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4篇 |
免费 | 94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6篇 |
废物处理 | 17篇 |
环保管理 | 107篇 |
综合类 | 188篇 |
基础理论 | 112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45篇 |
评价与监测 | 30篇 |
社会与环境 | 17篇 |
灾害及防治 | 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判断湖泊水生态健康子系统发展趋势、诊断病态因子,引进了五元减法集对势,建立生态子系统与物理化学子系统的合成矩阵得到湖泊水生态健康状态,从而提出了基于风险矩阵和五元减法集对势的湖泊水生态健康动态诊断评估方法,并应用于安徽省瓦埠湖。结果表明:瓦埠湖水生态健康状态1980—2015年呈变差趋势,2012年为微病态,2015年略有好转。五元减法集对势识别出瓦埠湖水生态健康的病态因子主要有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叶绿素、COD、TN、TP和透明度,为改善瓦埠湖水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上述风险矩阵和五元减法集对势耦合的动态诊断评估方法可为湖泊水生态健康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2.
基于监控系统综合集成的思想,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源监控技术规范、重大危险源控制规章、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从监控指标体系、监控布点范围及监控技术筛选三方面建立化学工业园区中重大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体系. 结果表明:重大环境风险源监控指标体系主要从企业内部及企业周边敏感受体两方面进行构建;监控范围从重大环境风险源本体、缓冲区及环境敏感受体三方面确定;监控技术筛选时考虑了环境风险源的状态、监控技术方法的实用性和环境风险源/受体属性. 以上海闵行区化学工业园区为例,经调研统计,该化学工业园区共有重大风险源87个,其中罐区60个、排放口12个,其余分散在库房、生产场所等处. 根据化学工业园区企业内部风险设施及周围敏感受体的监控指标、监控范围及常用监控技术,制定了以罐区、排放口的特征风险物质为指标,以储罐的温度、压力、图像视频、液位及排放口特征风险物质浓度的传感器监控技术为主的监控方案. 相似文献
83.
84.
J. W. Wladimiroff M.D. Ph.D. M. F. Niermeijer J. J. Van Der Harten P. A. Stewart F. G. A. Versteegh W. Blom J. G. M. Huijmans 《黑龙江环境通报》1985,5(1):47-52
Congenital hypophosphatasia 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disorder, which usually has a fatal outcome during the neonatal period. This report presents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hypophosphatasia at 16 weeks of gest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ultrasonic findings in this abnormality demonstrate the superiority of ultrasound as compared with radiography. 相似文献
85.
86.
"十二五"以来,国家不断完善总量减排和污染源监测管理制度,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文件和办法,强化了监测信息公开,严格了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考核。新形势下,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针对当前监督性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标准核实、规范监测、信息公布、软件升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7.
溶解氧和光照对狐尾藻衰亡释放氮磷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杀青后的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切成0.5~1cm段浸泡于添加氯仿(抑制微生物活性)的装水烧杯中,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为5℃),考察光照和溶解氧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氮磷碳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曝气组总氮释放量平均3.33mg/L,比不曝气组高6.39%。总磷释放量平均15.07mg/L,比不曝气组低50%以上。COD平均释放量66.83mg/L,为不曝气组2倍以上。(1)曝气抑制了硝氮释放。在搅拌作用下,植物残体和水溶液充分碰撞与接触,加速植物残体中氮和碳向水中转化,导致曝气组总氮、氨氮、有机氮和COD升高。曝气组植物残体破碎导致表面积增加对磷吸收的促进程度强于对附着作用的降低以及植物残体磷释放作用的增加,综合作用下导致水中磷浓度降低。曝气抑制了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无机磷释放。(2)有光照组总氮、总磷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为3.13,30.53和32.51mg/L,分别为无光照组的1.24,3.28和2.46倍。光照促进狐尾藻总氮、氨氮、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无机磷及碳的释放,但抑制有机氮释放。 相似文献
88.
以曹妃甸近岸工程海域的悬浮物及重金属污染物Pb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分析和多元统计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6 a间悬浮物(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水相中的Pb含量和沉积相中的Pb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关系,揭示重金属Pb在人为扰动因素影响下的演变规律与富集特性。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悬浮物的增加与减少,研究区域水相中的Pb含量呈现出基本相同的增减规律,而沉积相中的Pb含量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与水相之间呈较弱的正相关,悬浮物和沉积相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水相和沉积相之间呈较弱的负相关。偏相关与简单相关结果对比可知:水相和沉积相的变化最大,表明水相和沉积相受悬浮物影响较大;沉积相对悬浮物与水相之间的相关性影响弱之;悬浮物与沉积相之间的相关性变化不大,表明水相对于两者的影响较小。通过研究对于掌握工程海域重金属Pb的各相变化趋势与富集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为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与工程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9.
为解决利用贝叶斯网络(BN)模型分析集装箱船舶碰撞致因过程中,由于样本数据不足导致BN结构学习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核密度估计和模型加权平均策略相结合的BN结构学习算法。首先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扩充小数据集,使数据规模达到BN结构学习的最低限度要求;然后利用模型平均策略加权融合不同学习算法得到的网络结构,来提高算法在小样本数据下的学习效果;最后基于少量集装箱船舶碰撞样本数据,利用所提算法构建BN模型分析事故致因。结果表明:用所提算法能在小样本数据下定量分析碰撞事故致因,并得出集装箱船舶碰撞事故致因链,有助于提高集装箱船舶运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0.
A stain-based screening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screen different catalyst coatings for their germicidal activity. A Baclight dead/live bacteria viability kit (invitrogen, molecular probes) was used for staining the cell. The screening was carried out following a standard procedure. This included loading cell suspension to solid surface and maintaining contact for 30 min, then staining with a mixture containing dyes. The stained cells were observed using an epifluorescent microscope and photographed with a CCD camera under UV. Metal-doped TiO2 coatings on AI plates were prepared and tested for non-UV germicidal activity without using UV. It was tested using model microorganisms such as Bakers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acillus subtilis, Pseudomonas putida, and Escherichia coli. On the basis of the germicidal activity of catalyst and the degree of damage caused to the cells, the stained cells may appear green (viable), green with red or yellow nuclei and yellow (compromised) or red (nonviable). According to their stained color, cells were counted to calculate the percentage of dead, live, and compromised cells. Compromised cells are cells that grow very slowly after reculturing indicating a degree of reversible cell damage. Screening the germicidal activity using this staining method is accurate and efficient, and requires less time than the culture-based method. A modification to the procedure for measuring germicidal activity of rough surfaces or fibrous coatings was developed. Both TiO2 and metal-doped TiO2 (Ag, Pt, Au, Cu) possess non-UV based germicidal activity. The germicidal activity of TiO2 was found to be related with its wetting property and can be improved by UV irradiation before testing. It is not greatly affected by contact time, indicating a fast acting germicidal activ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