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6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778篇
安全科学   228篇
废物处理   139篇
环保管理   163篇
综合类   1485篇
基础理论   32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77篇
评价与监测   101篇
社会与环境   159篇
灾害及防治   9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采用沉淀-微波热解法,以Fe SO4·7H2O为铁源制备环境友好的γ-Fe2O3催化剂,结合XRD(X射线衍射)、N2等温吸附-脱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的晶相、孔结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组成等进行表征,并考察其NH3-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性能,研究煅烧温度对γ-Fe2O3催化剂物性及NH3-SCR脱硝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00、350和450℃下煅烧制备的催化剂中生成的杂质α-Fe2O3对SCR反应不利,而400℃煅烧制备的γ-Fe2O3催化剂脱硝性能最优,NOx转化率最高可达95%以上,XRD结果表明其纯度高,并且在60~100 nm孔径区间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有利于SCR反应进行;随着煅烧温度升高,γ-Fe2O3催化剂表面晶格氧逐渐增加,颗粒形貌经历了片状颗粒(300、350℃)→球状颗粒(400℃)→针状颗粒(450℃)的变化过程,均匀的球状颗粒形貌及其表面丰富的晶格氧是400℃煅烧制得催化剂具备最优脱硝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12.
巯基化膨润土对As~(3+)的吸附解吸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及土壤砷污染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从7种改性膨润土中筛选出1种对As3+吸附能力较强的材料,即巯基化膨润土。其对As3+的吸附解吸研究显示,吸附在120min后达到平衡;在材料投加量达到0.1 g后,As3+的吸附率基本不变;巯基化膨润土对As3+的吸附受p H、温度及离子强度影响较小,其对As3+的解吸受pH及离子强度影响也较小,且解吸率均小于1%。巯基化材料对As3+的饱和吸附量达到了1.18 mg/g,比钙基膨润土提高了12倍以上;其比表面积比钙基膨润土提高了6倍以上。因此,巯基化膨润土是一种较理想的As 3+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813.
动量轮诱导的卫星地面微振动特性研究以及在轨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索整星微振动传递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或控制微振动对卫星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提供手段。方法利用某卫星结构,在卫星固支与悬吊两种边界状态下,开展不同动量轮转动组合状态的地面微振动环境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从振动源到相机的传递比、卫星固支与悬吊的差异、卫星结构与转动部件分别对振动谱的贡献。利用卫星有限元模型,通过修改地面模型、添加组件等方式使其符合在轨状态,从而开展在轨微振动仿真分析。结果得到了动量轮各工作状态下的星上微振动加速度环境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卫星边界固支与悬吊都附加了低频的振动,而星上微振动在动量轮转动频率外更包含了卫星结构的耦合振动。从振动源到相机的微振动传递都具有衰减特性,传递比为0.03~0.475。微振动仿真分析给出了相机微振动转角和影响。结论相机的微振动主要取决于最大扰动的动量轮。从振动源到相机的微振动传递中,传递界面的阻尼对微振传递比影响较大,其次为距离的影响。根据此卫星微振动传递特性提出了的微振动抑制手段有效降低了相机处的微振动大小。在轨状态仿真结果显示太阳翼低频振动耦合引起相机约0.1像素的振动。  相似文献   
814.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环境资源的日益紧缺,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评价的发展状况并指出每个阶段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比选择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评价的最优模型,同时还论述印度、北京等污水处理厂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平行因子分析法、熵权物元法以及神经网络等评价模型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最后阐述如何改善现有预测与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效率,改善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保护我们珍贵的地球生态水资源.  相似文献   
815.
NaOH改性玉米秸秆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进行NaOH化学改性,制得吸附剂,并分别考察其对原油、0#柴油、97#汽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NaOH质量分数为1%、固液比为1∶20、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玉米秸秆经NaOH改性后对3种油类的最大吸附量分别比改性前提高了22.62%、37.57%和38.50%。对改性前后秸秆主要组成成分和FTIR的分析发现,改性后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减少了,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增加了;主要存在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中的羧基在改性后显著减少,代表纤维素的醇峰峰值却得到了提升,与改性前后组分变化一致。通过对比分析改性前后玉米秸秆的SEM图像表明,NaOH破坏了玉米秸秆的原始表面结构,使其变得疏松多孔,从而更加有利于秸秆对油的吸附。  相似文献   
816.
采用实测法对小区内的代表性点位进行噪声监测,并记录主要道路的车流量,将实测的车流量及道路相关参数输入到SoundPLAN预测软件中进行预测,计算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值。结果表明,偏差在2.8 dB(A)以内说明该软件可以用于交通噪声对住宅小区的噪声影响预测。用SoundPLAN预测软件绘制了住宅小区的平面和横截面声等值线图,形象的表达了交通噪声对住宅小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17.
课题依托哈尔滨某污水处理厂,通过建立L9(34)正交试验,选取水泥、石灰、煤灰掺入比例以及养护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固化块的抗压强度和COD浸出浓度为评价指标,得到各因素的影响度大小排序为:水泥养护天数石灰煤灰,优化固化条件为水泥掺入比例15%,石灰掺入比例2%,煤灰10%养护天数6 d。以此为基础进行延展实验,探讨以上因素对污泥固化效果的影响,获得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818.
根据深圳市地区特点。首先,划分光环境功能区,针对每个光环境功能区,再分成子区域,并提出区域光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模式;然后,根据光环境的区域划分,结合具体区域功能,对不同光污染源进行划分和规范。提出光污染防护标准制定模式。通过区域光环境质量标准和光污染防护标准的制定,建立相应光环境监管模式,以达到防治光污染,保护和改善光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以及生态平衡,保证光的有效利用,构建一个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光环境。  相似文献   
819.
以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流域水体氮、磷等输出时空特征及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3-N)主要来源于园地,6~9月汛期的氮磷输出显著大于1~5月的非汛期;非汛期铵态氮(NH+4-N)主要来源于住宅用地,汛期NH+4-N则来源于园地,以林地为主的集水区氮磷输出在两个时期均较低.林地面积比与非汛期NO-3-N、TP及汛期的TN、TP显著负相关;住宅用地面积比与非汛期的NO-3-N、TN及汛期的NO-3-N、TN、TP显著正相关;园地面积比与汛期的NH+4-N、TN显著正相关.PD与非汛期的氮素及汛期的NO-3-N、NH+4-N显著正相关;CONT与汛期的氮素及非汛期的TP呈负相关;耕地、未利用地比例以及景观格局指数ED与氮磷输出的相关性较弱,而SHMN和水域比例尚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此外,两个研究时期NH+4-N与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量的回归关系要优于NO-3-N、TN和TP,R2分别为0.885和0.969,而汛期的回归关系也比非汛期显著.典型相关分析进一步显示,不同土地利用斑块类型导致的景观破碎化能较好解释氮磷输出的影响,两典范轴累积解释氮磷输出变量的90%,景观变量PD贡献最大,对流域水质评价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0.
单壁碳纳米管(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是纳米材料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尽管如此,关于其神经毒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将SWCNTs以不同的浓度(0 mg·kg-1·d-1,3.125 mg·kg-1·d-1,6.25 mg·kg-1·d-1,12.5 mg·kg-1·d-1),通过腹腔注射于Kunming小鼠体内.神经行为学实验(旷场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的SWCNTs作用下,小鼠的情绪受到一定的影响,具有抑郁症的特征,出现移动能力下降,紧张等现象.同时小鼠脑部组织的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升高(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降低(p0.05),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的水平升高(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脑海马锥体细胞的空泡化程度愈加明显,着色不均,锥体细胞顶状树突逐渐消失,细胞排列松散,尼氏小体消失.结论:一定浓度的SWCNTs可以导致小鼠脑组织发生病变,产生一定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