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2篇
  免费   1198篇
  国内免费   2300篇
安全科学   1236篇
废物处理   160篇
环保管理   595篇
综合类   5674篇
基础理论   966篇
污染及防治   413篇
评价与监测   455篇
社会与环境   434篇
灾害及防治   29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495篇
  2020年   655篇
  2019年   391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498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535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525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51.
系统研究了1985年以来江苏及邻区的36次小震群,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的地震具有成丛活动的特点,每一丛地震活动持续时间和平静时间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反映了它是在一定的外部应力环境控制下发生的.江苏及邻区地震的成丛活动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多发生在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前后.分析表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352.
研究了一种改性乙二醛一水玻璃化学灌浆材料,其胶凝时间可由乙二醛的加入量控制.抗压强度大.表面活性剂甲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其渗透性。  相似文献   
353.
为确定燃气管网风险评估的关键风险因素,以A省各地市燃气管网为研究对象,基于燃气专家经验确定燃气管线风险等级,提出基于Logistic回归的燃气管网风险因素重要度分析方法。采用样本增强及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400个均衡样本作为管网评估数据输入,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降维,得到3个公共因子并作为一级指标反向构建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根据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对风险因素进行重要度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对燃气管网风险的贡献程度相对较高,管道自身因素和巡检养护次之。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燃气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54.
随着建筑结构的发展,上悬窗日益成为城市建筑窗户的选择,但这种通风条件下腔室火灾的发展特性仍缺乏研究.利用1:8相似比例的缩尺寸腔室火灾实验台,实验研究了上悬窗不同开口尺寸、不同开窗角度下,通风控制的腔室火灾温度发展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通风控制条件下,腔室火灾温度随着上悬窗开口尺寸和开窗角度的增加而增加,并通过能量平衡分...  相似文献   
355.
分析了桥式起重机典型事故发生机理,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对桥式起重机事故发生进行了分析,从而为能够找出安全隐患,制定出最优的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系统地提出了控制危害,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安全管理措施,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6.
针对高硫酸盐、高色度纺织废水处理站恶臭气体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对职工和居民的健康造成损害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高硫酸盐、高色度纺织废水恶臭气体形成的原因和机理.  相似文献   
357.
锆改性纳米TiO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并用XRD、UV-vis、BET等测定技术对所制得的粉体试样进行了表征.同时以甲基橙及苯酚为模拟污染物,评价了改性后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发现其光催化活性大大高于未改性二氧化钛粉体,并得出当n(Zr)/n(Ti)=5/300时,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58.
针对当前化工园区面临异味投诉问题的迫切挑战,探索一套以监测设备为基础、信息平台为手段和管控服务为核心的新技术框架,既有助于企业达标排放,又推动了园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阐述了从国家到园区层面异味管控模式的三大目标,以如东化工园区为例,从设计有效技术框架、筛选异味优控因子、建设监测站点、搭建信息平台和建立管控服务等方面对技术框架进行了探讨;其次,基于“设备+平台+服务”综合管控模式,实现如东化工园区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此外,为深化和推广如东化工园区异味管控模式,提出建立“点—线—面”监测网络、一体化管理平台和运维服务机制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化工园区恶臭异味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9.
对地震舆情信息的深入感知和有效管理,能够保障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深度学习的地震舆情感知平台,基于Hadoop和MongoDB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海量实时地震舆情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基于Word2vec和LSTM的融合模型能够有效实现震后网民的情感识别,为舆情预警提供支持.以台湾5.8级地震舆情数据为例,对该...  相似文献   
360.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a contaminated soil using tartaric acid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is study reports the feasibility of remediation of a heavy metal (HM) contaminated soil using tartaric acid, a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extractant. Batch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tes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remediation of the HM contaminated soil. An empirical model was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 kinetics of riM dissolution/desorption and to predict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s of HMs in soil leachate. The changes of HMs in different fra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artaric acid treatment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artaric acid solution containing HMs was regenerated by chestnut shells. Results show that utilization of tartaric acid was effective for removal of riMs from the contaminated soil, attaining 50%-60% of Cd, 40%-50% of Pb, 40%-50% of Cu and 20%-30% of Zn in the pH range of 3.5-4.0 within 24 h.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for cadmium (Cd) and lead (Pb)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for copper (Cu) and zinc (Zn).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s of treated and untreated soil samples showed that tartaric acid was effective in removing the exchangeable, carbonate fractions of Cd, Zn and Cu from the contaminated soil. The contents of Pb and Cu in Fe-Mn oxide fraciton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tartaric acid treatment. One hundred milliliters of tartaric acid solution containing HMs could be regenerated by 10 g chestnut shells in a batch reactor. Such a remediation procedure indicated that tartaric acid is a promising agent for remediation of HM contaminated soils.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before the method can be practically used for in situ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