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7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624篇
安全科学   328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1612篇
基础理论   261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153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91.
塔里木河下游区域植被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比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前后塔里木河下游植被变化,分析植被对生态输水的时空响应,基于1986-2017年研究区上方无云的22期Landsat NDVI数据,辅以波动分析、趋势分析,探索研究区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上,植被的分布与水资源的分布密切相关,主要沿河道和积水区域分布。(2)1986-2000年,NDVI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00-2017年NDVI总体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植被对生态输水有一定的滞后性,且与输水量密切相关。(3)研究区NDVI时间序列的方差介于0.0077~0.1957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其波动的大小与植被种类密切相关。(4)1986-2000年,植被的NDVI空间趋势以减小为主,并主要发生在英苏和老英苏附近;2000-2017年,植被的NDVI空间趋势以增加为主,且主要发生在沿河道区域和喀尔达依东侧。  相似文献   
192.
梯级筑坝显著改变了河流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了了解梯级筑坝对河流HCO_3~-的影响,本文对乌江中上游梯级水库的HCO_3~-浓度、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及相关的环境参数进行了长时间跨度的分析。乌江中上游梯级水库-河流体系HCO_3~-浓度为1 42154~3 38752μmol/L,平均值为2 36321μmol/L;δ~(13)CDIC为-1066‰~-452‰,平均值为-854‰;梯级筑坝导致河流具有下游HCO_3~-浓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河流筑坝发电,易形成峡谷型深水水库。碳同位素证据和相关性分析表明,上层的光合作用和下层的呼吸作用成为控制发电水库碳循环的主要因素。这导致HCO_3~-浓度在水库剖面上呈现出由上层至下层逐渐增高的变化规律,再加上水库底层泄水的发电方式,最终导致梯级筑坝河流下游HCO_3~-浓度逐渐升高。本研究将加深梯级筑坝对河流碳循环影响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3.
山东省不同地形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掌握降水及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对于揭示区域气候变化规律,有效预防和科学评估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34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降水日值数据,采用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了山东省内山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区的降水和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55年间,全省及各地形区的降水量和降雨侵蚀力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内分配均集中在夏季,降雨侵蚀力在时间尺度上存在25年左右的变化周期。空间上,降水和降雨侵蚀力均呈现鲁中南山区>胶东半岛丘陵区>鲁西北平原区;分界线由东北至西南沿福山—莱阳—淄博—定陶等站呈“S”型贯穿山东省,界线东南侧降雨侵蚀力高,西北侧降雨侵蚀力较低。其原因主要是受海拔和地形的影响,东南季风携带湿润气流受胶东半岛丘陵及鲁中南山地的阻挡抬升,致使“S”型分界线东南侧迎风面降水及降雨强度相对较高;西北侧背风面形成焚风效应,降水及降雨侵蚀强度较低。该结果可为山东省水土流失空间特征分析奠定数据基础,同时为区域水土资源利用与调控及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94.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与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研究了广州市2014年12月~2015年1月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WSOC)和类腐殖质(HULIS)的吸光性和荧光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冬季气溶胶中HULIS的芳香性(SUVA254)、腐殖化程度(HIX)和光吸收效率(MAE365)均高于WSOC.利用EEM-PARAFAC从WSOC和HULIS解析出了类富里酸(C1)、类腐殖酸(C2)和类蛋白(C3)这3种荧光组分.其中类腐殖质组分(C1+C2)分别占WSOC和HULIS中总荧光组分的78%和85%,说明类腐殖荧光组分是WSOC和HULIS的最主要组成,且HULIS富集了更多的WSOC中主要的类腐殖组分.另外,灰霾期的WSOC和HULIS表现出更高的芳香性、腐殖化程度和C2组分,说明灰霾期有助于大分子量吸光性有机质的形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SOC和HULIS的C1组分相对含量与HIX、MAE365、OCsec、K+、SO_4~(2-)和NH_4~+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C2与它们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WSOC和HULIS中C1的降低和C2的增加会引起它们的腐殖化程度和光吸收能力的增强;同时生物质燃烧排放和二次气溶胶过程可能有助于C2组分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5.
反硝化作用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脱氮过程,与蓝藻生长之间存在对氮素的竞争作用,然而气候变化背景下反硝化脱氮对蓝藻水华发生动态的影响仍不清楚.基于2017~2021年北太湖为期5 a的水质监测历史数据,结合不同温度下蓝藻生长和沉积物泥浆培养实验,探究了湖体反硝化脱氮与蓝藻水华之间的相互影响.监测数据表明,太湖水体藻类生物量(以Chla表示)高值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而总氮浓度季节变化规律与藻类生物量完全相反,冬春季较高,夏秋季显著降低,溶解态无机氮主要以硝态氮为主,并且硝态氮浓度在夏秋季节几乎接近于零.总磷浓度与Chla浓度变化一致.蓝藻培养实验结果表明,20℃以下蓝藻不能大量生长繁殖.泥浆培养实验结果发现,太湖反硝化作用的最高温度阈值为25℃,在10~25℃之间反硝化潜力与温度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9).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最高硝态氮浓度阈值为4 mg ·L-1,远高于太湖水体的硝态氮浓度,反硝化潜力最高达到(62.98±21.36)μmol ·(kg ·h)-1.太湖水体反硝化速率受到硝态氮浓度的限制,而气候变暖导致湖泊温度提前升高,会使蓝藻提前生长,蓝藻生长对硝态氮的同化吸收会和反硝化作用产生竞争,使得大量氮还未被反硝化作用脱除就被藻类吸收利用,从而加剧蓝藻水华暴发的态势.研究结果对于解释近年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太湖蓝藻水华反弹的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6.
马心怡  黄文晶  胡凝  肖薇  胡诚  张弥  曹畅  赵佳玉 《环境科学》2023,44(4):2009-2021
目前基于排放清单估算的区域和城市尺度上的人为CO2排放不确定性较大.为了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亟需对我国的区域尺度,特别是大城市群的人为CO2排放进行准确估算.分别利用两种先验人为CO2排放数据(EDGAR v6.0清单和EDGAR v6.0联合GCG v1.0的改进清单)作为输入数据,采用WRF-STILT大气传输模型模拟长三角地区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大气CO2摩尔分数,再以安徽全椒高塔观测的大气CO2摩尔分数作为参考值,通过贝叶斯反演方法得到的比例因子改进了模拟结果,并实现了长三角人为CO2排放通量的估算.结果表明:(1)在冬季,相对于基于EDGAR v6.0模拟的大气CO2摩尔分数值而言,基于改进清单模拟的大气CO2摩尔分数与观测值更为一致;(2)模拟的大气CO2摩尔分数在夜间高于观测值,白天则相反,主要因为排放清单的CO2排放数据不能表征人为...  相似文献   
197.
中国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认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有机食品开发和认证工作起步于上个世纪末。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有机食品的开发行为已基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更多的基地、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政府部门都参与到这一新兴产业中,有机食品产业蓄势待发。目前,如何正确分析和处理有机食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引导和促进该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有机食品开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的讨论之中。  相似文献   
198.
禹果  肖睿洋  王春霞  王子健 《环境科学》2006,27(6):1162-1165
利用umu/SOS显色实验评价北京市郊污水灌溉土壤中遗传毒性物质的积累,得到表征样品遗传毒性大小的β-半乳糖苷酶诱导活性(IU值).以达到阳性时诱导比率R=2(试验管IU值/对照管IU值)需要的土壤重量来反映土壤样品的相对遗传毒性.R值起初随着96孔板每孔土壤样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在达到某一定值后呈现稳定,此时各土壤样品投加量均为每孔约含10mg土壤.用剂量效应曲线中线性段的斜率作为标准,判断出遗传毒性物质为性质相同的一类污染物,根据相关资料推测主要是由于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积累.  相似文献   
199.
选择醋酸钙镁、醋酸钙2种有机钙为固氟剂,在固定床管式炉上对它们的固氟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析了粒径、温度、钙硫比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与传统固氟剂碳酸钙的固氟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这2种有机钙具有良好的固氟效果,高温阶段效果更加明显,温度为1 000~1 100℃时,醋酸钙镁的固氟率是碳酸钙的1.68~1.74倍,醋酸钙的固氟率为碳酸钙的1.28~1.37倍.  相似文献   
200.
气温和湿度均为影响臭氧生成的要素,通过分析泸州市国控点数据,找出气温和湿度与臭氧浓度的关系,从而建立气温和湿度为变量的臭氧浓度预测模型.选取2019年泸州市主城区的气温和湿度数据,将气温按日最高温(Tmax)、日最低温(Tmin)和日平均气温(Tmean)划分,将湿度按四季划分,分别统计其与臭氧浓度的相关性.发现臭氧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