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31.
验证污染减排成效,创建污染物排放量、浓度与环境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污染物减排与环境质量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研究二者之间的作用响应机制;引入定义减排率与浓度降低率,创建相关性,更能真实反映减排成效。对加强环境管理、削减污染物排放、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具有现实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2.
兽药阿苯哒唑对蚯蚓皮肤和肠道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了不同剂量的兽药阿苯哒唑对蚯蚓皮肤和肠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暴露于100 mg·kg-1阿苯哒唑时,蚯蚓皮肤角质层增厚,分泌物增加,表皮网状粘液细胞中的粘液被排空;600 mg·kg-1时,角质层变薄,分泌物减少,粘液细胞中的粘液增加,胞浆中出现大量脂肪滴.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肠粘膜细胞器和核染色质损伤加剧.暴露剂量为100 mg·kg-1时,蚯蚓线粒体内膜消失,嵴减少,滑面内质网轻度扩张,而暴露剂量为600 mg·kg-1时,线粒体严重损伤呈空泡状,滑面内质网扩张呈网状,核内染色质出现固缩和边聚现象.  相似文献   
33.
在人工模拟稻田水的条件下,文章利用芦苇、睡莲、菖蒲三种水生植物吸附稻田退水中的营养物质—氮和磷。本实验的稻田水主要是人工模拟的稻田水,同时配置了不同的营养物质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水生植物对稻田排水中的营养物质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中,芦苇对稻田退水中TN、TP的吸附效果较好,去除率分为:79%、96%。本实验采用的植物混种法对于去除水体中营养物质也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特别是芦苇和菖蒲组合对水中TP的去除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34.
在人工模拟稻田水的条件下,文章利用芦苇、睡莲、菖蒲三种水生植物吸附稻田退水中的营养物质一氮和磷。本实验的稻田水主要是人工模拟的稻田水,同时配置了不同的营养物质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水生植物对稻田排水中的营养物质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中,芦苇对稻田退水中TN、TP的吸附效果较好,去除率分为:79%、96%。本实验采用的植物混种法对于去除水体中营养物质也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特别是芦苇和菖蒲组合对水中TP的去除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35.
结合国内学者对地埋式污水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分类以及应用现状,根据工艺、处理效果、投资运行费用等方面对不同类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地划分,为其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化工型科研单位的实验室在科研活动时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固废等污染,实验室污染具有种类复杂、量小、危害大、控制难度大等特点。介绍了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环保管理体系、污染的种类、来源和处理措施。指出应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和有效的落实执行,来构建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确保科研单位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固废的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和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七氟丙烷对油气爆炸的抑制作用,研制了主动式油气爆炸抑制装置,搭建 了狭长受限空间油气爆炸抑制实验系统,进行了油气爆炸抑制实验,并与无抑爆介质条 件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爆炸超压值、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强度等特性参数变化情况。实 验结果表明:当以3、4和5 kg七氟丙烷作为抑爆介质时,最大超压值分别下降34.05%、 50.78%和55.87%,平均火焰传播速度分别下降72.15%、79.87%和89.23%,火焰持续时间 明显缩短,火焰强度减弱;随着七氟丙烷质量的增加,抑爆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38.
阐述了非能动安全概念及其在核安全中的应用,进而把非能动安全系统理念引入火电厂脱硫系统中,在保证安全与功能的前提下,对取消旁路烟道改造前后进行对比分析,证实是可行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39.
• Bi2O3 cannot directly activate PMS. • Bi2O3 loading increase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conductivity of CoOOH. •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provided more active sites for PMS activation. • Faster electron transfer rate promoted the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1O2 was identified as dominant ROS in the CoOOH@Bi2O3/PMS system. Cobalt oxyhydroxide (CoOOH) has been turned out to be a high-efficiency catalyst for peroxymonosulfate (PMS) activation. In this study, CoOOH was loaded on bismuth oxide (Bi2O3) using a facile chemical precipitation process to improve its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n the 2,4-dichlorophenol (2,4-DCP) degradation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with only 11 wt% Bi2O3 loading. The degradation rate in the CoOOH@Bi2O3/PMS system (0.2011 min1) was nearly 6.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OOH/PMS system (0.0337 min1). Furthermore, CoOOH@Bi2O3 displayed better stability with less Co ions leaching (16.4% lower than CoOOH) in the PMS system. These phenomena were attributed to the Bi2O3 loading 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nductiv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CoOOH@Bi2O3 composite. Faster electron transfer facilitated the redox reaction of Co (III) / Co (II) and thus was more favorable fo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generation. Meanwhile,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furnished more active sites for PMS activation. More importantly, there were both non-radical (1O2) and radicals (SO4•, O2•, and OH•) in the CoOOH@Bi2O3/PMS system and 1O2 was the dominant one. In general, this study provided a simple and practical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cobalt oxyhydroxide in the PMS system.  相似文献   
40.
以人工湿地修复镉污染水体时,植物在镉离子的沉淀、吸收和积累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当前报道的镉富集植物种类较少,湿地植物对镉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缺乏系统研究,限制了湿地植物在镉污染水体修复中的应用。笔者以常见湿地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为对象,设置了4个镉处理浓度(0、0.5、1和2 mg·L~(-1)),研究了水蓼对镉的富集特征以及生长和生理响应。水蓼根、茎和叶的镉含量(以干重计)随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处理30 d时,在2 mg·L~(-1)处理下分别达到134、47和48 mg·kg~(-1)。处理30 d时,在1 mg·L~(-1)的镉处理下,水蓼的地上部及地下部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最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富集系数分别为45.6和111.7,转运系数为0.41。在处理15 d时,水蓼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2 mg·L~(-1)处理下显著降低。在处理30 d时,水蓼的总生物量在不同镉浓度下无显著差异,但丙二醛(MDA)含量、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0.5~2 mg·L~(-1)镉处理下均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下降。这些结果表明,水蓼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理抵抗镉胁迫产生的氧化伤害,并且水蓼对镉的富集和转运系数较高,具有在镉污染水体修复中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