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9篇 |
免费 | 96篇 |
国内免费 | 58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9篇 |
废物处理 | 64篇 |
环保管理 | 114篇 |
综合类 | 789篇 |
基础理论 | 204篇 |
污染及防治 | 465篇 |
评价与监测 | 58篇 |
社会与环境 | 56篇 |
灾害及防治 | 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为探讨广州和香港市区玻璃表面薄膜上有机质和PAHs的分布特征,从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利用低尘擦拭纸采集广州和香港室内外相对应的15对玻璃表面薄膜样品.结果表明,广州室内外有机质占表面薄膜重量的1.8%和1.1%,香港则分别为3.9%和1.6%.玻璃表面薄膜上Σ15PAHs浓度的最高值达到1430ng/m2,以菲,芴,荧蒽,芘等为主.室内外对比结果显示,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的5~6环化合物室内外差别较大,广州室外比室内大约高1倍,而香港由于中央通风系统的过滤作用,其室外比室内高约5~10倍.根据有机质和PAHs浓度之间的相关性,认为室内外存在不同源强的有机质和PAHs来源,玻璃表面可能更有利于PAHs的光降解. 相似文献
972.
为探讨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毒性影响,采用换水式渔药毒性试验的方法进行了溴氰菊酯对河蟹急性毒性实验和慢性毒性作用下组织病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河蟹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127 μg·L-1、1.380 μg·L-1、1.153 μg·L-1和0.905 μg·L-1,安全浓度(SC)为0.0905 μg·L-1,溴氰菊酯对河蟹的毒性为剧毒;河蟹在溴氰菊酯浓度为0.005~0.32 μg·L-1的慢性毒性作用下,分别于第7、14和21天进行鳃、肝胰腺、心脏、肠、肌肉组织和神经团的组织病理观察,鳃出现鳃小叶水肿、渗出物增加、萎缩到鳃腔闭合出现细胞坏死,肝胰腺的部分肝胰腺管中肝胰腺细胞空泡变性、坏死和肝胰腺管基膜崩解,心脏出现水肿,部分心肌纤维横纹模糊和消失到局部心肌纤维坏死,肠黏膜层柱状上皮细胞从空泡变性、部分坏死到较多上皮细胞坏死崩解脱落入肠腔,肌肉组织和神经团无组织病理变化现象。最早出现不可逆的坏死组织病理变化是在第14天的0.005 μg·L-1浓度组,肝胰腺细胞坏死,此时即使去除溴氰菊酯的毒性作用,坏死已不能恢复。通过与河蟹水瘪子病组织病理的比较分析,溴氰菊酯毒性作用下的河蟹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973.
浅谈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念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的探索实践。提出了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框架,包括范围划定、管控分级、目标设定、动态监测、综合分析、管理策略和反馈优化7个方面;识别了生态系统管理中存在的3个关键问题:概念界定、管理方式和保障制度。指出生态保护红线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要在分析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的基础上,识别重要生态功能区域,进一步辨析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应构建国家层面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以利于红线区管理的整体性;要健全奖惩和补偿机制,引导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管理和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974.
气升式反应器气液两相流流态特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曝气强度对气升式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特性的影响,组合多相流Eulerian—Eulerian模型和液相Standardk-ε湍流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建立了气升式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的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在曝气管布局方式一定的情况下,模拟计算获得了反应器内x轴截面处不同径向位置的气含率、液速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曝气强度范围内,气含率随着曝气强度增加而增加,越靠近曝气池底部,升流区局部气含率越高,且气含率值波动较大;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加,曝气孔附近液速增加较明显,但随着气液两相流的上升,液速增加幅度降低;同时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液相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975.
Recently, water treatment by ionizing radiation has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as a powerful technology for the destruction of refractory pollutants. 2-Mercaptobenzothiazole(MBT) is known as a widespread, toxic and poorly biodegradable pollutan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gamma irradiation of aqueous solutions of MBT. Moreover, the effect of the addition of persulfate(S2O82-) on the radiolytic destruction of MBT was investigated. The main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of the studied compound were detected and the sequence of occurrence of the products was described. The change of biodegradability of MBT solution was also observed. The main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gamma radiation was effective for removing MBT in aqueous solution. Persulfate addition, which induced the formation of reactive sulfate radicals(SO4-U), greatly enhanced the degradation of MBT. Benzothiazole was identified as the first radiation product, followed by 2-hydroxybenzothiazole. Decomposition of MBT started with the oxidation of –SH groups to sulfate ions. Possible pathways for MBT decomposition by gamma irradiation were proposed. The BOD/COD ratios of MBT samples were increased after radiation,indicating the improvement of biodegradability and reduction of toxicity. 相似文献
976.
太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影响下水稻土重金属有效性库变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在太湖地区调查选择了乡镇工业环境、集约化农业丰产方及长期肥料试验地等几种人类农业利用类型和环境影响的地块,采集水稻土耕层样本作若干重金属的有效性库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环境和利用影响下太湖地区水稻土重金属有效性库都存在升高的趋势,其程度介于30%至200%,且以表层最为突出.近工业区环境和长期单施化肥下这种有效性库变化最为剧烈,其土壤Cu、Pb有效性库分别达到7.96~2.15 mg·kg-1、24.7~3.47mg·kg-1和8.34~4.42 mg·kg、9.01~4.95 mg·kg-1.这种有效性升高伴随着总量的积累趋势可能是太湖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演变的当前特点,这必须在本地区农业与食物安全中备加关注. 相似文献
977.
利用全流稀释烟气采样系统,对20个煤/炉组合方式(涉及4种烟煤和1种无烟煤、块煤和蜂窝煤2种燃烧方式、3种北方地区常用的炉灶类型)的燃烧烟气进行了采样和分析,获取了多环芳烃的排放因子数据.针对具有更强“三致”作用的甲基多环芳烃(A-PAHs)的排放特征进行讨论,并与原煤的有机溶剂抽提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煤种和燃烧方式的8种A-PAHs排放因子(EFA-PAHs)差别显著,其中,烟煤在块煤与蜂窝煤两种燃烧方式下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1.6mg/kg和63.9~100.1mg/kg,无烟煤以块煤与蜂窝煤燃烧的EFA-PAHs分别为0.1mg/kg和67.3mg/kg;蜂窝煤的平均EFA-PAHs比块煤高约2个数量级,说明作为洁净煤技术被推广使用的蜂窝煤燃烧方式存在“不洁净”的方面,应引起重视.对比原煤抽提物中A-PAHs的变化特征,可知燃煤烟气中的A-PAHs部分来自于煤的受热挥发,具有原煤的一些特征,但是更多的A-PAHs来自于燃烧过程中的高温裂解反应. 相似文献
978.
979.
粗放型绿色屋面填料的介质组成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模拟降雨实验监测填料组成不同的绿色屋面模拟设施出水水质,研究粗放型绿色屋面设施填料组成对出水污染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出水中主要的污染物包括不同形态的N、P以及COD;除COD外,出水中污染物浓度随累积降雨量增加而下降,具有明显的淋失效应;所有设施出水中重金属含量均较低,初期出水的平均浓度均达到饮用水标准.含有田园土、醋糟的绿化种植土出水营养物质淋失严重,在累计降雨150 mm情况下,设施出水TN、TP、COD平均浓度分别为2.93、0.73和78 mg·L-1,均超过地表水水质标准Ⅴ类的限值,添加水厂污泥可以有效地减少绿化种植土中TP的淋出且不影响植物对P的吸收;使用无机复合种植土的设施出水水质较好,但仍需要结合设施对水量削减能力和植物生长状况判断填料是否能够应用于粗放型绿色屋面. 相似文献
980.
为研究新型阻燃剂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PP)的毒性效应,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实验生物,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分别进行96 h和28 d的染毒,研究TDCPP对稀有鮈鲫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并通过对稀有鮈鲫脑组织中与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轴突再生等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检测,初步探讨了TDCPP的神经毒性作用。结果表明:TDCPP对稀有鮈鲫的96 h-LC50为2.99(2.20~3.38) mg·L-1,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TDCPP属于剧毒性。经0.9、1.5、2.1和2.7 mg·L-1 TDCPP染毒28 d,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稀有鮈鲫肝脏及脑组织中SOD和GSH-Px的活性均受到抑制,且随着TDCPP的暴露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显著增强;暴露组稀有鮈鲫脑组织中与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相关的微管蛋白α/β、神经丝NF-M以及关键蛋白GAP-43等基因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发生显著下调。可知,TDCPP暴露可以诱发稀有鮈鲫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