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98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660篇
基础理论   138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在防洪、灌溉、休闲旅游、水产养殖及水资源供应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后的东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健康状态,于2016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及2017年1月(冬季)对东平湖不同空间区域(根据调水路线划分为进水区、湖中区和出水区)的...  相似文献   
942.
秦文欣  张环  李欣  胥京福  屈静  吴茜 《环境工程学报》2020,14(12):3290-3297
以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为基体,采用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共沉积法制备了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复合非织造布(PDA/PEI@PP),研究了PDA/PEI@PP在Fe2+活化过硫酸盐(PS)降解酸性红B(ARB)的中的性能和反应机理。通过SEM对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体系(PS、PDA/PEI@PP/PS、Fe2+/PS和PDA/PEI@PP/Fe2+/PS)中ARB的降解效果,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PDA/PEI@PP活化PS及自由基生成的机理,此外,考察了PDA/PEI@PP对Fe3+的还原作用。结果表明:PDA/PEI@PP非织造材料具有贯穿的孔道结构,利于PDA/PEI@PP表面官能团对PS的活化;PDA/PEI@PP对Fe2+/PS体系的催化氧化具有促进作用,当Fe2+初始浓度为0.5 mmol·L−1时,90 min内对ARB的降解率为98%,反应速率常数为0.040 min−1;在不添加Fe2+的情况下,PDA/PEI@PP可直接活化PS产生自由基降解ARB,降解率为56%;PDA/PEI@PP表面的邻苯二酚基团与邻醌基反应生成半醌,从而活化PS产生硫酸根自由基($ {\rm{SO}}_4^{ \cdot - } $)和羟基自由基(·OH);同时PDA/PEI@PP表面的邻苯二酚基团也对Fe3+具有还原作用,生成Fe2+持续活化PS。因此,PDA/PEI@PP对于Fe2+活化PS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PDA/PEI@PP对PS协同活化和对Fe3+的还原作用来实现的。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Fe2+活化PS氧化降解染料废水的效率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43.
利用生物质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影响小等优点,通过高锰酸钾-硫酸亚铁处理过程对铜绿微囊藻改性,制备了能够高效吸附水中锑(Sb)的铁锰改性藻粉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改性藻粉中存在大量铁锰氧化物颗粒,铁锰的主要存在形式为Fe2O3和MnO2。改性后的复合藻粉对Sb(Ⅲ)的吸附量从3.06 mg·g-1增加到35.30 mg·g-1,对Sb(Ⅴ)的吸附量从3.07 mg·g-1增加到4.37 mg·g-1,并且改性后的复合藻粉到达吸附平衡的时间更短。Langmuir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Sb在复合藻粉上的吸附行为,Elovich模型对藻粉吸附Sb(Ⅲ)和Sb(Ⅴ)的吸附过程拟合较好(R2=0.957,0.943),而复合藻粉更适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53,0.961)。Sb(Ⅲ)主要通过氧化和吸附作用被去除,而Sb(Ⅴ)在复合藻粉表面形成表面络合物后被吸附。共存阴离子(SO42-、CO32-、PO43-)的存在对复合藻粉吸附Sb(Ⅲ)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共存阴离子浓度越高,对Sb(Ⅴ)的吸附抑制越明显。  相似文献   
944.
为了解我国科研人员在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该领域在中文科技期刊的发文趋势和发文规律,基于中国知网,检索出2013—2018年在各类中文期刊发表的全部汞污染防治技术论文共461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了中文期刊数量和发文量、下载和被引次数、研究方向、发文区域、发文机构等指标数据。根据统计数据,整理出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内影响力较大的6位重要学者。统计结果表明:汞污染防治技术的中文期刊发文数量稳定,每年发文量稳定在45~93篇,年均发文量为77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是汞污染防治技术论文的主要发文机构;汞污染防治技术的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大气、水、土壤、食品和健康等;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的论文受关注度高。计量分析结果可为我国科研人员在该领域的科研布局与研发提供信息支撑,为从事汞污染防治技术的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5.
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对pH值为5.0、6.0、7.0、8.0、9.0和10.0的原水进行处理,发现COD和TN去除率在pH=8.0时达到最大,NH4+-N去除率随pH升高而增大,在pH=10.0时可达91.0%,碱性条件下污水处理效果更佳;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pH值下的活性污泥总细菌群落结构,其结果显示,碱性条件下的优势菌为β-proteobacterium,承担脱氮功能的细菌中可培养的是Rhodanobacter sp.,pH=8.0时总细菌多样性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946.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碳纳米管/钒酸铋(CNTs/BiVO4)光催化剂,利用SEM、XRD和UV-vis漫反射光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研究了CNTs/BiVO4在模拟可见光下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考察了pH对光降解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活性基团在光催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制备出的CNTs/BiVO4具有较高可见光响应,且CNTs与BiVO4结合紧密,形成了单斜晶型支架结构。与BiVO4相比,CNTs/BiVO4光降解盐酸四环素的活性显著增强,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催化剂中光生电子-空穴的高效分离造成的;同时发现随着溶液pH的增大,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率减小。添加捕获剂的实验结果表明:空穴在CNTs/BiVO4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OH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947.
在小试规模下,研究了不同气液比对地下水中3种典型挥发性有机物1,2-二氯乙烷、苯和氯仿吹脱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 ℃、气液比为60∶1时,3种有机物的去除率最佳,分别达89%、93%和95%以上。在小试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依托自主开发的吹脱中试设备,研究了气液比、水温、有机物初始浓度和类型对吹脱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液比和水温对3种有机物的去除率影响最大,当水温为20 ℃、吹脱塔气液比为75∶1时,1,2-二氯乙烷、苯和氯仿的去除率均达到99.7%以上,达到设计要求。中试吹脱后尾气处理采用DBD(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nge)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活性炭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48.
通过对比几种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筛选出处理ClO4-的最佳树脂。研究表明:氯型717阴离子交换树脂(Cl717)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效果,其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单层吸附;升高温度和增加投加量有利于Cl717对ClO4-的吸附;共存阴离子对Cl717吸附ClO4-产生抑制作用,干扰能力依次为Cl-3-42-43-。对树脂进行了再生,再生液浓度为2.16 mol/L,当用量为树脂体积5倍时可获得较好的再生效果。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l717吸附ClO4-的主要机理可能是树脂骨架对ClO4-的静电引力作用以及ClO4-与树脂的季胺基团形成了氢键。  相似文献   
949.
以Mn(Ⅱ)与Pd(Ⅱ)为催化剂的吸收净化溶液对黄磷尾气中的PH3进行了液相催化氧化研究。考察了混合气中02浓度、温度、入口PH3浓度、气体流量和吸收液pH变化与磷化氢净化效率曲线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气中较佳的氧含量为5%;在20℃至75℃范围内,低温对催化净化有利,较适宜的反应温度为20℃;较低的PH3入口浓度和低气速均有利于对PH3的净化;吸收液较高的pH有利于吸收液中催化剂催化效能的发挥。吸收液对PH3的净化效率可达100%,但因吸收液中的金属离子易与PH3产生的PO4^3-形成沉淀,使金属离子脱离液相催化氧化系统,吸收液失效较快。  相似文献   
950.
以Ce-BDC为原料,在空气和N2的氛围中煅烧形成的衍生碳Ce-BDC-400(A)和Ce-BDC-400(N)。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 对其微观形貌结构、元素组成、官能团特征、晶型结构分别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通过吸附拟合实验考察了Ce-BDC-400(A)和Ce-BDC-400(N)对水中氟离子的去除性能及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2种衍生碳。Ce-BDC-400(A)和Ce-BDC-400(N)对氟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 Langmuir等温线模型。Ce-BDC-400(A)和Ce-BDC-400(N)对氟离子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且对氟的吸附过程是放热反应。Ce-BDC-400(A)和Ce-BDC-400(N) 对氟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40.6 mg·g−1和155.1 mg·g−1。Ce-BDC-400(A)和Ce-BDC-400(N)在宽 pH (3~10)范围内具有优良而稳定的除氟性能,并在实际水体处理中显示出优异的除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