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4篇 |
免费 | 166篇 |
国内免费 | 42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1篇 |
废物处理 | 16篇 |
环保管理 | 105篇 |
综合类 | 868篇 |
基础理论 | 146篇 |
污染及防治 | 77篇 |
评价与监测 | 77篇 |
社会与环境 | 71篇 |
灾害及防治 | 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83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982.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火灾事故处理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推理与计算机技术,形成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火灾事故处理专家系统,在火灾发生时为事故处理指挥人员提供良好的决策支持.本文首先给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火灾事故处理专家系统的总体框架(任务管理模块,知识库与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火灾事故模型管理系统,解释机构,推理机控制系统,信号采集与处理以及结果输出模块),并说明了各模块的功能;然后着重介绍了该专家系统中知识表示与获取方法,即将计算智能与符号智能结合起来解决专家系统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最后介绍该专家系统中知识库建立的方法以及所采用的推理机制,即模糊推理与规则推理相结合的推理方法. 相似文献
983.
984.
986.
为解决常规水幕除尘装置阻隔巷道或隧道的问题,基于势流叠加原理,推导缝隙喷口边界流线方程,构造喷口流线型边界线。在SolidWorks中利用流线型边界线形成二维面,拉伸得到三维结构;针对该喷口及现有锥形缝隙喷口,采用CFD软件中的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完成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入水口附近存在流动分离,该分离影响出水端速度衰减快慢;相比常规锥形喷口,流线型缝隙喷口的内部流场稳定性提高,全段出流曲线上出流速度离散程度下降46.98%,等速核心区离散程度下降42.93%,研究结果可用以指导水幕隔尘用缝隙喷口的研发。 相似文献
987.
为揭示CO在烟煤中的微观吸附和扩散机理,利用Wiser烟煤分子模型,通过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5种不同温度(293.15,303.15,313.15,323.15,333.15 K)下,压力为0.1~3.0 MPa时CO吸附量、吸附热的变化,采用能量分布分析CO在烟煤中的吸附行为,利用扩散系数和扩散活化能研究CO在烟煤中的扩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O在烟煤分子中的模拟结果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Langmuir参数a和b减小,CO在烟煤分子中饱和吸附量和吸附能力降低。温度越高,烟煤分子的等量吸附热越低,烟煤分子吸附CO分子的平均等量吸附热为21.20~23.11 kJ/mol,小于42 kJ/mol,属于物理吸附;随着压力的升高,CO分子由能量较高的优势吸附位点逐渐向相对较弱的吸附位点移动;在模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CO在烟煤分子模型中的扩散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加,扩散活化能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研究结果为揭示CO在烟煤分子中微观吸附与扩散规律,准确预测采空区封闭火区煤自燃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8.
为提高纯木梁的耐火性能,提出异形阻燃木-混凝土组合梁提高耐火性能的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对比Π形、T形的异形阻燃木-混凝土组合梁与全混凝土梁受火特性和剩余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3面受火后,异形阻燃木-混凝土组合梁上部多数区域未达强度降低起始温度,全混凝土梁均超过强度降低起始温度,且受火温度远远高于木-混凝土组合梁;T形阻燃木-混凝土组合梁试件剩余承载力最大,耐火能力最强,Π形阻燃木-混凝土组合梁次之,全混凝土梁最差;异形阻燃木-混凝土组合梁受火后损坏情况轻于全混凝土梁,但产烟量大于全混凝土梁。 相似文献
989.
990.
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政策下,分析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难,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对基金政策下的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促进政策完善、建设回收网络、推动技术升级和科学设计布局产业链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