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4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1327篇
安全科学   581篇
废物处理   130篇
环保管理   297篇
综合类   2965篇
基础理论   628篇
污染及防治   453篇
评价与监测   295篇
社会与环境   256篇
灾害及防治   18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s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ests are a major terrestrial ecosystem providing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However, the importance of forests is frequently underestimated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because of the externalities and public good properties of these services. Forest eco-compensation is a transfer mechanism that serves to internalize the externalities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by compensating individuals or companies for the losses or costs resulting from the provision of these services. China’s current forest eco-compensation system is centered mainly on noncommercial forest. The primary measures associated with ecosystem services are (1) a charge on destructive activities, such as indiscriminate logging, and (2) compensation for individual or local activities and investments in forest conservation. The Compensation Fund System for Forest Ecological Benefits was first listed in the Fores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98. In 2004,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inancial Compensation Fund,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the Compensation Fund for Forest Ecological Benefits,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To improve the forest eco-compensation system, it is crucial to design and establish compensation criteria for noncommercial forests. These criteria should take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cerns into account, and the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lthough some initial headway has been made on this task,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effective forest eco-compensation system in China still has deficiencies and still faces problems. Implementing classification-based and dynamic management for key noncommercial forests and establishing an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with multiple funding sources in the market economy are the key measures needed to conquer thes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forest eco-compensation system and China’s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sequence.  相似文献   
972.
通过对大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HJ484—2009)测定水中氰化物质量控制评定指标。研究表明:样品浓度在0.05~0.3mg/L范围内时,建议控制室内相对标准偏差≤3%,室间相对标准偏差≤10%;样品浓度小于等于0.05mg/L时,建议控制相对偏差≤10%;样品浓度大于0.05mg/L时,...  相似文献   
973.
以我国不同城市的5家大型商业建筑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室内步行街两侧329家商铺的火灾荷载进行调查研究。对不同经营业态商铺数量在所调查商铺总数中所占比例及其地面面积进行了统计,并且获得了商铺内部可燃物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等情况。按照不同的经营业态,对所调查店铺的火灾荷载密度进行了统计和计算,得出了3种不同分位值的火灾荷载密度,并比较分析了不同经营业态店铺的火灾荷载密度,为大型商业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及火灾场景设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74.
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安全评价,是当前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安全评价技术在国内外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关于糠醛生产过程的安全评价方法及研究还比较匮乏。在糠醛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噪声等危险因素,极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某糠醛厂的实际情况,结合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采用重大危险源辨识及事故树分析评价法,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结果显示,糠醛厂存在着锅炉超压爆炸的危险,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可以及时的找出预防途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改进的合理建议,从而进一步改善糠醛厂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评价的结果对糠醛生产企业进行安全决策、减少事故隐患,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5.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生灌木的成分分析,基于生命周期法(LCA),定量论证了沙生灌木直燃发电开发模式对环境的影响和推广的可行性,指出相比石油等传统能源,这种模式具有较大的潜在效益,对于我国发展绿色替代能源,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76.
对广东省罗定市泗纶镇沙罗竹人工林生长与地形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形部位、坡型、坡向、土壤质地、立竹密度等对沙罗竹平均胸径有显著影响;沙罗竹平均胸径与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有效硅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镁质量分数及其组合是影响沙罗竹生长的主要养分因子。研究结果对沙罗竹林地选择和制定营林管理措施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7.
采用水热合成-浸渍法制备锌掺杂TiO2纳米管(Zn-TiO2纳米管),透射电镜照片显示Zn-TiO2纳米管为两端开口形貌均一的中空管状结构,管径约6~8 nm,壁厚约1 nm,长度约50~200 nm。研究了Zn-TiO2纳米管对甲基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掺杂适量锌提高了TiO2纳米管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0.4%Zn-TiO2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最佳。同时还探讨了Zn-TiO2纳米管用量和初始pH值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显示Zn-TiO2纳米管能有效地降解甲基橙。随着光催化反应进行,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可能是由于芳基和烷基降解速率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978.
中国饮用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饮用水中存在的多环芳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危害。应用固相萃取富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全国主要城市的80座自来水厂出水中多环芳烃的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自来水厂的出水中多环芳烃总量在174.02-658.44ng.L-1之间,其中致癌性多环芳烃的总量为55.08-173.36ng.L-1,致癌性多环芳烃占多环芳烃总量比例最高可达到49.68%。就其组成而言,出水中多环芳烃以3环芳烃(31%-37%)为主,但各环均有检出;通过评价水体健康风险,得到水厂出水中多环芳烃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值是10-6a-1。  相似文献   
979.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江南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9 a的田间施肥小区试验和4 a的养分耗竭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江南丘陵稻田生产力及抗逆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NPK+OM处理)方式下,双季稻各季和周年生产力最高,其周年平均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比化肥氮磷钾配施(NPK处理)高24.5%和20.2%。与单施氮肥相比,化肥氮磷钾配施显著提高了双季稻的氮素利用效率,而适量增施有机氮能够进一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化肥单施方式(N和NPK处理)下水稻周年籽粒产量呈递减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43.7和1.8 kg.hm-2.a-1,而有机无机肥配施方式下水稻周年籽粒产量呈递增趋势,上升幅度为6.9 kg.hm-2.a-1。平衡施肥方式(NPK和NPK+OM处理)下,水稻各季及周年籽粒产量的年际变异较小,可持续性产量指数和系统生产力稳定性较高。养分耗竭试验4 a后,各处理水稻各季及周年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高低基本表现为NPK+OM>NPK>N,试验期内周年籽粒平均产量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最高,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的稻田土壤耐瘠能力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可见,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仅能使稻田系统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力,而且能够提升系统的抗逆性,有利于江南丘陵稻田系...  相似文献   
980.
对武汉市现有市政污泥的产生情况和处理作了介绍,并对比了现有的污泥处理技术.结合武汉市的市政污泥处理处置的规划和武汉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将来适合武汉市市政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