its speciation and availability.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heavy metal speciation and availability on soil microorganism activities along a Cu/Zn contamination gradient.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y of soil contaminated with both Cu and Z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bial biomass wa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the elevated metal levels. The microbial biomass-C (Cmic)/organic C (Corg) ratio was closely correlated to heavy metal stress. There we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NH4NO3 extractable heavy metals. The soil microorganism activity could be predicted using empirical models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Cu and Zn. We observed that 72% of the variation in phosphatase activity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NH4NO3-extractable and total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 By considering different monitoring approaches and different viewpoints, this set of methods applied in this study seemed sensitive to site differences and contribute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on the size and activity of microorganisms in soils. The data presented demon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y metals availability and heavy metal toxicity to soil microorganism along a contamination grad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