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1篇
  免费   912篇
  国内免费   2756篇
安全科学   935篇
废物处理   323篇
环保管理   684篇
综合类   5538篇
基础理论   1312篇
污染及防治   1495篇
评价与监测   520篇
社会与环境   481篇
灾害及防治   34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493篇
  2020年   505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433篇
  2016年   418篇
  2015年   527篇
  2014年   585篇
  2013年   769篇
  2012年   727篇
  2011年   758篇
  2010年   688篇
  2009年   669篇
  2008年   620篇
  2007年   543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Toxic effect of Zn(Ⅱ)on a green alga(ChloreUa pyrenoidosa)in the presence of sepiolite and kaolinite was investigated.The Zn-free clays were found to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C.pyrenoidosa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samples(without adding any clay or Zn(Ⅱ)).When Zn(Ⅱ)was added,the algae in the presence of clays could be better survived than the control samples,which was actually caused by a decrease in Zn(Ⅱ)concentration in the solution owing to the adsorption of Zn(Ⅱ)on the clays.When the solution system was diluted,the growth of algae could be further inhibited as compared to that in a system which had the same initial Zn(Ⅱ)concentration as in the diluted system.This in fact resulted from desorption of Zn(Ⅱ)from the zinc-contaminated clays,although the effect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sorption capabilities of sepiolite and kaolinite.Therefore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processes of Zn(Ⅱ)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its toxicity,and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pollutants on soils/sediments should be well considered in natural eco-environmental systems before their risk of toxicity to aquatic organisms was assessed objectively.  相似文献   
192.
发达农村生活垃圾特性调查及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我国发达地区农村垃圾特征,以丹阳市群楼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群楼村的垃圾特性,并对群楼村垃圾的集运方式、处理措施以及当地居民对垃圾的认识进行了调查。表明群楼村的垃圾已经具有城市垃圾的特征,但垃圾配套处理措施及居民意识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根据调查的结果探讨了适合群楼村以及发达地区农村生活垃圾集运方式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3.
安显金  李维 《地球与环境》2019,47(5):707-716
土壤有机碳是控制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吸附解吸及其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中硬碳类吸附剂是土壤有机碳中的重要部分,土壤中软碳类物质和硬碳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对研究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解吸行为和生物有效性有重要影响。研究将溶解有机质胡敏酸,通过条件的变化使其转变为非溶解态,研究其对土壤碳质吸附剂(胡敏素和黑碳)吸附多环芳烃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溶解态胡敏酸会显著降低土壤硬碳类物质中多环芳烃的解吸能力,解吸滞后性增加,作者认为非溶解态胡敏酸的添加会覆盖土壤硬碳类物质的表面吸附位点和填充吸附多环芳烃的孔隙,造成硬碳类有机质中的多环芳烃解吸能力下降,滞后性增强。研究还发现硬碳类有机质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和解吸能力的变化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4.
研究了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高温氢还原-气相色谱分析方法[1-2],并自行设计了高温还原系统(还原炉、六通阀等),测定半导体生产排放废气和废水中的砷、磷、硫及其化合物,样品不需预处理,使气相色谱仪能直接测定固、液、气相样品中砷、磷、硫及其化合物的含量。砷、磷、硫的检测限分别为0.01mg/L、0.003mg/L、0.02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2%、8.6%和0.3%,与经典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基本一致。从分析方法的误差统计角度,也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5.
大气污染对城市能见度影响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对能见度的影响.论述了城市大气光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气粒转化过程。此外.选取4个气象参数:风速、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及3个大气污染指标:SO2、NOx、PM10,与晴天水平能见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初步分析表明.城市能见度除受大气污染的影响外.还与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条件及雾、降水、浮尘等天气有密切关系,它主要是大中小尺度天气和大气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它与PM10和SO2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6.
肖伟  聂曦  冯斌 《环境科学研究》2005,18(Z1):57-62
针对医疗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方案的选择问题,在综合分析医疗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医疗废物处置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提出了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选取技术性能、经济性、环境影响和社会制约因素等4个方面共24项指标,形成了初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模型.由于涉及的数据量大且计算复杂,开发了相应的医疗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方案综合评价系统的辅助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97.
甲烷的转化在化工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战略意义,近年来涌现的氧化偶联制烯烃等多种新型化工工艺涉及高温条件的甲烷-纯氧等体系的混合与反应过程,明确甲烷高温自燃诱导与爆炸规律是实现工艺安全设计与运行的前提,然而相关研究与基础数据仍较为欠缺。通过利用基于快速压缩装置的高温高压燃爆测试系统开展甲烷-纯氧等典型混合体系的自燃诱导过程研究,同时基于GRI-Mech 3.0机理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随着温度/压力的增加及氧气含量的下降,混合体系自燃诱导时间均缩短;燃料气中加入乙烷或氢气则会大幅缩短自燃诱导过程。对于多个工艺过程中涉及的低氧含量体系率先开展了研究,得到了不同当量比及温度条件下的典型体系自燃诱导时间,同时考察了惰性气的加入对于自燃诱导过程的延长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甲烷自燃诱导机理,同时指导高温条件的甲烷转化工艺的本质安全化设计与爆炸防控。  相似文献   
198.
High strength refractory organic stream is produced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2-phenylamino-3-methyl-6-di-n-butylaminofluoran (One Dye Black 2, abbr. ODB 2), a novel heat-sensitive material with a promising market. In this study, a combination of acidificationprecipitation, primary biological treatment, Fenton's oxidation and another biological treatment was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removal of COD from 18000-25000 mg/L to below 200 mg/L from the ODB 2 production wastewater in a pilot experiment. A COD removal of 70%-80% was achieved by acidification-precipitation under a pH of 2.5-3.0. The first step biodegradafion permitted an average COD removal of 70% under an hydraulic residence time (HRT) of 30 h. By batch test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Fenton's oxidation were acquired as: Fe^2+ dose 6.0 mmol/L; H2O2 dose 3000 mg/L; and reaction time 6 h. The second step biological treatment could ensure an effluent COD below 200 mg/L under an HRT of 10 h following the Fenton's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9.
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江苏省保障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及风险现状,提出了确保饮用水安全的保障体系及政策措施,对加强饮用水源地的用水安全,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0.
介绍MAGIC模型及其在预测土壤和地表水酸化趋势及确定酸沉降临界负荷中的应用,提出了该模型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