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15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篇 |
废物处理 | 18篇 |
环保管理 | 27篇 |
综合类 | 207篇 |
基础理论 | 96篇 |
污染及防治 | 108篇 |
评价与监测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14篇 |
灾害及防治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苦荞低镉积累品种筛选及富集转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毕节市7个本地苦荞品种为供试对象,采用田间小区模式,研究受Cd污染的农用地上,不同品种苦荞植株对Cd的积累能力差异,探讨苦荞不同部位对Cd的富集转运能力,筛选出低Cd积累品种并分析其应用前景。结果表明,(1)7个苦荞品种根部与籽粒两个部位Cd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根部表现在黔苦4号(2.31 mg/kg)与黔苦6号(1.41 mg/kg)差异显著,籽粒表现在黔苦2号(0.22 mg/kg)与黔苦3号(0.12 mg/kg)差异显著;(2)Cd在苦荞不同部位富集能力表现出叶>茎≈根>颖壳>籽粒的特征,苦荞主要将Cd积累在根、茎、叶部位,籽粒对Cd的富集转运能力较低;(3)7个苦荞品种地上部分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皆小于1,其中黔黑苦1号与黔苦3号籽粒Cd浓度为0.12 mg/kg,植株、籽粒Cd积累量的系统聚类分析将其列为较低值类品种,可推选为低Cd积累品种;(4)低Cd积累苦荞品种的筛选对威宁Cd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供试7个苦荞品种籽粒Cd超标率为100%,当地部门应关注苦荞Cd超标问题,加强选育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低Cd积累苦荞品种。 相似文献
482.
温榆河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及赋存状态解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错流超滤技术对采集的温榆河水样中Fe、Mn、Al、Zn、Cu、Cr和Pb等金属元素进行了分离,研究温榆河重金属分布及赋存状态变化.研究发现,温榆河沿程重金属含量多数超出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Ⅰ类水标准,Pb超过了Ⅱ类水标准;其中Fe、Al、Cu、Pb等元素主要以颗粒态存在,Mn、Zn则主要以溶解态存在,而Cr在颗粒态和溶解态中含量相当.温榆河沿程各点金属元素在胶体态和真溶解态中均有分布,Mn、Al、Zn、Pb等元素以真溶解态存在量较多,而Fe、Cr、Cu等元素则以胶体态存在量较多,其中,河流中的Cu元素分布状态受外界影响严重,Cr和Mn的分布状态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Fe的分布状态易受总含量的影响,Al和Zn的分布状态易受pH值的影响,Pb的分布状态易受河流富氧状态的影响.通过胶体态重金属与胶体态有机碳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温榆河中胶体态Fe、Mn、Zn及Al主要以无机胶体态存在;而胶体态Cu、Cr和Pb则主要以有机胶体态存在. 相似文献
483.
484.
长江中下游某Unitank污水处理厂去除雌激素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实际运行的Unitank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跟踪监测了其进、出水类固醇雌激素(SE)的浓度水平,考察了雌激素去除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处理工段对雌激素去除的贡献。结果表明:污水厂进水中雌酮(E1)、17β-雌二醇(E2)、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的浓度分别为32.4~89.0,19.4~78.0和12.3~45.0 ng/L,且夏季浓度高于冬季;Unitank工艺对E1、E2、EE2的去除率分别为21.3%~77.0%,23.4%~73.5%和25.2%~68.1%。SE去除主要依靠好氧生物降解实现,物理沉降(沉砂或沉淀)对SE的去除贡献较小。温度是影响SE去除的重要因素之一,较高的温度有利于SE的去除。 相似文献
485.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NH4 -N、NO3 -N)和光强对菲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供NO3- -N营养相比,供NH4 -N营养可同时增强黄瓜幼苗的抗菲胁迫及耐弱光的能力;②以NH4 -N为营养的黄瓜吸收的菲不仅运输至叶片的比例相对较低,而且运输至新生叶片的比例也相对较少,相对降低了新生叶中的菲累积,因而使得以NH4 -N为营养的黄瓜新生叶片维持了相对较大的光合面积和较高的光合速率.由此可见,与NO3- -N营养相比,NH4 -N营养能改善黄瓜在菲胁迫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尤其在弱光条件下,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86.
密闭空间增加了气溶胶传染的几率,开窗通风对于降低感染风险、维持人体健康需求的新风量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地区人群开窗通风行为模式特征,通过电子调查问卷获取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 784名居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开窗通风频率和通风时间及人口学信息,分析了不同人群的通风行为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调查中99.7%的居民会开窗通风,其中有69.2%的居民通风频率大于2次/d,38.2%的居民通风频率大于3次/d,不同人群间通风频率差异显著.②各地区居民的每日通风时间在93~126 min之间,受疫情影响程度高的地区居民开窗通风时间更长;与非疫情期间相比,各地区居民的通风时间在疫情期间均大幅下降.③疫情期间我国人群开窗通风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疫情相关因素和非疫情相关因素.其中,疫情相关因素主要是小区管控措施和小区周边医院分布情况,小区实施疫情管控措施及小区周边有定点医院的人群通风频率较高;非疫情相关因素主要是居民住宅类型、楼层及环境温度,相比于单元楼或公寓,居住在平房的人群通风频率较高,居住在单元楼或公寓的人群通风频率较低.④居住在单元楼或公寓中层的居民通风时间最长,居住在低层的居民通风时间则最短.调查人群的开窗通风频率和通风时间均与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99.7%受试者具有开窗通风行为,各地区居民的每日通风时间在93~126 min之间,少于非疫情期间. 相似文献
487.
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衡量水质状况的最重要参数之一,能反映水体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结合经验小波变换(EWT)和双向长短期记忆(BLSTM)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先利用EWT将原始的CODMn时间序列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利用BLSTM神经网络对分解出来的每个成分进行预测,最后将所有成分的预测结果重建获得最终CODMn预测值的新的混合模型EWT-BLSTM;并以2017年8月—2020年4月鄱阳湖CODMn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性能验证。结果表明:EWT-BLSTM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预测未来1 d以后的CODMn时,EWT-BLSTM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2.25%,与单一BLSTM神经网络模型相比降低了10.53%;预测未来7 d以后的CODMn时,EWT-BLSTM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8.36%,与单一BLSTM神经网络模型相比降低了16.16%。在CODMn峰值处,该模型依然保持较高稳定的预测性能,说明在数据相对复杂、极端的情况下,该模型依然适用。
相似文献488.
江西梅江流域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养殖业发达的江西梅江流域,利用固相萃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土壤中11种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TCs)抗生素的污染水平,研究流域范围内土壤中TCs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中残留TCs的浓度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土壤中TCs浓度范围为0~59.77μg·kg-1,其中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的检出率为100%,且浓度较高,是梅江流域TCs污染的主要组成成分.11种TCs总浓度(∑TCs)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流域上游下游,且各子流域土壤中TCs浓度与相应的养殖密度并无显著关系.不同土壤类型中∑TCs浓度顺序为红壤紫色土水稻土,土地利用类型也是影响其浓度的重要因素,∑TCs浓度在耕地中最大,林地次之,草地相对较小,其他(城镇用地等)最小.四环素(TC)在迁移过程中的主要降解产物为4-差向脱水四环素(4-Epianhydrotetracycline,EATC),其环境毒性及浓度均高于母体,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89.
采用浸渍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用于湿式H202降解吡虫啉农药废水的Cu-Ni-Ce/SiO2催化剂,利用TG、BET、XRD和XPS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以及催化剂表面结构与活性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低焙烧温度,cu、Ni、ce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催化剂晶粒尺寸减小,比表面积增加,Cu、Ni固溶体量和催化剂表面化学吸附氧量增加.湿式H,O,降解吡虫啉农药废水时,600℃下焙烧获得的Cu-Ni-Ce/Si02催化剂活性最高;在催化剂用量10 g·L-1、反应温度为110℃、双氧水用量为理论需用量、进水pH为9.0、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91.5%,活性组分溶出量较小.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CuO、NiO、CeO,及Cu、Ni固溶体之间的相瓦作用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了催化剂湿式降解吡虫啉农药废水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90.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dietary exposure t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Taiyua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xtee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ere determined in 24 duplicate-diet samples from people in Taiyuan during summer and winter in 2009. Dietary intake of PAHs for 2862 participants was subsequently estimated by a survey in Taiyuan. Results from these 24 samples were compared with a raw food study in Taiyuan in 2008. Three main sources of dietary PAHs are vegetables, wheat flour and fruits, the sum of which contributes 75.95% of PAHs in dietary food. Compared to the estimated value in raw food, much more B[a]Peq (benzo[a]pyrene equivalents) were detected in food samples collected in the duplicate-diet study in Taiyuan (60.75 ng/day). The cooking process may introduce more B[a]Peq into food, and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16 PAHs in the diet would be changed during the cooking procedur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