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9篇 |
免费 | 197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篇 |
废物处理 | 61篇 |
环保管理 | 54篇 |
综合类 | 365篇 |
基础理论 | 147篇 |
污染及防治 | 298篇 |
评价与监测 | 38篇 |
社会与环境 | 28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Jiachuang Shao Penghui Shao Mingming Peng Min Li Ziwei Yao Xiuqin Xiong Caiting Qiu Yufan Zheng Liming Yang Xubiao Luo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23,17(3):33
13.
With the emergence of risk‐based corrective action decisions, there is interest in the use of more natural techniques that may be as protective as the traditional removal, landfill, or capping approaches for impoundment closure. The use of phytoremediation is one of the more promising techniqu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three‐year field‐pilot phytoremediation study that involved the use of plants to enhance sludge dewatering at an inactive natural gas‐cracking wastewater lagoon. The dewatering was accompanied by contaminant reduction of benzene, toluene, xylene (BTX), and naphthalene concentrations to below the cleanup goals. Meanwhile, the concentration reductions of three or more ring polynuclear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varied between 30 percent and 60 percent, except for dibenz[a,h]anthracene. The residual PAHs in the sludge are not leaching. Parallel laboratory studies suggest a reduced PAH availability and mobility in the unsaturated zone sludge.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4.
TRMM 3B42卫星降水数据在赣江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赣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观测降水和TRMM准实时数据(3B42RTV6、3B42RTV7)和分析数据(3B42V6、3B42V7),驱动VIC水文模型,开展卫星降水产品在赣江流域的水文模拟,评估TRMM降水产品在水文模拟中的应用能力。结果表明:(1)在赣江流域,3B42V7估算的降水与实测降水的对比结果最好,3B42RTV6的估算精度最低,3B42RTV7较3B42RTV6在赣江流域的降水估算精度提升非常明显;(2)在径流模拟方面,3B42V6和3B42V7在日尺度上尽管对洪峰的模拟有所偏差,但模拟结果仍能反映径流变化特征,在月尺度上模拟结果精度较高,纳什系数均在0.9以上,并且二者在4、5月的径流模拟结果较好,7、8月的模拟结果较差,而3B42RTV6对径流的模拟能力较差,日径流量和月径流量均呈现明显低估,3B42RTV7对径流的模拟结果比3B42RTV6有明显改善,可以满足实时水文预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光/电法在氨氮降解过程中的协同作用,采用光/电法降解模拟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氨氮,并对氨氮降解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氯离子浓度和溶液pH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光催化法和电化学法相比,光/电法在氨氮降解过程中存在良好的协同效应,因而具有更高的氨氮去除率,这主要归功于溶液氯离子的促进作用。另外,在酸性条件下,氨氮降解效率得到进一步加强。当pH在4~5之间,电流密度为10 mA/cm2,NaCl浓度为100 mg/L时,在经过90 min光/电法处理后氨氮去除率高达95%,且N2占总氨氮降解产物的84.2%。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流场动力学特性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内膜面污染的控制,应用fluent软件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欧拉多相流模型,考察了改变曝气条件对膜面气液速度场及气含率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曝气强度下,1 mm曝气孔径下膜面气液两相的速度增加较孔径2 mm、3 mm的快;曝气孔径为1 mm时,膜面的液相速度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曝气孔径为1 mm时,曝气量为5.5 m3/h所形成的漩涡区较大,膜面气含率值较高且分布较均匀,气液两相接触面积较大,膜面冲刷效果较好;模拟观察到反应器底部靠近壁面局部气含率较低,不利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进一步优化曝气和反应器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废弃棉织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采用浓磷酸预处理,将棉纤维转化为葡萄糖,并回收高纯度涤纶.以磷酸浓度、磷酸与原料液固比、预处理温度和时间为研究对象,以涤纶回收纯度、葡萄糖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建立响应面模型对预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确定了最佳的浓磷酸预处理工艺条件为:磷酸质量分数85%,液固比15:1,预处理时间7 h,预处理温度50℃.在此条件下涤纶回收纯度可达100%,葡萄糖收率可达79.0%,且实验验证值与模型预测值较为接近,模型精度较高.此外,再生纤维素不经干燥直接酶水解,葡萄糖收率可被进一步提高至83.0%.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从南京禄口水产养殖基地淡水鱼塘取淤泥作为分离菌株的土源,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法,从中分离到能以硫酸铵为氮源的菌株7株,对7个菌株进行氨氮降解实验,它们氨氮转化率分别为14.8%、19.7%、53.4%、94.2%、29.1%、63.5%和41.7%,其中AN-4菌株的转化率最高且生长良好。通过AN-4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方法,鉴定此菌株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对菌株AN-4转化氨氮的特性及温度、pH值、氨氮初始浓度和菌株接种量对其氨氮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N-4降解氨氮的最适条件为:温度为30℃和pH值为8.0;当氨氮初始浓度为30mg/L时,AN-4菌株在24 h内的氨氮降解率可达85%以上,且能耐受高达200 mg/L的氨氮浓度;AN-4活化菌液浓度为108cfu/mL,当接种量为3×106cfu/mL时,AN-4菌株在24 h内的氨氮降解率为87.75%。综合上述结果,符合淡水养殖水环境条件,说明AN-4菌株适合在水产养殖中应用,为将菌株AN-4应用于水产养殖环境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