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89篇
  免费   11509篇
  国内免费   8393篇
安全科学   6338篇
废物处理   921篇
环保管理   2839篇
综合类   26571篇
基础理论   6015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838篇
评价与监测   2050篇
社会与环境   2129篇
灾害及防治   1588篇
  2025年   11篇
  2024年   1095篇
  2023年   1578篇
  2022年   2685篇
  2021年   2685篇
  2020年   2854篇
  2019年   2206篇
  2018年   2204篇
  2017年   2581篇
  2016年   2168篇
  2015年   2266篇
  2014年   2195篇
  2013年   2691篇
  2012年   3060篇
  2011年   2915篇
  2010年   2705篇
  2009年   2654篇
  2008年   2495篇
  2007年   2454篇
  2006年   2324篇
  2005年   1730篇
  2004年   1249篇
  2003年   861篇
  2002年   796篇
  2001年   687篇
  2000年   616篇
  1999年   409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为研究人工城市湿地浮游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及水质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于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对济西国家湿地逐月进行浮游植物和水质调查,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因子的响应关系,并分别用浮游植物密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体进行水华程度及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166种(属),绿藻门和蓝藻门在物种组成和密度组成占优势地位,浮游植物物种数和密度在夏、秋两季较高,冬季明显变小,生态保育区物种数和密度最高。香农-维纳(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和皮耶罗(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冬季为最小值,科普宣教区最高,生态恢复区最低。总磷、水温、氨氮和电导率对济西国家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研究表明,济西国家湿地水体属于轻度水华,轻度污染状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62.
目前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多维评估及其变化的多驱动因素和长期动态模拟预测等研究相对缺乏。鉴于系统性和多层次分析等优点,“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模型是当前国际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方法。然而,由于数据不足,县域层面的指标构建及赋权仍面临挑战。以2017—2019年江苏省21个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试点县域的生物、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等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适合县域生物多样性评估的DPSIR模型的指标构建和赋权。研究记录了4 324个物种(不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其中陆生维管植物最多(1 817种),两栖动物最少(17种)。宜溧山区、滨海湿地和宁镇山脉的6个区县的DPSIR综合指数值要高于其他县域。模型5个因子的权重值依次为:影响、状态、响应、驱动力和压力。模型识别出的5个高权重指标依次为自然保护区面积比、底栖动物物种数、森林面积比、湿地面积比、城镇化率。上述结果表明,保护森林与湿地生境、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和减轻城镇化影响是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工作的重点。研究结果为我国县域生物多样性科学评估、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63.
于2019年3月16日,在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119.563 922 73°E, 31.186 581 79°N)进行小型兽类野外调查时,采集到小泡巨鼠属(Leopoldamys)标本1号;结合形态特征比较和基于细胞色素b(Cyt b)、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和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 rRNA)基因片段的系统发生分析,确定为小泡巨鼠[(L.edwardsi)(Thomas, 1882)],系江苏省兽类属级新纪录。2022年10月—2023年4月,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118.995 810 21°E,31.992 147 46°N)和高淳区马鞍山(118.956 078 1°E,31.271 916 7°N)采集到白腹鼠属(Niviventer)标本共计12号;结合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确定为海南社鼠[(N.lotipes)(Allen, 1926)]。根据分子系统学的近期研究报道,对海南社鼠和北社鼠[(N.confucianus)(Milne Edwards, 1871)]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厘定和讨论。研究结果丰富了江苏兽类多样性,为相关啮齿动物的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64.
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涉及新污染物识别、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成效评估等多个目标,科学的环境调查监测有助于最大程度支撑新污染物治理。分析了环境暴露评估对新污染物监测介质、监测尺度、监测数据质量及代表性等方面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对新污染物的环境监测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总体要求,主要包括:从筛查监测、评估监测和监督性监测3个层次开展监测,以发现问题、评估风险、监督成效。评估监测应包含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排放源周边地表水、沉积物、大气、土壤、环境生物等介质,应符合局部尺度环境暴露评估对监测数据的要求,监测报告应包含足够的信息。  相似文献   
565.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十年来,受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农用化学品的广泛使用等因素影响,江苏境内适宜蛙类生存的栖息地面积明显缩小,无斑雨蛙等我国特有蛙类物种数量明显下降,前景令人担忧。针对目前蛙类物种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社会公众教育,物种本底调查,样地监测观测,科学研究投入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扭转蛙类物种种群数量减少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566.
针对垂直起降飞行器在复杂地形环境下实现平稳着陆的难题,利用仿生学设计理念,以无人直升机为对象,设计了一种基于多连杆机构设计的仿生腿式起落架系统。通过对腿部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建立相关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生腿式起落架的运动控制。首先,从无人直升机的着陆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出发,对仿生腿式起落架机械构型进行分析,并介绍了腿部各部分结构。然后,针对仿生腿腿部结构,通过几何法完成对腿部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的求解,建立足端位置与驱动关节角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基于运动学模型及四连杆运动学特性,对机体和单腿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建模。通过建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结合设计的起落架结构,完成动力学仿真,实现了仿生腿式起落架在复杂地形环境下的平稳着陆,验证了结构的合理性和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67.
目的 研究腐蚀环境下典型“钛–铝”复合耳片的腐蚀防护性能。方法 开展典型“钛–铝”双耳两层结构的加速腐蚀环境试验,共10个周期。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结构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研究“钛–铝”复合耳片结构的腐蚀防护性能。结果 在腐蚀环境下,“钛–铝”复合耳片结构中衬套周围异种金属连接部位的电偶腐蚀敏感性高,其他部位防护体系的耐蚀性较好。经过10个周期的加速试验,衬套周围铝合金结构发生较为严重的点蚀,各蚀坑扩展相连,形成较大蚀坑。在第10周期,典型“钛–铝”复合耳片铜衬套周围铝合金蚀坑处出现裂纹扩展,并发生腐蚀疲劳破坏。结论 增强典型“钛–铝”复合耳片结构的腐蚀防护措施,加强典型“钛–铝”复合耳片异种金属接触部位的日常维护,能有效提高结构的腐蚀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568.
目的 分析研究铝及铝合金在自然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方法 通过开展LM3纯铝、5083铝、LF6M去包铝及带包铝在淡海水交替、海水及淡水自然环境下2 a的暴露试验,将3种环境下材料的腐蚀形貌、腐蚀速率进行对比。总结4种铝及铝合金材料在不同水环境下的腐蚀规律,对其腐蚀机理进行简要的探讨,并对其长周期的腐蚀行为进行预测。结果 通过对4种材料局部腐蚀协同影响因子(b)的对比可以发现,淡水环境对LM3纯铝局部腐蚀的影响最大,淡海水环境对5083铝合金局部腐蚀影响最大,淡水及淡海水环境对2种LF6M铝合金材料局部腐蚀的影响都很大。结论 5083、LF6M带包铝及去包铝,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下的耐蚀性能最差,LM3纯铝在淡水环境下耐蚀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569.
目的 在不同热流条件下,通过调整SiO2气凝胶的孔隙率、涂层厚度等,以满足合适的隔热要求。方法 针对中短程飞行器飞行时外壁面承受短时高热流的特点,在分析孔隙率对SiO2气凝胶热导率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不同气凝胶孔隙率、气凝胶厚度及热流作用下的温度响应。结果 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满足隔热要求的气凝胶最小厚度,以及气凝胶表面的最高温度。高温情况下,气凝胶孔隙率为96%时,有效热导率最低,孔隙率超过96%时,隔热性能变差。结论 当飞行器内壁面温度满足要求时,增大气凝胶的孔隙率,则需要减小气凝胶的厚度,相应的气凝胶表面温度会升高,但升幅很小。当飞行器外壁面承受长时间大热流时,仅调整气凝胶的厚度和孔隙率不能达到结构的隔热要求。  相似文献   
570.
目的 研究Al/BN封严涂层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历程。方法 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等测试方法,对Al/BN封严涂层在盐雾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形貌、显微结构、相组成及耐腐蚀等性能进行研究,分析Al/BN封严涂层在盐雾试验中的电化学腐蚀过程。结果 在96 h盐雾试验中,Al/BN封严涂层的腐蚀过程分为2个阶段,分别为孔蚀形成期和孔蚀发展期。在前72 h的盐雾腐蚀时间里,Al/BN封严涂层的腐蚀产物对于孔洞的堵塞越来越严重,自腐蚀电流密度也处于下降状态,表明Al/BN封严涂层的腐蚀产物有效地阻止了腐蚀速度的加剧。在第2阶段,阻抗值有所下降,是因为腐蚀产物龟裂或孔洞内局部酸化造成。结论 Al/BN涂层的腐蚀产物对Al/BN封严涂层的自腐蚀速率有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