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1篇 |
免费 | 426篇 |
国内免费 | 29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03篇 |
废物处理 | 26篇 |
环保管理 | 128篇 |
综合类 | 1062篇 |
基础理论 | 205篇 |
污染及防治 | 107篇 |
评价与监测 | 117篇 |
社会与环境 | 98篇 |
灾害及防治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84篇 |
2018年 | 80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97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116篇 |
2011年 | 109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0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复合塘-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时空分布对氮磷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复合生态塘-湿地处理系统水生植物时空格局异质性,研究了水生植物分布对氮、磷去除影响.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差异导致各单元氮、磷去除呈现不同的周期变化;水生植物主要通过改变硝化/反硝化进程、自身代谢和化学沉降速率影响NH3、NOx-、有机氮和总磷的去除.系统不同单元中氮、磷去除机制差异决定了NH3和总磷主要在曝气养鱼塘(去除率分别为29.5%、30.1%)、鱼塘(16.9%、17.8%)和水生植物塘(24.5%、19.4%)去除;NOx-主要在芦苇湿地(出水<0.4 mg/L)去除;而有机氮则主要在复合兼性塘(32.3%)和鱼塘(28.1%)去除.此外,生态塘出水中水生植物绝大部分被芦苇湿地所截滤,它们的腐败/释放导致湿地中NH3和总磷的表观去除率偏低(分别小于8.5%和11.5%). 相似文献
962.
2009年1月1日,再生资源行业开始实行新的税收政策.论述了新税收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新税收政策的实施给再生资源行业带来的问题和影响,并对如何完善新的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63.
XIA Wen-xiang ZHENG Xi-lai LI Jin-cheng SONG Zhi-wen ZHOU Li SUN Hao-fen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05,17(4):659-661
Different kinds of mineral nutrients(NO3-N, NH4-N and PO4-P) were applied in the simulated oil-polluted seawater for enhancing oil biodegradation in the N/P ratio 10:1 and 20: 1. Although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have the ability to degrade oil, adding nutrients accelerated biodegradation rates significantly. For the group amended with NO3-N and PO4-P in the ratio 10:1, the reaction rate coefficient was 4 times higher than the natural biodegradation.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N/P ratio in the system is 10: 1, and microorganisms tend to utilize nitrate rather than ammonium as N source. 相似文献
964.
965.
利用邻氯酚 (2-CP)和对氯酚 (4-MCP)的模拟废水驯化厌氧颗粒污泥并考察驯化的污泥对2,4-二氯酚 (2,4-DCP)的降解性.通过摇瓶试验和运行连续流反应器研究了将2种单氯酚驯化过的污泥混合后对混合单氯酚以及2,4-DCP的降解特性,并比较了驯化与未驯化的污泥降解2,4-DCP过程的差异.驯化与未驯化的污泥分别在50 h和180 h左右将2,4-DCP降解完全,表明混合单氯酚驯化的厌氧颗粒污泥降解2,4-DCP 比未驯化的厌氧颗粒污泥快.虽然2种污泥降解过程都出现了4-MCP积累现象,但驯化的污泥可以逐渐降解4-MCP,未驯化的污泥则无法降解.因此,混合单氯酚驯化的污泥可以强化邻、对位脱氯功能,并且提高污泥对2,4-DCP的降解性.连续流厌氧颗粒污泥-悬浮载体反应器的运行结果表明,接种混合单氯酚驯化的厌氧污泥能够同时降解2种单氯酚,可缩短启动时间,并提高了降解二氯酚效率.2-CP的去除率一直维持在80%左右,4-MCP随着进水浓度变化去除率在30%~80%波动. 相似文献
966.
煤炭资源与环境保护现状及开采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煤炭资源浪费与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屡禁不止,原因主要有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制度上的疏漏和管理上的不力。建议建立煤炭资源开采价值评估制度,改变“先污染,后补偿”的运行机制,先评估,后开采,值采则采,不值则放。 相似文献
967.
近年来,传统铁路发展远不能满足各行业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中国政府正加大对高铁行业的规划与投资。现有高铁网络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推动了产业的空间布局,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就业率,提升了区域间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配置效率,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中国政府大力建设高铁网络的当下,综合评估中国高铁建设投资给国民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具有必要性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重新刻画投入产出模型中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部门"收入-消费"内生关系,区分高铁与传统铁路在生产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差异,构建基于居民消费局部内生化的高铁投资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评估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对经济、就业和能源环境的短期效应。结果表明:12012年中国高铁投资每亿元拉动总产出增加3.72亿元,GDP增长1.21亿元,投资总量给国民经济共带来总产出增长19 373.44亿元、GDP增长6 296.04亿元;2在拉动经济增长同时,高铁建设投资对就业拉动显著,每亿元高铁投资创造1 084个就业岗位,2012年因高铁投资新增就业岗位高达565.23万人。这意味着,在短期内,中国高铁建设投资会在发展社会经济、促进居民就业等方面注入强大的动力;3在环境层面,2012年高铁前期基础建设共带来83.42 Mt CO2排放,略大于传统铁路投资,但考虑到建成运营后,高铁具有清洁、稳定、高速等特点,高铁建设投资在环境层面优势会慢慢显现。 相似文献
968.
以轴向支撑连接方式,利用自制的加热炉对约束钢梁进行了升—降温全过程的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钢梁的跨中挠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梁端不同轴向支撑刚度和钢柱不同轴压比条件下约束钢梁的屈曲模式及其梁端轴向支撑的破坏形态。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温度场和结构耦合中的间接法,对升-降温全过程中的约束钢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和参数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对比分析,讨论了我国现行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特别提出了钢结构抗火设计应有的内涵,为钢结构抗火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69.
河流健康研究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流健康研究是目前河流生态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首先介绍了河流健康概念的产生、发展及其不同的内涵,辨析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概念与河流健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认为河流健康是指河流既能保持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又能维持其对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在分析河流健康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回顾分析了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价的实践情况以及河流健康评价方法,根据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的评价原理,河流健康评价方法主要分为预测模型法和多指标方法。针对目前河流健康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河流健康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今后开展河流健康评价研究还需在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尺度选取以及河流健康评价与河流管理集成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70.
长江武汉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对长江武汉段干流7个站点、支流和湖泊23个站点的水相、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相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水相中多环芳烃总量的变化范围为0.242~6.235μg·L-1沉积相中的变化范围为31-4812μg·L-1悬浮颗粒相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平均值为4677μg·L-1,含量高于沉积物.长江武汉段与国内其它河流多环芳烃污染水平相当,比国外一些河流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要高.沉积相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颗粒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污染来源分析表明,多环芳烃主要由化石燃料、木材等的燃烧所引起,污染来源为燃烧源.在干流白沙洲和支流墨水湖的水相中检出了苯并(a)芘,且含量超出了国家饮用水标准.沉积物中PAHs对周围生物存在潜在的毒性效应,但不会引起急性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