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0篇
  免费   971篇
  国内免费   2050篇
安全科学   966篇
废物处理   102篇
环保管理   464篇
综合类   4696篇
基础理论   753篇
污染及防治   419篇
评价与监测   368篇
社会与环境   342篇
灾害及防治   221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605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和服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现场的职工和班组的安全作业.因此,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只有多深入生产现场,才能摸清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职工的思想动态、操作技能,发现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整改措施、纠正"4违"行为,从而取得指导、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笔者根据20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应注意坚持做到、做好"3有、3看、3记、3教"工作.  相似文献   
172.
LY12CZ铝合金在EXCO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研究了35℃条件下LY12CZ铝合金在质量分数为20%的EXCO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体视显微镜测量了试样的最大腐蚀深度。实验中发现平行试样之间的最大腐蚀深度具有分散性.经检验确定其分布规律符合正态分布。实验数据表明LY12CZ铝合金在质量分数为20%的EXCO溶液中的腐蚀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最初的14h内符合S型曲线规律.为点蚀的萌生及发展阶段:随后发展为剥蚀阶段.其中14~120h呈线性规律,120h后呈二项式规律发展至实验结束。  相似文献   
173.
Degradation of nitrobenzene in aqueous solution by ozone-ceramic honeycomb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IntroductionAs a promising 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y for watertreatment ,catalytic ozonation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forthe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inrecent years(Legube , 1999) . Some studies showed that homogeneousand heterogen…  相似文献   
174.
福建闽江沿岸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福建省闽江沿岸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残留状况、潜在来源及健康风险,采集闽江沿岸16个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中16种PAHs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16种PAHs的总含量为70.70~1667.83μg/kg,平均值为480.28μg/kg,其沿闽江沿岸呈“W”型分布模式,具体表现为城市高于郊区的变化;PAHs以2~3环为主,其中萘(Nap)的含量最高.基于PAHs的特征比值和主成分回归结合分析,研究区土壤中PAHs主要是石化和燃烧混合污染源,其中化石燃料高温燃烧占41.45%,石油源及生物质燃烧占49.34%,煤燃烧占9.21%.PAHs总毒性当量浓度值(TEQBaP)为3.10~121.15μg/kg,平均值为36.71μg/kg,37.50%的采样点超过荷兰土壤标准目标参考值(33.00μg/kg),表明闽江沿岸土壤已经受到PAHs不同程度的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土壤中PAHs的致癌风险(ILCRs)在10-8~10-6间,说明其致癌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75.
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川西北4条高海拔河流,即杂谷脑河、抚边河及岷江(高山峡谷河流)与白河(高原河流),对其天然水体中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川西高海拔河流DOC变化范围为1.55~5.66 mg·L~(-1),CDOM(以a(355)表征)变化范围为0.96~6.31 m-1,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以lg Fn(355)表征)变化保持在2.08~2.83之间.与高山峡谷区河流比较,高原河流芳香性、疏水性特征常数SUVA254、SUVA260较高,吸光度之比E2/E3、光谱斜率S275~295及光谱斜率之比SR较低,揭示了高原河流CDOM芳香性较强、疏水性组分丰富、分子结构较为复杂;SUVA254、SUVA260分别与SR、S275~295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白河由于高通量陆源腐殖质输入影响了CDOM特征.川西高原4条高海拔河流中SUVA254、SUVA260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芳香性结构普遍存在于河流CDOM疏水组分中.川西高原天然河流水体中CDOM与DOM的浓度之间总体上无直接关联,因为不同天然水体在DOM形成过程中,陆源DOC输入组分和强度及转化机制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高海拔区域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有机碳循环的区域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6.
系列混合碳源在EBPR系统颗粒化进程中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涛  孙培德  徐少娟 《环境科学》2012,33(7):2451-2457
在SBR反应器中接种富含聚磷菌的活性污泥,以一系列不同比例的丙酸与乙酸混合为碳源条件,进行了EBPR系统颗粒化培养,考察了混合碳源中丙酸所占质量分数(以COD质量浓度计)的提高对EBPR系统颗粒化进程中颗粒粒径生长、污泥沉降性能、系统除磷效率等宏观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BPR系统污泥颗粒生长速率随碳源中丙酸所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碳源中丙酸所占质量分数较高的反应器污泥SVI值相对较高.经90 d培养,碳源中丙酸所占质量分数分别为0%、25%、50%、75%及100%的系统中成熟颗粒体积平均粒径分别为550.64、599.41、642.38、680.99和745.08μm,污泥SVI值分别稳定在30、40、50、60及75 mL.g-1左右.在相同的磷处理负荷下,各试验系统除磷性能产生了显著性差异.0%、25%、50%、75%及100%丙酸碳源系统平均净除磷能力(以MLSS计)分别为0.78、2.29、2.96、3.23及3.77 mg.g-1,平均除磷效率分别为31.5%、56.5%、77.4%、85.9%及97.0%.  相似文献   
177.
黄河口新生湿地土壤Fe和Mn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9年5月,在今黄河入海口北部的新生湿地区域,依据植被类型设置9个采样区,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下湿地土壤Fe和Mn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Fe、Mn含量在水平分布上由三棱蔗草-朝天委陵菜湿地到光滩呈波动上升趋势,在垂直分布上则表现为不同的波动变化特征.成土母质决定湿地土壤Fe、Mn含量的空间分布,而海水、植被和土壤细颗粒对其也有重要影响.相关分析表明,Fe、Mn之间以及二者与粉粒、TN、NO-3-N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黏粒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Fe、Mn与N具有较好的共存性,土壤细颗粒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Fe、Mn分布的主导因素.黄河口新生湿地的Fe含量范围为16.49~33.11 g·kg-1,均值为22.54 g·kg-1,与苏北潮滩湿地,中国黄土高原黄土和中国土壤的背景值相近,但略低于长江口湿地,红树林湿地和内陆湖泊湿地.Mn含量范围为305.87~711.39mg·kg-1,均值为451.09 mg·kg-1,低于中国黄土高原黄土和中国土壤的Mn含量背景值.  相似文献   
178.
针对舰用武器装备经受“三高一多”的恶劣海洋环境特点,介绍了环境工程在舰用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的实施途径,包括环境工程管理,环境适应性分析、设计和试验等工作的重点,最后提出了收集环境信息、完善维护细则和进行环境整体防护等环境工程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9.
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微量硝基苯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验表明单独臭氧氧化和臭氧/蜂窝陶瓷氧化在温度20℃、初始pH值6.87条件下对硝基苯的降解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该条件下单独臭氧氧化和臭氧/蜂窝陶瓷氧化工艺对硝基苯的降解主要来源于高活性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同时证明了不同体系温度(10~40℃)和溶液初始pH值(3.00~10.96)下硝基苯的降解同样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2种工艺对硝基苯的降解反应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单独臭氧氧化的反应速率常数由0.37×10-3 s-1升高到1.49×10-3 s-1,臭氧/蜂窝陶瓷氧化的反应速率常数由0.56×10-3 s-1升高到2.46×10-3 s-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提高的幅度却越小.随着pH的升高,单独臭氧氧化对硝基苯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从0.15×10-3 s-1增加到2.69×10-3 s-1,在pH值3.00~9.23范围内,臭氧/蜂窝陶瓷氧化工艺反应速率常数从0.17×10-3 s-1增加到1.90×10-3 s-1,在pH为10.96时反应速率常数下降到1.64×10-3 s-1.  相似文献   
180.
LY12CZ铝合金腐蚀损伤的概率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采用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方法对LY12CZ铝合金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腐蚀深度服从Gumbel分布、正态分布、威布尔分布和对数正态4种分布。选用正态分布描述了LY12CZ铝合金在盐雾环境下的腐蚀损伤的分布特性,并得出了不同置信度和可靠度下腐蚀深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