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6篇
  免费   1214篇
  国内免费   5222篇
安全科学   1426篇
废物处理   799篇
环保管理   1272篇
综合类   9312篇
基础理论   2589篇
污染及防治   4361篇
评价与监测   838篇
社会与环境   791篇
灾害及防治   644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829篇
  2021年   788篇
  2020年   720篇
  2019年   583篇
  2018年   610篇
  2017年   729篇
  2016年   748篇
  2015年   871篇
  2014年   1124篇
  2013年   1520篇
  2012年   1318篇
  2011年   1388篇
  2010年   1181篇
  2009年   1112篇
  2008年   1170篇
  2007年   970篇
  2006年   938篇
  2005年   651篇
  2004年   494篇
  2003年   510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399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382篇
  1998年   322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胜利油田含油污泥的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胜利油田滨一污水站产生的含油污泥经俄罗斯菌剂修复后含油量仍较高,为进一步降低其含油量,采用了植物修复技术.在总面积为1 000 m2的含油污泥修复场地上,分别种植了高羊茅、苜蓿、大豆、玉米和高粱,进行了120 d的植物修复.检测了植物修复前后含油污泥的含油量、基本理化性质、生物毒性、微生物数量和代谢功能多样性.对比发现,植物修复后含油污泥的石油降解率最高可达34.09%,持水率提高,生物毒性下降,微生物数量增加及代谢功能多样性增强.实验说明,植物修复是处理含油污泥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的水平衡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水平衡原理分析,讨论了脱硫系统中的水平衡问题,并针对该脱硫系统如何在低负荷下维持水平衡以保证稳定运行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93.
强化生物除磷(EBPR)是一种经济、高效、可持续的除磷工艺之一,然而聚糖菌(GAO)的过量生长将导致EBPR系统恶化甚至完全失效.介绍了GAO的厌氧/好氧代谢机制,重点总结了两种GAO(Competibacter和类Defluviicoccus vanus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碳源、pH、温度等影响GAO生长的关键因素,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PH3液相催化氧化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n2 和Pd2 为催化剂的吸收液对含低浓度PH3的混合气进行了液相催化氧化净化研究.考察了催化剂配比、混合气中O2浓度、PH3初始浓度、反应温度、气体流量和吸收液pH与PH3净化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催化剂中Pd2 与Mn2 的质量比为1:4时可获得较佳的净化效果;随着混合气中O2浓度的增加,吸收液对PH3的净化效率有所提高;在20~75℃内,低温对PH3净化有利,较适宜的反应温度为20℃;较低的PH3初始浓度和低气体流量均有利于PH3的净化;较高的pH有利于吸收液中催化剂催化效能的发挥.吸收液对PH3的净化效率可达100%,但因吸收液中的金属离子易与催化氧化PH3产生的PO3-4形成沉淀,使金属离子脱离液相催化氧化系统,吸收液失效较快.  相似文献   
995.
沟渠式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水质净化技术,国内外在河流水质净化、水体修复中都有较多的研究和应用.在实验室采用沟渠式生物接触氧化组合系统处理模拟村庄面源污水,较好地去除了有机物并实现氨氮转化.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30~290mg/L、氨氮为30~40mg/L、水力负荷为0.19~0.24m3/(m2·d)的条件下,该系统稳定运行11周,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5%和79%.  相似文献   
996.
水体中钼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的重金属钼污染在中国部分地区已经显现,明确钼迁移转化规律是治理钼污染的基础.在总结水体钼污染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水体钼污染物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其中,在水体胶体对钼的吸附研究方面较深入,酸碱条件和胶体种类是钼迁移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目前的研究,对尾矿中不同种类原钼矿物迁移转化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解决实际钼污染同题还需更深入的系统性探索.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冷却-高压静电一体化技术处理印染企业的高温定型机油烟废气,将蒸发冷却、间接水冷、高压静电法集成一体.弥补了传统水喷淋技术与湿法静电技术存在二次污染的不足.通过优化参数,提高了污染物去除率和废油,余热的回收率,白坯布高温定型机每天每台可回收废油188 kg.  相似文献   
998.
醇胺溶液吸收与解吸CO2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温度333K、常压条件下,在羟乙基乙二胺(AEE)总量一定的溶液中,研究了不同浓度AEE对CO2的吸收性能;在总胺质量分数为40%的溶液中,研究了不同配比的AEE N-甲基二乙醇胺(MDEA)对CO2的吸收性能.考察了吸收过程中吸收速率、吸收量、吸收时间、AEE浓度以及吸收液温度的相互关系.控制解吸过程温度为393K,考察了CO2解吸量与解吸时间的关系.实验表明,适当降低AEE浓度有利于充分发挥AEE溶液的CO2吸收性能;在MDEA溶液中加入适量AEE,可以明显提高CO2的吸收与解吸性能;其中质量分数为20?E 20%MDEA的复合溶液在CO2吸收与解吸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999.
通过模拟硫酸厂的沸腾焙烧炉,考察了黄铁矿焙烧过程中铊(T1)析出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分级提取法考察了黄铁矿烧渣中重金属的相态分布.结果表明,T1释放率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停留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当O2流量在20~300 mL/mi.范围变化时,T1释放率先增后减.环境中备受关注的重金属(如Pb、Cd、Cr等)在黄铁矿烧渣中以Pb为主,各相态Pb的总量达到1 429.20 μg/g,且黄铁矿烧渣中的重金属(除Cu和Sr外)主要是以分布于硅酸盐矿物相中的残余态形式存在,因此在环境中不易迁移释放.尽管黄铁矿烧渣中的重金属(除Cu和Sr外)不是以非残余态分布为主,但非残余态重金属的总量也不少,因此黄铁矿烧渣在环境中的潜在污染风险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更好地发挥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耦合系统在废水厌氧发酵生产乙酸方面的优势,有必要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以获得该系统产酸的优化条件.利用经过加热处理并活化的厌氧污泥作种泥,以模拟废水中的葡萄糖为底物,针对发酵时间、底物浓度、种泥浓度、初始pH进行4因素10水平均匀设计实验,得到了乙酸生产指标与产酸条件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也得到了以高乙酸产量为主要目标导向同时兼顾高乙酸产率和高乙酸生产强度目标的优化条件;优化条件实验乙酸浓度比均匀设计中最高乙酸浓度提高20%左右.研究表明,将均匀设计应用于废水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耦合产酸条件优化,可以避免盲目性,迅速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