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5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833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154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1154篇
基础理论   385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75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1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 - In this paper, new epichlorohydrin crosslinked 2,4-dihydroxybenzaldehyde Schiff base chitosan@SrFe12O19 magnetic nanocomposite (EP-DBSB-CS@SrFe12O19) was...  相似文献   
982.
捕食性瓢虫是重要的天敌昆虫,有利于害虫的生物防治.为查清西藏林芝地区农田瓢虫资源与种群现状,明确优势种类及种群动态和规律,对林芝不同生态区域的青稞、小麦、油菜3种作物农田开展瓢虫资源调查研究,同时选取固定样地定期进行种群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林芝地区农田瓢虫分为2个亚科4个族10个属,共13种,其中11种为捕食性瓢虫.主要优势瓢虫种类为横斑瓢虫、多异瓢虫、二星瓢虫.其中横斑瓢虫在全部调查样地中均有分布,在农田中总体优势度指数、相对多度为最高.3种优势瓢虫在不同作物中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其中横斑瓢虫虫口密度长期高于其余优势瓢虫,且与蚜虫密度曲线有较为明显的重合现象.横斑瓢虫种群密度峰值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但在不同作物农田中具体峰值时期存在差异.可见,林芝地区农田不同种类瓢虫之间有较大数量差异,在不同生态区域与作物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种群特征,但是优势瓢虫种类与种群规律较为明确,可用于农田蚜虫生物防治;结果可为保护当地重要昆虫资源及开展生物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图4表6参23)  相似文献   
983.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是指山地沟谷一旦发生泥石流后,在堆积区不同地段泛滥成灾的程度或最大威胁程度.本文探讨了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了四级危险度。应用泥石流二维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危险度评价的数学模型。以云南东川市城区为实例,模拟了100年一遇超标准泥石流泛滥成灾过程,并作出泥石流堆积区的最大流速分布图、最大泥深分布图和危险范围内的危险度分区图.通过数值模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危险度评价结果,提出了该数学模型在减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4.
本文制备了自然光照条件下能有效降解异噻唑啉酮模拟废水(主要成分MI和CMI)的锐钛矿型TiO2光催化剂,并通过电镜分析(TEM、HRTEM)和XRD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优化了光催化处理异噻唑啉酮模拟废水的反应条件,并分析了异噻唑啉酮的降解产物情况和自然光照条件下羟基自由基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合成的锐钛矿型TiO2主要暴露面为{101}面,具有较好的异噻唑啉酮去除效果.在500 W氙灯照射下,12~53 mg·L-1异噻唑啉酮模拟废水在催化剂投加量为677 mg·L-1的条件下反应4 h,异噻唑啉酮去除率可以达到97%~100%;当异噻唑啉酮模拟废水浓度升高为141 mg·L-1时,其去除率为77%~80%,最佳反应时间4 h.对异噻唑啉酮降解产物的分析显示,在光催化反应结束时,MI为主要的残留物质,CMI脱氯转化为氯离子和MI,并发现未知有机产物.  相似文献   
985.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是近年国内外兴起的一种微生物岩土技术,即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的矿化作用诱导产生碳酸盐沉淀,在土体抗液化、堤坝加固等领域得到广泛实验和应用,相较传统边坡加固手段,其绿色环保的特点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探究MICP技术在完全分离的岩石节理试件中的胶结效果,通过一种可采用流体分阶段胶结岩石节理面的实验装置,实现MICP胶结液对岩石节理试件的胶结,在不同法向应力下探究其抗剪强度。结果表明:(1)MICP技术对岩石节理具有一定胶结作用;(2)随剪切位移的增加,MICP胶结实验组与无充填对照组的剪切强度维持一致,即二者抗剪残余应力基本相等;(3)胶结养护7 d的抗剪强度可达无充填对照组的85%。  相似文献   
986.
987.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 from traditional stereo photogrammetric methods are inadequate in providing accurate vertical parameters to feed hydrologic models for low‐lying, extremely flat areas. High‐resolution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data provide the robust capability of capturing small variations in low‐relief playa wetlands. The Rainwater Basin in south‐central Nebraska includes a complex of seasonally shallow playa wetlands that attract millions of migratory waterfowl every spring and fall.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procedure with applicable protocols to produce LiDAR‐derived three‐dimensional wetland maps and to extract the critical surface parameters (i.e., watershed boundaries, flow direction, flow accumulation, and drainage lines) for playa wetlands. The topo‐hydrologic conditions of playa wetlands were evaluated at the watershed lev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Rainwater Basin, 70.7% of the historic hydric soil footprints identified in the Soil Survey Geographic (SSURGO) database were not functioning as topographically depressional wetlands. This finding was confirmed by a recent five‐year Annual Habit Survey showing that 69.8% of the historic hydric soil footprints did not function during the spring migratory bird seasons between 2004 and 2009. The majority of playa wetlands' topographic conditions have been substantially changed and the SSURGO data cannot fully reflect current topographic reality in the Rainwater Basin.  相似文献   
988.
研究了陶瓷膜过滤啤酒洗瓶废碱液膜污染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清洗再生方案。对比研究了硝酸、盐酸、次氯酸钠、三聚磷酸钠4种清洗剂单独使用和复合使用的清洗再生效果。试验表明:0.20%硝酸+0.55%次氯酸钠+0.15%三聚磷酸钠复合清洗再生陶瓷膜,膜通量恢复率在85%以上。陶瓷膜连续运行两个月,清洗再生效果稳定,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9.
环境雌激素玉米赤霉烯酮(ZEN)的生态安全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es elegans)为模式生物研究ZEN对线虫的生殖损伤作用。在DIC显微镜下观察,48 h暴露后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线虫性腺臂明显萎缩,卵母细胞数目和大小均受到显著影响(P0.01),并且可见部分暴露组线虫产卵器严重畸形。这均表明ZEN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可产生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990.
为探讨典型环境激素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枝角类浮游动物多刺裸腹溞连续世代的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暴露连续3个世代(F0、F1、F2)多刺裸腹溞于0.02~0.10 mg·L-1的NP。15 d后测定成体死亡率、首胎繁殖时间、后代数目、成体蜕皮次数以及终点体长。研究结果表明,NP对F0代多刺裸腹溞具有很高的致死率;随着世代的增加,在相同NP质量浓度暴露下,与母代成体的死亡率相比,子代多刺裸腹溞成体的死亡率增高,致死毒性放大;NP对多刺裸腹溞连续3个世代的繁殖力都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并随着世代递增,NP对子代繁殖力的抑制增强;在NP暴露下,多刺裸腹溞F0首胎繁殖时间明显推迟,NP暴露浓度与延迟程度呈正相关,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首胎繁殖时间延迟的趋势也存在于F1、F2世代中且存在放大效应;但是连续3个世代多刺裸腹溞成体的蜕皮次数都不受NP暴露影响;F0和F1世代多刺裸腹溞终点体长降低,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与F1相比,F2低浓度处理组受试个体终点体长呈增加趋势。对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多刺裸腹溞在NP暴露后的母代DNA或DNA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子代在相同NP质量浓度暴露下更容易受到NP致死性的影响;NP化合物具有的苯酚结构抑制枝角类体内葡萄糖、硫酸盐与类固醇的结合,从而引起体内荷尔蒙水平异常,最终对诸如生殖等生理行为造成不利影响;多刺裸腹溞成体的蜕皮次数都不受NP暴露影响表明蜕皮激素系统未受到干扰,且NP对生长的影响显然存在蜕皮外的其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