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3篇
  免费   937篇
  国内免费   322篇
安全科学   185篇
废物处理   203篇
环保管理   239篇
综合类   1878篇
基础理论   651篇
污染及防治   1190篇
评价与监测   122篇
社会与环境   160篇
灾害及防治   114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腈菌唑(MT)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手性杀菌剂,其手性对映体为(+)-腈菌唑(MT1)和(-)-腈菌唑(MT2)。为评估腈菌唑单体暴露对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肝脏代谢功能的毒性影响,研究了MT1(5 mg·kg-1)和MT2(5 mg·kg-1)暴露28 d下蜥蜴体重、肝组织病理学和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MT1暴露组的蜥蜴体重在28 d时出现显著下降。在MT1和MT2暴露后,蜥蜴的肝组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学变化。在MT1暴露下,基因CYP1A1CYP2D6CYP3A4CYP3A7CYP2D3的表达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而基因CYP2C8A的表达显著上调。在MT2暴露下,基因CYP3A4CYP3A7CYP2D3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基因CYP1A1CYP2C8的表达显著下调;基因CYP2D6的表达显著上调。不同腈菌唑单体对蜥蜴体重、肝组织病理学以及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不同,具有一定的对映选择性。  相似文献   
242.
苯蒸气在有机膨润土上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苯蒸气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系列单阳离子有机膨润土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苯蒸气在有机膨润土上的吸附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即:r=KvC0;在12h内,吸附反应均可达到平衡,吸附速率常数(Kv)与温度(T)成正相关,吸附反应的活化能在9.50-17.92kJ·mol-1之间。  相似文献   
243.
氟啶虫酰胺是一种高选择性杀虫剂,对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很好的神经毒性和快速拒食活性,是目前唯一被报道的作用于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的杀虫剂。为了更科学、合理地使用氟啶虫酰胺,开展氟啶虫酰胺对环境非靶标生物毒性及其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相关浓度氟啶虫酰胺慢性暴露21 d对斑马鱼的神经行为毒性。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浓度为1、10和100 μg·L-1时,氟啶虫酰胺慢性暴露对被试斑马鱼成鱼焦虑样行为以及学习、记忆行为造成一定影响;被试斑马鱼多巴胺和皮质醇的含量有一定的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神经行为相关基因线粒体外膜蛋白2(mitoguardin 2,miga2)和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xdh)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改变(P<0.05);而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1,irf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2,mfn2)3个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因此,斑马鱼成鱼暴露于1、10和100 μg·L-1的氟啶虫酰胺21 d后,其行为出现异常,线粒体和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本研究对氟啶虫酰胺对水生生物毒性风险预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4.
腈菌唑(myclobutanil, MT)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手性杀菌剂,其手性对映体为(+)-腈菌唑(MT1)和(-)-腈菌唑(MT2)。腈菌唑手性单体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但很少有其对爬行动物的对应选择毒性研究。为了评估腈菌唑手性单体对丽斑麻蜴性腺系统的毒性影响,将MT1(50 mg·kg-1)和MT2(50 mg·kg-1)以经口灌胃方式分别暴露给蜥蜴28 d。暴露期间,记录观察蜥蜴体重、血液中性激素(睾酮T和雌二醇E2)浓度以及性腺相关基因(3β-HSD17β-HSDCYP11ACYP17CYP19AER-αAR)的表达图谱的变化。在MT1暴露组中,蜥蜴体重在28 d出现明显下降。而在MT2暴露组中,蜥蜴体重没有明显变化。雄性蜥蜴在经过1 d的暴露后,E2浓度在MT1暴露组中明显下降,而在MT2暴露组中明显上升。这些结果表明了腈菌唑手性单体的对映选择性毒性。在MT2暴露14 d后,雌性蜥蜴中CYP19A基因的表达上调弥补了体内E2浓度的降低。在MT1暴露的14 d,蜥蜴卵巢中观察到的CYP11ACYP17基因表达下调以及CYP19A基因表达不变的这一现象解释了蜥蜴血液中E2和T的浓度减少。这些结果表明:MT1和MT2暴露对蜥蜴体内性激素造成不同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会相应改变性腺相关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MT1和MT2对性腺系统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可能对蜥蜴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殖损伤。  相似文献   
245.
循环载体生物过滤工艺融三相流化、悬浮曝气、移动接触等几种不同工艺于一体,具有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征。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循环载体生物过滤工艺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46.
    
Melamine sponge (MS) has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oil/water separation. To realize the selective absorption of oil, lots of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change its hydrophilicity to hydrophobicity. Here, several bio‐based main‐chain type benzoxazines with extremely low surface tension are synthesized from a renewable feedstock and loaded on the skeleton of MS through a simple dipping–squeezing–curing process. Consequently, a series of polybenzoxazine‐modified MSs (PB–MSs) are fabricated. With the benzoxazine loading content ranging from 0.13% to 30.4%, the PB–MSs show a high water contact angle (WCA) of 137.8° ± 1.5° to 144.5° ± 1.0° and excellent gravimetric absorption capacity (Qm/m) of 117.0 ± 1.59 to 140.64 ± 0.68 g g−1 when chloroform is used as the oil phase. After 15 absorbing–squeezing cycles, the 67.47% to 76.29% retentive absorption capacity is observed. Notably, the excellent absorption selectivity is reflected by the trace amount of water (ppm grade) in the separated oil phase. The bio‐based benzoxazine shows great potential to functionalize MSs for effective oil/water separ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bio‐based 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eatment i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247.
李贵洪  郭峰  饶竹  谭红  杨鸿波  谢勋  梁发明 《环境化学》2017,36(6):1295-1303
近年来多环芳烃(PAHs)衍生物因其潜在的毒性和环境中的频繁检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PAHs衍生物具有比母体化合物更高的极性,易迁移至地下,对地下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PAHs及其衍生物在地下水中共存,具有含量低、种类多、性质差异大的特点,实现同时分析测定较为困难.本文通过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两种前处理方式的对比和色谱条件的优化,确定了采用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地下水中16种PAHs母体化合物、3种含氮衍生物、1种含氯衍生物的分析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选用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以乙腈和纯水作为流动相,在15.0 min内即可完成20种目标化合物的基线分离与分析,检测效率比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提高了近一倍.方法在5个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0).除苊烯外,其他PAHs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均在0.02-1.50 ng·L-1之间.20种目标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在60%-103%之间.本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实际地下水样品的分析,对批量地下水中PAHs及衍生物的同时筛查分析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48.
朱忠林  蔡道基 《环境化学》1994,13(2):129-134
本文详细阐述了用碎片常数与结构因子法估测农药在正辛醇与水相体系中分配系数的方法,并对60种农药分配系数的估测结果与用经典的摇瓶测试法得到的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估测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碎片常数和结构因子估测法可以作为获得农药分配系数的另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49.
几种植物源农药对环境生物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几种植物源农药对几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源农药对同一种环境生物的毒性差异很大,同一种植物源农药对不同的环境生物毒性也不同;说明并非所有的植物源农药都是安全的.表4参5  相似文献   
250.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微生物絮凝剂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一种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因而引起科学界的高度重视.自70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已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包括合成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絮凝剂的化学本质、遗传基础和微观结构、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和絮凝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微生物絮凝剂的合成条件和提取方法等方面.文中还给出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染治理等领域实际应用的若干事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