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95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03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种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及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CW)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种湿地运行的季节性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参数,并监测了2种湿地在最佳HRT参数下运行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1)在IVCW中,最佳HRT在春、秋季为8~10 h;夏季为6 h;冬季为12 h。在HSCW中,最佳HRT在春、秋季为10~12 h;夏季为6~8h;冬季为24~36 h。(2)2种湿地对COD的去除率均无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湿地进水中NH4+-N/TN比值与TN去除率显著负相关;不同季节下IVCW对TN的去除效果均高于HSCW。(3)水温对TN、TP去除率的影响在IVCW中比HSCW中的明显;水温高时,2种湿地中的TN去除率较高,IVCW中的TP去除率也较高,但HSCW中的TP去除率则较低,它们间均未达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
土壤中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分析及归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具有较长的残留活性,研究其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特性,评述了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以及该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降解和迁移特性,并针对目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3.
生物填料在重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生物填料应用于城市重污染河道治理,研究了随时间的推移,填料垂直方向上生物膜的膜量、膜组成、膜活性变化规律以及生物填料对水质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生物填料生物膜活性以比基质耗氧速率表示为0.153~0.174 mg/(g·h) .在挂膜进行到第40天、悬挂密度为24根/m2 时,对水质改善达到最佳效果,对TN、TP、COD、Chla、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3%、35%、50%、5%、44%.  相似文献   
94.
高铁酸钾降解苯酚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高效液相色谱(HPLC),通过标准物比对法和添加标准物法,研究了高铁酸钾降解苯酚的开环产物.结果表明,高铁酸钾降解苯酚的主要稳定的中间产物有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草酸和甲酸.并据此推导出苯酚被高铁酸钾氧化降解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5.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应用广泛。从项目选取、项目实施、项目总结与评价以及考核方案设计等方面出发,结合教育实践,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环境监测》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6.
针对常用涤纶滤料,分别采用不同道数的缝纫线缝合和在缝纫接口处的针孔上涂胶等不同的缝合工艺,实验测试并对比了涤纶滤料在不同的缝合工艺下的静态过滤效率,并讨论了滤袋缝合工艺对PM2.5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洁滤料在环境气溶胶中,缝纫线缝制道数越多,过滤效率就越低,每增加一道缝纫线过滤效率就降低1%~6%左右;采用胶合工艺将滤袋缝合处的针孔涂胶覆盖,对于粒径大于1 μm以上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有明显提高,最大提高值达7%;温度对胶合后的缝纫接口影响较小,过滤风速对过滤效率和过滤阻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7.
在污水处理工艺末端嵌入固体碳源反硝化滤池,可以不改变污水处理厂的原有工艺提高总氮去除效率,方便应对污水厂的提标压力和低碳源污水的脱氮问题。针对生化池尾水硝酸盐特性,以聚己内酯(PCL)作为填充床构建了固体碳源反硝化生物滤池,研究了该反应器的脱氮性能以及生物滤池的沿程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TN为32.0~37.7 mg·L-1、硝态氮为30.2~34.9 mg·L-1的生化池尾水进入该固体碳源反硝化池后,在HRT为1.5 h的情况下,出水TN在1.1~3.5 mg·L-1之间,硝态氮低于1 mg·L-1,平均去除率均大于94%。研究发现,固体碳源反硝化滤池对硝态氮的转化去除主要发生在40 cm填料以下;生物量的大小也随滤层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与滤层高度呈良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y=-0.471x+38.77,R2=0.976)。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固体碳源反硝化滤池的沿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发现滤层底部(进水端)尽管生物量多,但微生物多样性低,滤池的中部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香农威尔指数分别为1.95和2.40。DGGE图谱特征条带的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生物膜中微生物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优势,主要微生物包括能降解PCL的细菌Comamonas,以及常见的反硝化细菌Dechloromonas、Rubrivivax和发酵产乙酸的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bacter,从微生物群落关系结构角度支撑了固体碳源反硝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8.
生物炭和磷基材料是常用土壤重金属钝化材料,但单一施用均存在一定不足。为了更好发挥生物炭和磷基材料的作用,开展了炭基和磷基复配材料修复重金属镉(Cd)污染土壤研究。制备了猪粪生物炭(B)、浮选尾矿(F)、黄磷渣(H)、猪粪炭-浮选尾矿复配材料(BF)和猪粪炭-黄磷渣复配材料(BH)5种钝化材料,并探讨了这些材料对溶液中Cd2+吸附-解吸特性和对土壤Cd污染的钝化修复效果。结果表明,BF和BH对Cd2+的吸附均能在6 h内达到平衡,吸附速率高于F而低于B或H。5种钝化材料对Cd2+的吸附能力排序为:H>BH>B>BF>F。将5种材料以1%或5%比例施入污染土壤后,土壤Cd有效态含量降低幅度均可达70%以上;Cd有效态含量降低幅度均随材料施用比例增加而增加。复配材料BF和BH未表现出加和效应,其钝化效果介于单一生物炭处理和单一磷基材料处理之间。炭基和磷基复配材料能够有效吸附和钝化Cd,其中含黄磷渣的复配材料较含浮选尾矿的材料具有更好的Cd钝化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复配修复土壤材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从二壬基萘磺酸-二(2-乙基己基)膦酸(DNNSA-P204)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铅的影响因素.考察了反萃剂种类、反萃时间、反萃温度、反萃剂浓度和反萃油水比(VO/VA)对负载有机相中铅反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硝酸为最佳反萃剂,反萃平衡的时间为5 min,低温有利于反萃.反萃过程为放热过程,过程焓变为-942.7 J·mol-1.广角激光光散射和FT-IR结果表明:DNNSA浓度不变时,DNNSA-P204形成的混合反胶团随着P204浓度的增加而变大,负载有机相中的铅以Pb AD形式增溶进入混合反胶团内水相中.经多次反萃后,萃取剂DNNSA-P204对铅仍有较好的萃取能力.当反萃时间为5 min,温度为298 K,油水比为2∶1,硝酸浓度为0.6 mol·L-1时,反萃率可达到70%.  相似文献   
100.
A field experiment from 18 August to 8 September 2006 in Beijing, China, was carried out. A hazy day was defined as visibility 10 km and RH(relative humidity) 90%. Four haze episodes, which accounted for ~ 60% of the time during the whole campaign,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s of SNA(sulfate, nitrate, and ammonium) and SOA(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concentrations. The average values with standard deviation of SO2-+4, NO-3, NH4 and SOA were 49.8(± 31.6), 31.4(±22.3), 25.8(±16.6) and 8.9(±4.1) μg/m3,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haze episodes, which were 4.3, 3.4, 4.1, and 1.7 times those in the non-haze days. The SO2-4,NO-3, NH+4, and SOA accounted for 15.8%, 8.8%, 7.3%, and 6.0% of the total mass concentration of PM10 during the non-haze days. The respective contributions of SNA species to PM10 rose to about27.2%, 15.9%, and 13.9% during the haze days, while the contributions of SOA maintained the same level with a slight decrease to about 4.9%. The observed mass concentrations of SNA and SOA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M10 mass concentration, however, the rate of increase of SNA was much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SOA. The SOR(sulfur oxidation ratio) and NOR(nitrogen oxidation ratio) increased from non-haze days to hazy days, an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erosols and water vapor favored the conversion of SO2 to SO2-4and NO2 to NO-3, which accelerate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aerosols and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haze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