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08篇 |
免费 | 1500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45篇 |
废物处理 | 46篇 |
环保管理 | 232篇 |
综合类 | 2533篇 |
基础理论 | 516篇 |
污染及防治 | 296篇 |
评价与监测 | 185篇 |
社会与环境 | 175篇 |
灾害及防治 | 1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0篇 |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275篇 |
2021年 | 266篇 |
2020年 | 287篇 |
2019年 | 198篇 |
2018年 | 217篇 |
2017年 | 240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175篇 |
2013年 | 239篇 |
2012年 | 268篇 |
2011年 | 301篇 |
2010年 | 235篇 |
2009年 | 227篇 |
2008年 | 199篇 |
2007年 | 209篇 |
2006年 | 193篇 |
2005年 | 136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镉地质环境富硒土壤特征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详细研究了浙西富硒土壤中Cd、Se、Zn、Ni存在形态以及农产品安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继承了成土母质中硒、镉高含量的特点,引起农产品中富硒和镉含量超标。研究发现,当地居民并未由于农产品镉超标而出现群体性疾病,相反地,则表现为体格健壮,长寿老人较多,人发中镉含量低,硒含量高等特点。优良的生态现象可能与人体内Zn、Se对Cd的拮抗作用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黑色岩系地区富硒土壤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提供了思路和机遇。 相似文献
32.
为探究喹诺酮类抗生素(QNs)在饮用水源地的吸附特征,2019年6月于江苏骆马湖饮用水源地采集沉积物样品,用5种动力学方程拟合沉积物对诺氟沙星(NOR)、环丙沙星(CIP)和氧氟沙星(OFL)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以上3种QNs的吸附热力学过程,分析了pH、水土比和不同Na+、Ca2+、Mg2+、Al3+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马湖沉积物对3种QNs的吸附在8h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3种QNs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酸性条件下,3种QNs的吸附效果更好,且在pH=5时平衡吸附量最大。平衡吸附量随着水土比的上升而下降。Na+对吸附的抑制作用不明显,Ca2+和Mg2+的抑制作用较强,而Al3+对吸附表现为促进作用。应在枯水期和南水北调时期加强对骆马湖饮用水源地(尤其是东北部)QNs污染的关注。 相似文献
33.
PFS-PDM复合混凝剂对微污染河水的强化混凝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备了复合混凝剂—聚合硫酸铁-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FS-PDM),并对微污染的流溪河水源水进行了强化混凝处理,对比分析了复合混凝剂与PFS2种处理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与单独用PFS相比,用复合混凝剂处理冬季微污染流溪河水源水时,其对浊度、UV254及藻类去除能力更强;当投加量为3mg/L(以Fe计)时,PFS-PDM复合混凝剂的去浊率、除藻率和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22.1%、19.5%、14.9%,表现出优良的强化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34.
针对颜料废水有机物浓度含量高、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实验采用了UASB-PACT(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treatment)组合工艺在常温下对颜料废水进行中试研究。实验共进行了119 d,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低浓度运行阶段,进水COD逐步提升至3 000 mg·L-1左右,经过36 d的运行,系统出水COD可稳定保持在500 mg·L-1以下,UASB、PACT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0%和80.5%;第2阶段为负荷提高阶段,共运行了83 d,UASB、PACT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9%和81.7%。76 d后在平均进水浓度为6 207.75 mg·L-1的条件下,出水COD -1。在工程应用阶段,经过6个月的调试,在进水量1 920 m3·d-1、COD为5 000 mg·L-1的条件下,UASB反应器的出水COD -1,PACT出水COD在300~500 mg·L-1之间波动,去除率分别为50.9%和75.3%。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有机颜料废水,采用UASB-PACT组合工艺能够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中A级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35.
陆域氮通量输入是河口氮负荷的首要来源,引发富营养化和低氧等生态环境问题,系统识别入海河流的氮来源是河口氮管控的前提. 基于对环渤海辽宁省、河北省的12条入海河流179个点位的氮氧同位素特征分析,系统识别了河流的硝酸盐来源,并结合稳定同位素(SIAR)模型定量计算各污染源对河流硝酸盐的贡献率. 结果表明,研究区硝酸盐的转化主要以硝化作用为主. 对12条河流,动物粪便及污水的贡献率范围为13.9%~90.1%,土壤氮的贡献率范围为4.3%~54.0%. 此外,沧州市廖家洼河、宣惠河和南排河的农业化肥贡献率较高,为25.2%~64.4%. 总体而言,这12条河流的氮通量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且不同河流的硝酸盐主要来源存在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化的氮污染源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自制4种配方洗涤剂A、B、C、D在不同条件下对上海青(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 Makino)中残留的氧化乐果、敌百虫、乐果和甲胺磷的去除效果.借助GC-MS分析,结果表明: 在无外加条件下,洗涤剂A对4种有机磷农药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达47.31%~64.24%;经超声波辅助处理,洗涤剂A的去除效果反而变差,且对乐果无去除效果,而洗涤剂B、C、D的去除效果均有提高,其中洗涤剂C对4种有机磷农药的平均去除率达86.03%,尤其对甲胺磷的去除率高达97.11%;经臭氧辅助处理,洗涤剂A的去除效果也降低,而洗涤剂B、C、D则相反,尤其是洗涤剂B,其对4种有机磷农药的平均去除率比无外加条件高43.13%. 相似文献
37.
不同光波长对类石墨相氮化碳催化降解莫西沙星的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一种简单煅烧三聚氰胺的方法制备了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研究了不同光波长对g-C_3N_4催化降解盐酸莫西沙星的影响.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材料的形貌、晶型、元素组成进行表征,证实了g-C_3N_4的成功合成.此外,通过XPS-价带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DRS)图谱得到所合成g-C_3N_4的带隙(E_g=2.81 eV)和价带(E_(VB)=2.49 eV).通过不同光波长(包括365、385、420、450、485、520、595、630 nm及可见光)下g-C_3N_4对莫西沙星的降解速率来评估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g-C_3N_4的光催化活性依赖于辐照波长,也即速率常数(k_1)随光波长的增大而降低.活性氧(ROS)淬灭实验表明,超氧自由基(·O~-_2)在莫西沙星的光催化降解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
为了开发一种表征土壤中憎水性有机污染物解吸及生物有效性的新方法,建立了半透膜被动采样装置(SPMD)研究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解吸行为的方法,利用SPMD分析了多环芳烃菲、芘和苯并[a]芘在3种不同性质土壤中的辅助解吸行为.结果表明,SPMD是一种很好地表征土壤中憎水性有机污染物解吸及生物有效性的手段. SPMD辅助解吸多环芳烃的效率与土壤有机质及多环芳烃性质有关.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土壤中菲和芘的SPMD解吸率逐渐升高,对于10 mg/kg染毒水平,当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8.68%降低到0.3%时,2种化合物的解吸率分别由56.45%和48.28%上升到接近100%;但是对于苯并[a]芘,粘土表现出明显的滞留能力,在有机质含量(0.3%)很低、粘土含量(39.05%)较高的3号土壤中,苯并[a]芘的解吸率仅有66.97%.不同多环芳烃SPMD辅助解吸率差别很大,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以及污染物浓度的提高,菲和芘的解吸差异逐渐缩小,而苯并[a]芘与上述2种多环芳烃的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苯并[a]芘具有高度亲脂性,并且分子较大,造成其容易滞留在粘土的微孔及有机质的致密结构中. 相似文献
39.
以平煤八矿丁一风井所服务的三个采区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通风阻力测定方法、测定路线选择及测点布置。运用条件平差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得到测定结果,然后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得出丁一风井通风系统的进风段、用风段和回风段阻力分布不平衡,部分区段通风阻力过大,通风总阻力超出了规定要求。结合丁一风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了造成部分区段通风阻力过大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0.
为量化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导致企业业务中断的风险,并识别导致中断发生的关键因素,分析2008年以来新闻报道的183例企业因洪涝受灾的案例,利用故障树映射方法构建企业业务中断风险贝叶斯网络(BN)模型;通过模糊集理论(FST)降低案例数据的不确定性,优化该BN模型的概率推理过程,并通过灵敏度分析识别出业务中断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洪涝灾害情景下,国内企业业务中断风险为35.5%,供水中断及供电中断等2个因素是洪涝灾害情景下导致企业业务中断最关键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