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69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85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584篇
基础理论   23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96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Models assessing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often focus on macro-scale estimates of exposure to all types of sources for a particular pollutant across an urban study area. While results based on these models may aid policy makers in identifying larger areas of elevated exposure risk, they often do not differentiate the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exposure attributable to different polluting sources (e.g. traffic or industrial).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population exposure modeling system that integrates air dispersion model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nd population exposure techniques to spatially characterize a source-specific exposure to ambient air pollution for an entire urban population at a fine geographical scale. By area, total population exposure in Dallas County in 2000 was more attributable to vehicle polluting sources than industrial polluting sources at all levels of exposure. Population exposure was moderately correlated with vehicle sources (r = 0.440, p < 0.001) and weakly with industrial sources (r = 0.069, p = 0.004). Population density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exposure (r = 0.896, p < 0.001) but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ndividual or combined sourc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air quality assessments must incorporate more than industrial or vehicle polluting sources-based population exposure values alone, but should consider multiple sources. The population exposure modeling system proposed in this study shows promise for use by municipal authorities, policy makers, and epidemiologists in evalua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air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planning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952.
研究了生物制剂对浸渍式膜生物反应器(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SMBR)中聚丙烯无纺布(non-wov-en fabric,NWF)膜组件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能减少膜组件表面附着污泥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含量及污泥的沉积,减缓膜通量的衰减速率和膜污染,无纺布膜组件的过滤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表现出一定的耐污染性。生物制剂能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对MBR的COD去除率基本没有影响,但略微增大了处理水的浊度。  相似文献   
953.
Fe(Ⅱ)EDTA/H2O2电催化降解甲基橙模拟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无隔膜电解槽中,采用SPR(Ru-Ir-Ti02)为阳极,石墨为阴极,考察了Fe(Ⅱ)EDTA/H2O2电催化降解甲基橙(methyl orange)模拟废水的影响,发现EDTA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类电Fenton试剂对甲基橙模拟废水的降解。实验研究表明,在外加电压为5.0 V,EDTA∶Fe2+=2∶1(摩尔比,Fe2+=40 mmol/L),H2O2=48 mmol/L,电解质Na2SO4=40 mmol/L,废水pH值为(6.5±0.1)的条件下,降解260 mg/L的甲基橙模拟废水90 min, EDTA的加入可以使甲基橙模拟废水的脱色率由29.5%上升到78.4%,COD由571.429 mg/L降至80 mg/L,COD的降解率为86%,EDTA在此过程中既是催化剂又是反应物,可有效避免EDTA带来二次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54.
在胶团强化超滤(MEUF)技术处理有机物废水中,采用多因素正交实验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即疏水链长度相同,而亲水基头不同;亲水基头相同,而疏水链长度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分析基团差异对于苯酚增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PC)对于苯酚的去除效果最好,其次是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AB),最后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综合去除效果和经济性两方面考虑,在单因素超滤实验中选择OTAB来重点研究表面活性剂浓度和电解质浓度两个操作参数对于苯酚增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5.
微波强化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考察了最优作用方式下单独微波、单独氧化剂以及两者的结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单独微波工艺在功率为700 W,辐射10 min,COD、氨氮、磷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37.66%、96.14%、40%和80%,BOD5/COD由0.16增加到0.43。渗滤液先微波再氧化,氨氮去除率增加显著,节省了氧化剂用量。微波后渗滤液在pH=5,T=50℃,NaClO=24 mL/L时COD、氨氮、磷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98.63%、99.67%、97.25%和98%,BOD5/COD=0.8。总处理效率:微波-NaClO微波-Fenton微波-KMnO4微波-H2O2,微波-Fenton处理效率低于微波-NaClO主要取决微波后滤液中小表观分子质量增加导致氧化剂的混凝作用减弱,其次受反应后pH值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6.
Ni-Y分子筛对燃料油中二苯并噻吩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Y型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Ni-Y分子筛吸附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低温液氮吸附法、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Ni-Y分子筛进行表征,使用静态吸附方法考察吸附条件对分子筛吸附燃料油中二苯并噻吩性能的影响,并使用Langmuir-Freundlich(L-F)方程对分子筛的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Ni2+离子的改性对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影响不显著。吸附过程中,吸附时间、剂油比以及芳烃类物质的干扰,都对吸附效果有较大影响。利用L-F方程拟合,计算出25℃时Ni-Y分子筛对二苯并噻吩的饱和吸附量为72.9 mg/g。  相似文献   
957.
pH值对霞湾港沉积物重金属Zn、Cu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霞湾港(铜霞路段)的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金属连续浸提法对重金属Zn、Cu在沉积物中的5种形态进行浸提,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和在不同pH值与时间的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Zn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形态存在,Cu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态存在,可交换离子态的重金属含量都很低。重金属Zn、Cu从沉积物中的释放,主要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在酸性区内释放量随pH的升高而迅速降低。释放能力和释放速率均为ZnCu,它们释放的过程基本相似,释放速率都比较小,向环境中的释放是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958.
生物脱氮除磷活性污泥系统复合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避免繁琐的参数校核工作,提出了活性污泥2 d号模型(ASM2d)和人工神经网络(ANNs)相结合的复合模拟方法。考察了复合方法在某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表明,ANNs能够准确地模拟出水实测值与未经校核的ASM2d机理模型的估计值之间的差值。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建立网络结构为5-12-1、5-8-1和5-8-1的ANNs子模型,将这些子模型输出同ASM2d机理模型输出相加便得到复合模型输出。复合模型估计值对前10.4 d(ANNs子模型训练数据时段)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的拟合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267、0.055和0.048;其对后2.6 d(ANNs子模型测试数据时段)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的预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332、0.083和0.069。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等评价指标也表明复合模型能够给出合理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959.
混沌粒子群算法在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常用的最优化方法解决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问题运算过程较复杂,容易陷入局部极值,且优化解精度不高的情况,尝试利用混沌方法和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混沌粒子群算法(chao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PSO)求解此类问题。CPSO算法具有原理简单,且能快速获得最优解的特点。在实例应用中与遗传算法和MATLAB优化函数的优化结果做了比较,CPSO算法的性能以及得到的解明显优于后两种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0.
某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整改措施的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科学合理地判定建筑重大火灾隐患并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是目前消防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难题.利用以性能为基础的重大火灾隐患判定及整改方法,对某市一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提出了整改方案,首先根据火灾模拟结果论证了防火卷帘未直通到顶的危险性,接下来模拟了中间防火分区北侧开两个疏散通道的情况,证明其不满足安全疏散要求.最后根据现场情况及模拟结果提出了符合防火安全的整改措施.结果表明,基于性能化评估思想的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能够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进行合理的判定,并且提出的整改方案是以达到防火目标为目的,具有科学性、经济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