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2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1039篇
安全科学   660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307篇
综合类   2472篇
基础理论   413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247篇
社会与环境   236篇
灾害及防治   24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氧化沟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机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氧化沟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有机废水生物反应器 ,简要介绍了氧化沟生物废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和典型工艺 ,并就氧化沟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功能和同时硝化反硝化进行了讨论 ,运用电子计量学方法 ,推导并讨论了同时硝化反硝化反应的计量方程式。  相似文献   
952.
介绍了铸件凝固组织模拟的3种方法,并对利用各种数值方法所取得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进行了评述.重点介绍了各模型的形核和生长的数学模型,同时也分析了这些数学模型所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铸件凝固组织模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3.
烷基取代二苯并噻吩Cx-DBT作为微生物脱除煤中有机硫研究的模型化合物在理论和研究实践中可以获得足够的支持,而传统的脱硫研究仅仅是围绕单一模型化合物DBT展开的。对已经用于研究工作的模型化合物和基于Cx-DBT的微生物脱硫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取代基、分子形态和温度等参数对于微生物脱除Cx—DBT结构中有机硫活性的影响,介绍了不对称取代Cx-DBT脱硫时的第一个C—S键断裂的优先模式和微生物脱硫酶系统的不同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954.
山西铝厂赤泥和粉煤灰堆场及防渗工程对地下水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铝厂二期赤泥和粉煤灰堆场使用前后6年来地下水的监测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统计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该堆场在国内首次采取的防渗工程措施是良好的,堆场对该区域地下水水质未产生污染作用。  相似文献   
955.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在臭氧氧化和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两种条件下的氧化降解历程。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技术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降解反应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进行跟踪分析。初步认为 ,臭氧氧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时 ,首先是侧链反应 ,生成邻苯二甲酸 ,然后再进一步氧化降解。而TiO2 光催化氧化时 ,则为自由基直接攻击苯环 ,开环生成链状化合物 ,最终降解为CO2 和H2 O。  相似文献   
956.
含铬污泥是一种来源广泛、潜在危害大、难于处理的危险废物,常规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如固化/稳定化、造砖、制水泥、提取有价金属、制备铬系产品等,往往存在铬泥消纳量小、利用工艺复杂、成品纯度低、操作过程中存在污染转移等限制性因素。将含铬污泥经造球、高温还原、杂质去除、有用金属回收等工序处理后,返回高炉再利用,不仅可节省钢铁企业高昂的委托处理费用,利用其中的有价资源,还可有效避免污染的二次转移,实现危险废物的闭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57.
论文探讨了利用遥感数据测算海冰资源量的方法,提出了基于GIS技术和光谱特征的海冰信息分层提取法,并测算出2001-01-15的渤海海冰资源储量和可开采量分别为8.19×109m3和4×1010m3,表明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其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论文认为,利用可见光、近红外和远红外波段对海冰资源量测算效果明显;MODIS数据在海冰资源量测算方面优于AVHRR数据。  相似文献   
958.
黄土地区土壤对石油类污染物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室内静态实验 ,研究了石油类污染物在黄土地区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初步探讨了石油类污染物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石油类污染物在黄土地区土壤中的吸附符合Henry吸附模式 ,吸附分配系数为 1 34 .0 7;黄土对石油类的吸附速度很快 ,1 0min内即可接近吸附平衡。水土比、温度、pH、TDS等对吸附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59.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HTO(氚水)在茶树-土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规律。测定了植物和土壤样品中两种形态氚(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的比活度,并应用具有相互交换的双库室开系统模型确定了茶和土壤分室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引入土壤中的HTO,不仅在系统积分室间转移和分配,而且迅速向系统外扩散;HTO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式存在于茶树中,以吸湿性水氚和结晶水氚存在于土壤,其中自由水氚(或吸湿性不氚)远大于结合态氚(或结晶水氚);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茶树植株中的总氚比活度Ct(t)=314.09(e^-0.0569t-e^-0.3777t),土壤中的总氚比活度Cs(t)=136.73e^-0.3777t 112.22e^-0.0569t。  相似文献   
960.
从我国公路发展的现状和规划来看,作为公路修筑主要原材料的沥青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分析了道路沥青的性质,从原材料、选用工艺、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比较了几种沥青路面原材料的优缺点,分析了修筑道路中使用沥青产生的环境污染,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