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5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1206篇
安全科学   684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321篇
综合类   2638篇
基础理论   434篇
污染及防治   212篇
评价与监测   263篇
社会与环境   249篇
灾害及防治   24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采用炼钢精炼渣,通过气固碳酸化反应吸附CO2,考察了不同吸附温度下精炼渣对纯CO2和模拟高炉煤气中CO2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温度对精炼渣吸附CO2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精炼渣对CO2的吸附能力;在400 ℃时,精炼渣吸附纯CO2和模拟高炉煤气中CO2的量分别为4.7 mg/g和9.8 mg/g;吸附温度升高到500 ℃和550 ℃时,精炼渣对纯CO2的吸附能力强于高炉煤气中CO2;在550 ℃时,精炼渣吸附纯CO2和模拟高炉煤气中CO2的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4.7 mg/g和12.9 mg/g。  相似文献   
962.
数量化理论Ⅲ及其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数量化理论Ⅲ建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原理和方法,以瓦斯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包括煤层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压力、煤层分岔合并现象、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的破坏类型等11个地质因素的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以数量化理论Ⅲ为工具,实例分析得出马依西一井3煤层突出危险性的敏感地质因素及因素轴F1,以该轴上得分大于0.1的地质因素作为强突出的敏感地质因素;得分小于-0.1的地质因素作为弱突出的敏感地质因素,得分在0.1--0.1之间的地质因素作为中等突出的敏感地质因素,将矿井划分为强突出、中等突出和弱突出三个区域。该方法实现了地勘阶段煤与瓦斯突出的定量分析,进一步细化了突出区域的划分。  相似文献   
963.
傅贵  袁晨辉  时照  郭丽娟 《安全》2021,42(7):1-4
安全科学是发展中的学科,其科学名词含义争议较大,对安全实务构成较大影响,本文提出一种从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的开放浏览平台(OBP)上查阅、统计、分析安全学科名词含义的研究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分析得到"安全"含义.研究表明:安全科学中系统、组织、危险源、风险、安全等基本安全名词都已经有认可度非常高的定义,而事件、事故的定义不明确,需要重新明确;"安全是风险可接受的状态"是认可度很高的安全定义,但实用有难度,在明确定义事故的基础上,将"安全"表达为"没有事故的状态"则利于安全实务.因此,利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浏览平台研究安全科学名词的含义是一种可得到较高认可度的安全科学名词含义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64.
地铁突发事件下乘客疏散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地铁作为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其社会影响力十分巨大。了解和掌握乘客在地铁突发事件下的疏散行为特征,是地铁运营企业制定有效的应急疏散方案,合理快速的组织乘客疏散至安全区域的前提条件。本文将利用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南方某城市地铁两个车站的乘客在突发事件下的疏散安全行为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65.
根据2002年4月~2003年3月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表层海水中石油烃污染状况进行的四季现场调查,探讨了该海区石油烃的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受到了石油烃的轻度污染,表层海水中石油烃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石油烃的平均浓度夏季最高(0.124 mg/L),春、秋季居中(约0.08 mg/L),冬季最低(0.032 mg/L).并根据调查区域油类污染物排海量及水文情况,对各季节石油烃的水平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66.
The idea of varying volume ratio of water to ethanol in solvent was firstly employed to yield phase composition controllable mixedphase titanium dioxide (TiO2) photocatalysts via a low temperature solvothermal route at 353 K. It was found that anatase contents increase from 0 to 100% with increase of ethanol contents in solvent. The mixed-phase TiO2 with 60% anatase content exhibited the bes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n photodecomposing formaldehyde (FAD) under UV light irradiation, which increases by about ...  相似文献   
967.
对南京市1984—2015年Landsat 4/5/7/8卫星TM/ETM+/OLI传感器获取的遥感数据,利用ENVI遥感软件的FLAASH大气校正模块,进行了区域大气能见度( VIS)遥感反演。结果表明,时间跨度达30余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影像序列反演的VIS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数值较高,“差”能见度(<10 km)的观测率不到6%,21世纪以来VIS下降明显,“差”能见度的观测率为20%~25%。与2010—2015年南京市PM10、PM2.5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在城市空气清洁及污染较轻时,星地监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中到重污染天气时FLAASH算法反演VIS偏高,侧重于代表离主城区距离远的偏远乡野山林地区的能见度状况。  相似文献   
968.
针对石油烃污染土壤成分复杂、污染严重、修复难度高的问题,采用适用性广、效率高且去除彻底的异位热脱附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利用碳数分段法及室内模拟实验,探究在热脱附过程中的土壤粒径、含水率和有机质对石油烃及各组分热解吸效率的影响;另外,还采用响应面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以获得异位热脱附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污染土壤粒径高于1 mm时,石油烃脱附效率均可达90%以上,且粒径越大土壤颗粒中石油烃去除率越高。其中,润滑油段(ORO, C28~C40)组分的脱附效率随粒径变化最为明显。当土壤含水率为15%、脱附时间为50 min时,石油烃脱附效率最大为52.63%。另外,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低,越利于石油烃的脱除,且高温(400~500 ℃)条件下可基本消除土壤中高含量有机质(3.82%)对石油烃脱除的阻碍作用。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为,粒径2 mm、有机质含量1.44%、含水率为17.68%,在此条件下的石油烃脱附去除效率可达65.32%。该研究结果可为热脱附技术在石油烃污染场地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9.
本文综述了碳链延长技术在处理有机废料及碳资源回收领域的优势,梳理了其发展历程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指导,阐释了其生化代谢途径中物质转变、能量传递和信号传输等机理,验证了其延长为丁酸、己酸等产物的热力和动力学可行性,总结归纳了其已优化的关键反应参数和已运行的工程试验案例等方面内容.本文为揭示细胞碳链延长机制和应用碳链延长技术于实际废料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建议展望.  相似文献   
970.
间接光降解是水体药物类污染物的主要去除途径之一,而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是间接光降解的主要参与者.CDOM经过光照作用后产生大量活性中间体,与药物类污染物进行反应,完成间接光降解.本文着重研究了4种来源不同的CDOM对磺胺甲噁唑(SMZ)的间接光解作用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DOM对于SMZ具有显著间接光降解作用,这种间接光降解具有双重性,既可以通过生成各种活性中间体来促进SMZ的间接光降解,又可以通过光屏蔽作用以及活性中间体掩蔽作用抑制SMZ的光降解.SMZ的间接光降解主要由CDOM产生的3CDOM*、HO·、1O2等活性中间体控制,其中3CDOM*为SMZ间接光降解的主要参与者.另外,pH、盐度和硝酸根离子对SMZ的间接光降解均具有显著影响作用,而碳酸氢根离子对于SMZ间接光降解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