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39篇 |
免费 | 1320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09篇 |
废物处理 | 38篇 |
环保管理 | 241篇 |
综合类 | 2157篇 |
基础理论 | 496篇 |
污染及防治 | 222篇 |
评价与监测 | 195篇 |
社会与环境 | 197篇 |
灾害及防治 | 14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1篇 |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185篇 |
2022年 | 254篇 |
2021年 | 205篇 |
2020年 | 222篇 |
2019年 | 164篇 |
2018年 | 174篇 |
2017年 | 189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173篇 |
2014年 | 167篇 |
2013年 | 198篇 |
2012年 | 284篇 |
2011年 | 230篇 |
2010年 | 205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180篇 |
2007年 | 218篇 |
2006年 | 166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117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832.
国家濒危植物永瓣藤分布的土壤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是卫矛科(Celastraceae)的一个中国特有单型属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稀有濒危保护物种。本文对永瓣藤分布区14个样地土壤样品的pH值、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和全钾进行了检测分析,以期弄清该物种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其pH值的变化幅度为4.55~5.57,主要处于强酸性范围,适应幅度较窄。有机质与氮素非常丰富,相互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有利于永瓣藤的生长与繁衍,但土壤中磷、钾素较为缺乏。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在某种程度上对永瓣藤的分布范围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33.
利用TE公司C系列气体监测仪,于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连续观测SO2,CO,NO-NO2-NOx和O3的浓度.分析了晴天、雨天、霾天和沙尘天气条件下,不同气体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痕量活性气体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浓度及日变化特征,晴天和雨天日变化最小,而霾天日变化最大;(2)风向和风速是影响上甸子气体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夏季降水对SO2和NOx的去除作用较为明显;(3)上甸子O3白天最大值与夜间最小值的比值低于4,远低于城区,不利于光化学污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34.
污灌与镉胁迫对菠菜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Effects of Sewage Irrigation and Cadmium Stresses on the Activities of Several Antioxidant Enzymes of Spina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污水灌溉与镉胁迫对菠菜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分别用清水和生活污水配制不同浓度(0、1、5、10、50mg·L-1)的Cd2+溶液,对菠菜进行受试处理,每5d灌喷1次,共处理5次.分别采用邻苯二酚比色法、L-苯丙氨酸比色法、水杨酸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对菠菜叶片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清水处理系列: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大,与清水对照相比,PPO、PAL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活性略有升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略有降低,各暴露组与清水对照组相比,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2)污水处理系列: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大,与污水对照相比,PPO、PAL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各暴露组与污水对照相比,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3)相同Cd2+浓度下,与清水处理相比,各浓度污水处理PAL和PPO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而β-1,3葡聚糖酶明显升高(p<0.05).以上结果显示:单一镉污染和生活污水与镉复合污染对菠菜不同抗氧化系统酶具有不同影响,这可能与污水中各成分与镉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35.
掌叶大黄是中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利用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albumin,HSA)功能化的磁性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为固相萃取材料,对掌叶大黄的水提取液进行配体垂钓研究,从中捕获到两个HSA的配体;结合质谱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大黄素和大黄酚.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配体垂钓技术可为从传统药用植物中寻找HSA的小分子配体提供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6.
利用气相色谱(GC-ECD)、ICP-MS和原子荧光法,对海南五市淡水区表层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14种有机氯农药和9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和评价. 结果表明,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有机氯农药含量分别为5.02-60.75 ng·L-1和2.30-22.67 ng·g-1,其中水样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β-HCH(6.67 ng·L-1)、p,p'-DDT(4.01 ng·L-1)、o,p'-DDT(3.35 ng·L-1)和p,p'-DDE(3.05 ng·L-1),表层沉积物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异狄氏剂(3.09 ng·g-1)、β-硫丹(2.40 ng·g-1)、p,p'-DDD(1.82 ng·g-1)、β-HCH(1.63 ng·g-1)、α-硫丹(1.59 ng·g-1)和p,p'-DDE(1.04 ng·g-1). 海南养殖水体中HCHs和DDTs污染程度与其他水域比较属中低水平. 重金属检测水样中Cr、Fe、Ni、Cu、Zn、As、Cd、Hg和Pb含量分别为nd-26.58、346.7-5310、0.28-14.81、nd-9.46、3.02-15.05、132.96-186.6、nd-0.11、0.01-0.11、1.15-21.60 μg·L-1,底泥中Cr、Fe、Ni、Cu、Zn、As、Cd、Hg和Pb含量分别为4.04-71.28、6530-37040、1.06-29.34、nd-19.26、nd-111.04、1.04-5.68、nd-0.22、0.01-0.15、3.17-61.38 mg·kg-1,养殖鱼塘底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为10.37-51.80,平均为25.45,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该区域除个别样点外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 7种重金属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生态风险均值排列顺序为: Hg > Cd > As > Pb > Cu > Zn > Cr. 相似文献
837.
土壤水分对沙棘成活率及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提高沙棘在滩涂区,半干旱区造林的成活率,对不同土壤水分下沙棘的生理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随土壤含水量降低及处理时间的延长,沙棘叶片脯氨酸(Pro)含量升高,POD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水淹情况下,沙棘叶片Pro含量明显上升,POD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含量升高。(2)土壤含水量在15%-30%之间,沙棘苗木成活率最高(100%),生长最好;35%和40%处理下,沙棘苗木成活率较高(66.7%),生长良好;5%,10%处理水平和水淹情况下,沙棘苗木成活率低(33.3%),生长不良,(3)不同处理下,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沙棘叶片的相对电导度增大,沙棘受伤害的程度加剧,且淹水对沙棘的伤害最重。 相似文献
838.
基于辽宁省5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利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和徐文铎的湿度指数(HI)分析辽宁省近40年(1967-2006年)气候-植被指标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就辽宁省区域平均值而言,WI指数呈升高趋势,每10年增加幅度为2.47℃·月,CI指数呈下降趋势,每10年下降幅度为2.31℃·月,HI总体呈下降趋势,波动较WI和CI明显,从气候—植被指数变化趋势看,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oldet Zuccarini、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等不利,而对油松Pinu stabulaeformis Carr、栓皮栎Quercus vari abilis Blume等树种有利。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温暖指数界限呈向西北移动的趋势,表明暖温带落叶阔叶疏林带的适宜面积增加,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的适宜面积减小;HI指数减小并且向东移,表明随着指数带的北移和东移缩小限制了原有针叶树种的生长,而对栎树Phytophthora ramorum等阔叶树种有利。 相似文献
839.
对某2种商品植物除臭剂(代号A和C)进行了NH3和H2S的去除效果实验,确定了其最佳的使用条件;并实验了植物提取液对城市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和实际中转站中恶臭气体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终浓度为0.85 g/m3的植物提取液A对NH3和H2S的去除率最高可达39.9%和92.31%;在城市垃圾中转站试验中,1.02 g/m3的植物提取液A结合超声波雾化装置对NH3和H2S的去除率可达66.67%和96.67%。研究表明利用植物提取液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垃圾中转站恶臭污染物浓度,而采用超声波雾化装置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40.
超微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协同治疗小鼠菌群失调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超微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联用对菌群失调腹泻的疗效,可为超微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配伍制剂的研发提供依据.采用抗生素建立小鼠菌群失调腹泻模型,灌胃给药七味白术散50%量超微汤药、50%量超微汤药+12.5%量酵母、25%量超微汤药+25%量酵母、12.5%量超微汤药+50%量酵母及全量酵母,比较分析小鼠体重变化率、免疫器官指数、肠道菌群数及酶活.结果表明,超微七味白术散和酵母菌对小鼠体重和脾脏无显著影响,各治疗组的胸腺指数为正常水平(P>0.05);超微七味白术散和酵母菌均能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生长(P<0.01),调节微生态平衡;50%量超微汤药组和25%量超微汤药+25%量酵母组的大肠杆菌、细菌数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治疗后肠道内纤维素酶活性均恢复至正常组(对照)水平(P>0.05);50%量超微汤药+12.5%量酵母组和25%量超微汤药+25%酵母量组的淀粉酶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木聚糖酶、蛋白酶活性与超微饮片的浓度及酵母菌的量有一定的关系,但均未达到正常组水平(P<0.05).说明七味白术散25%量超微汤药+25%量酵母配伍能够有效治疗菌群失调小鼠腹泻,其效果与超微七味白术散50%量相当,达到全量传统汤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