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1篇 |
免费 | 163篇 |
国内免费 | 41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1篇 |
废物处理 | 16篇 |
环保管理 | 104篇 |
综合类 | 854篇 |
基础理论 | 146篇 |
污染及防治 | 77篇 |
评价与监测 | 74篇 |
社会与环境 | 71篇 |
灾害及防治 | 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89篇 |
2007年 | 83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伊犁地区位于我国新疆地区西北部,为天山山脉环绕。区内降水自西向东递增,而温
度则由于海拔高度的抬升而逐渐降低。上述地理环境有利于分析和探讨温度和降水与黄土沉积
物中次生细粒强磁性颗粒数量之间关系。本研究在伊犁河谷西部地区,对不同海拔高度黄土表
层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环境磁学分析结果显示:黄土沉积物中次生细粒强磁性矿物含量与降
水量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温度之间存在反相关关系。结合黄土高原的研究结果可
以发现:温度对黄土沉积物中次生细粒强磁性矿物的数量影响微弱,降水是控制其含量的主要
因素;即:在黄土古气候研究中,次生细粒强磁性矿物的磁化率可以作为古降水量的代用指标,
但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22.
利用根际土壤溶液的原位抽提和微量样品分析技术,比较了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香蒲(Typhalatifolia)2种水生植物根际土壤溶液磷素含量的时空变异和根系分泌有机酸种类及数量的差异,从植物吸收磷素、根系分泌有机酸和根际土壤pH值变化等角度探讨了植物磷素高效净化的根际调控机制.结果表明,2种水生植物的根际溶液磷素含量均明显低于非根际溶液;喜旱莲子草的根际溶液磷酸根离子质量浓度(2.53 mg.L-1)显著低于香蒲的根际溶液(5.43mg.L-1)(p<0.05),且喜旱莲子草根系对土壤溶液磷酸根的影响范围大于香蒲.与香蒲相比,喜旱莲子草分泌了较多的苹果酸(浓度27.33μmol.L-1),在活化土壤磷素、促进根系对磷素的吸收方面起了更大的作用.喜旱莲子草吸收磷素的根际效应强于香蒲. 相似文献
23.
沉床微生态控制体对水体TP及COD的去除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逆境,以个体沉床微生态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即通过控制其非生物和生物成分,局部构建以满足水生植物适生环境为核心的水体生态结构体,由个体到总体,以点带面,从而实现总体生态功能目标的恢复。此法融合了恢复生态学人为设计、自我设计理论,并突出人为干预的主导作用。通过沉床微生态控制体改善水质的正交试验,运用数量化理论分析方法,筛选出最佳组合为陶粒箱+页岩+金钱蒲+雨久花,在静态时TP的去除率可达到(76.6±1.17)%,COD的去除率达到(37.4±2.27)%;在动态时TP的去除率可达到(39.5±1.17)%,COD的去除率达到(16.03±1.41)%。其显著性与可靠性均达到95%以上,此结果可作为两种水体恢复应用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4.
构建"生产-运输-使用-废弃处置"的外卖全产业链,通过大样本企业调研与外卖平台大数据分析,计算8个样本城市不同材质与规格的外卖餐盒、餐具、包装袋的市场使用比例,挖掘骑手配送的海量数据,收集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情况,系统评估外卖全过程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外卖包装物全产业链中生产环节(45%)与废弃处置环节(50%)为环境影响的主要来源,严重程度依次为固废排放、水污染、资源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所在城市及选用包装物材质的不同,外卖行业造成的环境影响会有显著区别,全产业链上的各环节需相互配合,多主体共同承担环境责任,采取差别化的减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5.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分析及其价值评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将相关地图数字化并利用已有的地形数据库等资料,研究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涵养水源、固定CO2和释放O2等4项生态功能,并利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评估了其生态功能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总量为1.0383×109t·a-1,其价值总计为1.2528×109元·a-1;植被凋落物和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为1.6469×1010t·a-1,涵养水源能力价值为1.1034×1010元·a-1;生态系统固定CO2为1.4128×108t·a-1,价值为1.0053×1010~4.7798×1010元·a-1;释放O2为1.0401×108t·a-1,价值为3.6709×1010~4.1605×1010元·a-1;4项生态功能合计总价值为5.9049×1010~1.0169×1011元·a-1.由此可见,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价值巨大,保护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我国江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6.
地震诱发滑坡失稳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如何预测地震作用下滑坡的水平运动距离对该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经验预测模型存在不能区分有阻碍滑坡和无阻碍滑坡,依据的案例较少且只能提供滑坡水平运动距离的最优估计值而无法提供其预测误差的局限。针对上述不足,首先建立包含380个案例的地震滑坡水平运动距离案例库,基于最大似然法原理,提出可同时考虑有阻碍滑坡和无阻碍滑坡的地震滑坡运动距离经验模型标定方法。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下滑坡水平运动距离与滑坡垂直运动距离和滑坡体积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滑坡倾角和滑坡表面长宽比相关性较小。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滑坡水平运动距离的多因素预测模型。案例分析表明,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提出的地震作用下滑坡水平运动距离预测模型可为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库湾消落带沉积泥沙特征及重金属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分析三峡库区支流消落带沉积泥沙的理化特征以及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变化特征,选择9条典型一级支流,共采集54个消落带沉积泥沙样品,测定了粒径分布、容重、有机质(TOC)、总氮(TN)、总磷(TP)、钾(K)等养分元素含量特征以及运用地累积指数评价铬(Cr)、铜(Cu)、镍(Ni)、铅(Pb)、锌(Zn)等重金属.结果表明消落带沉积泥沙粒径分布在空间上(乌江-磨刀溪)中值粒径呈波动变化;支流消落带下部(160~165 m)沉积泥沙相比上部(165~175 m)偏粗,不同高程带砂粒和黏粒体积分数变化属于中等变异,粉粒属于弱变异.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消落带上部和下部之间沉积泥沙特征差异不显著.地累积指数评价表明支流消落带沉积泥沙只有Zn元素在珍溪河、龙洞河和龙河属于无-中的污染程度,Pb元素在磨刀溪属于无-中的污染程度,其他元素在所选支流消落带均为无污染. 相似文献
28.
地下渗滤系统(SWIS)对硝化、反硝化过程调控不灵活,导致其对氮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组建了两套SWIS装置(1#装置:65~80cm段没有生物基质;2~#装置:65~80cm段添加生物基质),对沿程氮素、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强度及氮还原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套装置均表现为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20~60cm段,反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60~80cm段。2~#装置的反硝化作用明显强于1#装置,因此其TN去除率高于1~#装置。硝化作用强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反硝化作用强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增。硝酸盐还原酶(NAR)活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随深度的增加先减弱后又增强。主要原因是2~#装置中添加了干化污泥作为生物基质,为反硝化作用补充了碳源,增强了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29.
社会经济和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导致耕地非农化压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开展耕地非农化压力测算并揭示其时空格局演变,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4个方面构建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继而计算1990~2014年中国31省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中国耕地非农化压力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地理梯度,总体上呈现从东到西依次递减的态势。(2)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不同地区各省份之间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变化呈现多元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山东、浙江、江苏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处于上升阶段,上海、福建的压力指数变化趋势逐渐趋稳,广东的压力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中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趋稳,陕西、湖北以及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省份的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西部沿边3省(云南、西藏、新疆)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呈现了一致的下降趋势。(3)从时空格局结合来看,耕地非农化压力不同的省份其变化趋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向。在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大的地区,耕地非农化经历了从制度驱动向发展推动的阶段,经济增长的倒"U"型轨迹明显,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逐渐脱钩。在耕地非农化压力居中或较小的地区,产业发展滞后,土地比较收益较低,耕地的社会保障作用、生态作用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较大,从而增加了部分省份的耕地非农化压力。 相似文献
30.
采用润湿好气-腐解培养法,研究有机物料对废碱锰电池的溶解作用,分析了培养时间对pH值,N,K,Zn和Mn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鸡粪和鸽子粪处理培养过程中产生腐殖酸对废电池干粉均有溶解作用,其pH值明显降低;所有处理TN,Zn,Mn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15 d时溶量最大,以鸽子粪处理溶出较多;TK的溶出较慢,培养到10 d后才有溶出,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TP溶出则规律性不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