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26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84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610篇
基础理论   221篇
污染及防治   457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61.
Effects on mixed microflora to enhance 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corn stover hydrolysate was studied.  相似文献   
562.
电镀工业是污染严重的行业,仅靠末端治理有很大的局限性。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全新的环境保护战略,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防治电镀污染的根本出路和必由之路。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电镀企业的清洁生产应从原料、能源、工艺、管理等方面考虑,实行综合预防,并且大多数措施为无低费方案。  相似文献   
563.
棘洪滩水库的源水是水库流场变化的主要动力,风力状况也是影响棘洪滩水库流场况变化的重要因素,当水库处于非调水期,风力状况的作用尤为明显。本论文整理了棘洪滩水库1989-2008年20年间气象资料,统计得出水库年际和四个季度的风向、风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棘洪滩水库常年盛行风向是南风和西北风。春季和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和秋季以东风和东南风为主。通过sMs软件建立的水质模型可以验证,不同的风向与风力大小对水库流场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4.
冀忠伦  周立辉  张海玲  任建科  赵敏 《环境工程》2012,(Z2):446-448,480
试油废液具有黏度高、COD高、色度深、气味恶臭等特点,常规技术工艺复杂、处理时间长、成本高。微波技术具有加热、诱导催化、辅助絮凝等优势,能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微波应用于试油废液处理可大大提高处理效率,实验表明:应用微波处理试油废液絮凝剂加量减少25%,处理时间仅为常规工艺的1/3,微波作用使COD去除率由常规Fenton氧化的50%提高到80%,反应时间由30min缩短到10min,pH值在3~6之间、FeSO4.·7H2O加量0.15g、活性炭加量2g、H2O2加量2g,COD值可降至100mg/L以下。  相似文献   
565.
分析了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我国PM2.5的污染现状,随后对我国和部分其它国家PM2.5的标准值进行了对比,最后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PM2.5的控制策略,包括建立灰霾预警机制、强化源头控制、进行区域联防联控等。为了从源头控制PM2.5污染,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导则体系应增加PM2.5指标,环评中应加强PM2.5现状监测,重视战略环评的区域控制作用,并在项目环评中开展PM2.5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566.
目前中国高速公路建设没有相应的清洁生产标准,因而高速公路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根据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和清洁生产的要求,从"全过程管理"、"污染预防"、"环境影响最小化"的角度构建高速公路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同时对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减少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两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67.
文章论述了中国社会源危险废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目前的管理现状,主要表现在农药包装废弃物量大面广、管理缺失,废旧日光灯处理能力不足,汽车行业废旧电池未能得到有效监管,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程度很低等。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如下社会源危险废物的防治对策:从选择政府机关、工业区、商场、家庭等,开展社会源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和处理的试点工作,开展农村废弃农药包装物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实验室废物规范化管理,加大社会源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等社会源危险废物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68.
一般线性回归模型都假设预测变量不含误差,所有模型误差均集中于响应变量且服从正态分布,而许多实际应用中的变量并不符合这些假设,如有的问题难以明确预测变量和响应变量,观测样本集受到污染而含有离群值。当假设受到破坏时,得到的估计参数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导致模型不可用。为在假设受到破坏时也能得到正确的模型,提出异方差线性EV模型的T-型回归估计模型,利用最大似然估计原理,给出了T-型回归估计参数表达式和求解方法。最后将模型与方法来确定面波震级与地震矩关系公式,并与其他方法比较检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对于研究该地区历史地震矩释放估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给出的模型和方法还可以在地震地质、灾害学等等领域得到应用,即用于变量间统计关系式的确定,如b值的稳健估计等。  相似文献   
569.
The occurrence and removal of eight 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EDCs), including estrone (E(1)), 17β-estradiol (E(2)), estriol (E(3)), 17α-ethinylestradiol (EE(2)), diethylstilbestrol (DES), bisphenol A (BPA), nonylphenol (NP) and octylphenol (OP), and their estrogenici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Harbin city, China. The EDCs were extracted from wastewater samples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method and analyz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in the influents and effluents ranged from 6.3 (EE(2)) to 1725.8 ng L(-1) (NP) and from 相似文献   
570.
Cadmium (Cd) is a carcinogenic metal contamina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ending up in wastewaters. There is therefore a need for improved methods to remove Cd by adsorption. Biogenic elemental selenium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hown to adsorb Zn, Cu and Hg, but these nanoparticles have not been tested for Cd removal. Here we studied the time-dependency and adsorption isotherm of Cd onto biogenic elemental selenium nanoparticles using batch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 measured ζ-potential values to assess the stability of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Cd.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Cd adsorption capacity amounts to 176.8 mg of Cd adsorbed per g of biogenic elemental selenium nanoparticles. The ζ-potential of Cd-loaded nanoparticles became less negative from ?32.7 to ?11.7 mV when exposing nanoparticles to an initial Cd concentration of 92.7 mg L?1.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hat demonstrates the high Cd uptake capacity of biogenic elemental selenium nanoparticles, of 176.8 mg g?1, when compared to that of traditional adsorbents such as carboxyl-functionalized activated carbon, of 13.5 mg g?1. An additional benefit is the easy solid–liquid separation by gravity settling due to coagulation of Cd-loaded biogenic elemental selenium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