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31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大芯板中甲醛的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芯板为试材,在模拟气候舱中研究密闭状态下甲醛的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发现板材中甲醛的释放为短时间内剧烈释放,约24h后甲醛释放呈缓慢上升状态直至饱和,且板材的不同来源对甲醛的释放规律无显著影响;甲醛的释放速率在释放初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释放后期受温度影响不显著;湿度对甲醛的释放速率影响不显著;新风的通入会促进短时内甲醛的释放,20h后释放仍符合原规律曲线。  相似文献   
512.
在制备聚硅酸盐类混凝剂的过程中,聚硅酸的粘度是影响聚硅酸盐类混凝剂混凝效能的重要因素。以水玻璃为原料,硫酸、盐酸为酸化剂,采用酸性条件下制备聚硅酸的方法,研究pH值、二氧化硅浓度、温度、不同酸化剂等因素对硅酸聚合过程中粘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度达到0.006 Pa.S前变化缓慢,粘度达到0.009 Pa.S后变化迅速,0.020 Pa.S以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粘度急剧增大而胶凝;通过混凝搅拌实验确定制备聚硅酸铝混凝剂时聚硅酸粘度的最佳值,以此最佳值作为控制聚硅酸最佳聚合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13.
本实验采用64.8L的厌氧异波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低温对异波折流板反应器运行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从30℃降至20℃反应器运行15d达到稳定后,COD去除率仅从83.6%T降至76.9%。各隔室的VFA浓度均有所上升,前面隔室升幅较大,比甲烷活性略有下降;当温度从20℃下降至10℃时,产氢产乙酸茵和产甲烷菌等受到较大影响,在反应器运行达到稳定后COD去除率从76.9%T降至45%-55%,出水水质受影响较大,比甲烷活性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514.
Although TiO2 nanotubes is a promising electrode as supercapacitors due to its high energy density, easy synthesis and chemical stability, there are draw backs such as low conductivity and capacitance. Many studies concentrated on improving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tself but little attention was payed to the reason of capacitance differences caused by its different crystal structures. Herein, we prepare amorphous and anatase TiO2 nanotubes and hydrogenated them by a simple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ation method to improve their conductivity and capacitance. And then study and compare their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differences by SEM, TEM, XRD and B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ternal structure order and internal carrier concentr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i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The microporous structure less than 2 nm in amorphous nanotubes act as a trap of electrolyte ions at current density larger than 0.1μA cm-2, leading to small charge and discharge capacitance. The long-range ordered crystal structure of anatase is more favorable for the orderly diffusion of carriers, reducing the inelastic scattering of carrier diffusion process and the electron hole-complexing probability, making anatase nanotubes exhibit higher coulomb efficiency and cycle stability than that of amorphous ones.  相似文献   
515.
516.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模式识别为基础,建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重点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地和农田3种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整个保护区的总体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结果显示,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生态荷载总体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但区域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属于严重超载,农田子系统属于中度超载;在总体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上,西北部地区比东南部地区超载更为严重;就各子系统的生态荷载状况而言,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的超载程度均表现为东南部地区略低于西北部地区,但农田子系统东南部地区超载程度高于西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517.
单甲脒水中溶解度及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庄京  莫汉宏 《环境化学》1993,12(4):304-308
有毒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WS)及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_(ow)),是描述其在环境中行为的两个重要物理化学参数。本文用溶解度平衡曲线法和振荡法,测得单甲脒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1.8±1.3mg/1(25℃),其在正辛醇/水中的分配系数lgK_(ow)为2.92±0.06。  相似文献   
518.
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流域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念出发,调查分析太湖流域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进行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系统的总体目标和结构设计,构建了包括预警方案订制、风险预警模型库和预测结果三维展示3个子系统为一体的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系统,为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19.
为了探讨AgNPs对典型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机制,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AgNPs,以摇瓶实验法评估了不同浓度的AgNPs和Ag+对铜绿微囊藻和普通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形态结构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gNPs对普通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的96 h-EC50分别为1.113 mg·L-1和0.697 mg·L-1,而Ag+对2种藻的96 h-EC50分别为0.106 mg·L-1和0.032 mg·L-1。扫描电镜结果表明:AgNPs处理使普通小球藻细胞表面出现褶皱,细胞变形甚至向内塌陷。对铜绿微囊藻部分细胞出现变形变得不规则,且出现某些胞外物质使细胞粘附在一起。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高浓度Ag+处理使2种藻的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部分细胞转变为孢子。而AgNPs处理使普通小球藻细胞蛋白核增大,蛋白核与类囊体区无明显连接通道。铜绿微囊藻拟核区膨大,类囊体和色素体被推向四周,部分类囊体断裂,同时,发现该藻可以分泌胞外物质在细胞周围吸附AgNPs颗粒。对于普通小球藻,0.6 mg·L-1AgNPs处理后细胞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率ΦP0相对于CK没有显著差异,但0.09 mg·L-1Ag+处理使ΦP0显著增加。在高浓度AgNPs或Ag+处理时,ΦP0均显著降低。AgNPs未对普通小球藻光系统II性能参数PI_Abs造成影响,但不同浓度Ag+处理均使得该参数显著升高。对于铜绿微囊藻,2种毒物均使其ΦP0显著降低。而PI_Abs仅在2种毒物的最高浓度处理时显著降低。综上,AgNPs对2种藻的急性毒性远小于Ag+,而两者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均大于普通小球藻。AgNPs胁迫使2种藻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并诱导2种藻在形态结构和光合生理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但与Ag+的毒性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提高光吸收能通量补偿耗散能量和分泌胞外物质结合Ag+是微藻2种重要的解毒机制。  相似文献   
520.
为探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小鼠海马组织的神经毒性,将小鼠每日灌胃25或50 mg·kg-1剂量的BDE-47,6周后检测其记忆能力、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激酶C(PKC)表达量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结果显示,BDE-47损伤了小鼠被动回避实验的记忆保持能力,导致海马安蒙角(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胞体体积变小,形态不规则。BDE-47对小鼠海马组织PKCα、β、γ和ζ的表达无影响,但显著上调了PKCδ和PKCλ的表达,促进了caspase-3活性。这些结果提示,BDE-47导致的海马神经毒性可能与PKCδ和PKCλ表达异常及caspase-3活性升高有关。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BDE-47神经毒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