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67篇 |
免费 | 10535篇 |
国内免费 | 603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693篇 |
废物处理 | 468篇 |
环保管理 | 2252篇 |
综合类 | 22505篇 |
基础理论 | 4563篇 |
污染及防治 | 2148篇 |
评价与监测 | 1718篇 |
社会与环境 | 1829篇 |
灾害及防治 | 126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999篇 |
2023年 | 1365篇 |
2022年 | 2214篇 |
2021年 | 2280篇 |
2020年 | 2517篇 |
2019年 | 1907篇 |
2018年 | 1871篇 |
2017年 | 2177篇 |
2016年 | 1705篇 |
2015年 | 1764篇 |
2014年 | 1592篇 |
2013年 | 1905篇 |
2012年 | 2393篇 |
2011年 | 2268篇 |
2010年 | 2206篇 |
2009年 | 2192篇 |
2008年 | 2014篇 |
2007年 | 1998篇 |
2006年 | 1963篇 |
2005年 | 1480篇 |
2004年 | 1051篇 |
2003年 | 632篇 |
2002年 | 606篇 |
2001年 | 517篇 |
2000年 | 439篇 |
1999年 | 214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苯、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考察了反应器的结构、输出电压、初始浓度以及气速等条件对降解率和能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VOC中,二氯甲烷最易被降解,乙酸乙酯次之,而苯的降解率最低;双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对VOC的处理效果优于单介质,在输出电压为15 kV的条件下,采用双介质反应器对VOC的降解率可达99%;输出电压越高,挥发性有机废气的降解率越高,在输出电压从15 kV(P=73.7 W)降低到10 kV(P=21 W),VOC的降解率从99%降低到6.6%;VOC浓度越高降解率越低,在VOC初始浓度从244 mg·m-3升高到2 542 mg·m-3时,降解率从96.9%降低到63.98%;气速直接关乎停留时间,停留时间延长,降解率提高,气速300 L·h-1下降到100 L·h-1,降解率从78%提高到97%。 相似文献
622.
目前阴极性能是限制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输出功率的主要瓶颈。为进一步提高MFC的性能,利用固体KOH在400~800 ℃下对活性炭活化并将其制成辊压空气阴极。最终筛选出碱炭比1∶1,活化温度500 ℃样品AC-500为最佳处理条件。以乙酸钠为底物,MFC最高功率密度为1 894 mW·m-2,比未处理AC(1 481 mW·m-2)提高了28%。活性炭经过熔融KOH的刻蚀活化,孔径分布和表面元素发生变化可能促进了阴极内部的传质过程,提高了空气阴极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23.
实验从焙烧温度、使用寿命考察了MoO3/ZrO2-TiO2催化剂催化水解HCFC-22的性能。实验同时考察了水解温度、水蒸气浓度等反应条件对HCFC-22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0℃焙烧的MoO3/ZrO2-TiO2固体酸催化剂在催化水解温度为330℃,水蒸气浓度为76.58%时对1.00 cm3·min-1的HCFC-22的降解率可达到96.21%,主要降解产物为CO、CO2、HF、HCl和少量CHF3。且该MoO3/ZrO2-TiO2催化剂在连续反应60 h后HCFC-22的降解率仍保持在82.00%以上。XRD表征表明,MoO3/ZrO2-TiO2催化剂的主要结构为四方晶相的Zr(MoO4)2掺杂锐钛型的TiO2。 相似文献
624.
针对餐厨垃圾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物,为了实现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使用热重分析仪对其典型组分:塑料、骨头及难降解生物质,进行了单独及混合热重(TG)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难降解生物质(BRB)、骨头等生物质类物质失重温度较低,最大失重率温度分别为325和341℃,塑料的失重温度较高,最大失重率温度在475℃;通过对混合物料的热重曲线和动力学分析,在较低温度(400℃)状态下,二者在热解过程中有协同作用;含有3种组分的实际物料在166~361℃条件下热解过程符合二维相界反应(函数为2(1-α)1/2);而在361~550℃热解符合三级动力学反应(函数为(1-α)3),在整个温度阶段(166~550℃)中的实际活化能低于模拟活化能(59.69-1),表明3种物料混合热解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25.
626.
以消化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Fe2+浓度、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Fe2+促进消化污泥凝聚性能的影响,采用扩展的DLVO理论(EDLVO)探讨了污泥絮体凝聚过程中结合能的变化特征,并对典型条件下各层胞外聚合物(EPS)的三维荧光谱图(EEM)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2+促进消化污泥凝聚的最佳化学条件为Fe2+浓度50 mmol·L-1,pH=7.57(原始值),离子强度0.01 mol·L-1。在最佳Fe2+浓度或pH下,Fe2+促进污泥凝聚的主要作用为:增大Zeta电位、提高絮体粒径和密实程度、增强疏水性和降低污泥絮体间的能垒;在最佳离子强度下,提高絮体粒径和密实程度是促进污泥凝聚的主要作用;离子强度的增加并未降低污泥位能曲线的能垒。EEM证明,Fe2+主要与污泥EPS中slime层结合以促进污泥凝聚,主要结合物为蛋白质A、可见富里酸和紫外富里酸。 相似文献
627.
目的针对飞行器环境适应性设计不足的现状提出对策。方法分析飞行器环境适应性设计的特点和当前存在的不足,以某电气设备为对象开展应用研究。结果提出环境适应性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设计原则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对策。环境适应性设计应采用环境仿真和验证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并逐步形成环境适应性设计准则。结论飞行器环境适应性设计应采用系统工程的思路,覆盖产品层级、环境因素和研制阶段。技术手段方面应大力推进环境仿真研究和应用,建立产品环境适应性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628.
629.
目的在强电磁场环境下研究自适应智能电磁防护材料的相变特性。方法针对自适应智能电磁防护材料相变前后电导率的变化范围大、需要强场激励状况,考虑测试系统强场生成、大动态范围、测试精度以及相应的绝缘性和较高的安全性要求,采用电容充放电原理设计强场激励测试电路,搭建绝缘环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测试数据的可靠性。结果利用测试系统对现有商业化电阻器进行验证试验,得到的特性曲线与理论相一致。结论测试系统能够满足自适应智能电磁防护材料相变特性试验的需求,可获取有效且可靠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630.
目的研究海军某型装备壳体结构材料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及规律。方法根据折算出的实验室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开展了ZL115-T5铸铝合金试验件、ZL115-T5铸铝合金/C41500海军黄铜接触试验件、模拟实际涂抹黄油试验件以及模拟维护涂抹缓蚀剂试验件的实验室加速腐蚀试验。结果得到了该型铝合金在不同服役年限及服役状态下的腐蚀形貌、质量、平均腐蚀深度以及腐蚀损伤度变化规律。结论该型合金在不同服役状态下的腐蚀行为呈现差异化,ZL115-T5铸铝合金与C41500海军黄铜偶合接触会加速铸铝合金的腐蚀,黄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电偶腐蚀,但效果并不明显。缓蚀剂能够延缓海洋环境下ZL115-T5铸铝合金腐蚀,其中THFS-10软膜缓蚀剂以及THFS-15长效硬膜缓蚀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