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86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97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185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contamination status of ten trace metal/metalloids (Ag, Bi, Co, Cr, Ge, In, Ni, Sb, Sn, Tl) in soils around one of the largest Chinese Pb–Zn smelter in Zhuzhou City, Central China, were revealed. Different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1 areas, including ten agricultural areas and one city park area, with a total of 83 surface soil samples and six soil cores obtained. Trace metal/metalloids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after digestion by an acid mixture of HF and HNO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 Bi, In, Sb, Sn, and Tl contents decreased both with the distance to the Pb–Zn smelter as well as the soil depth, hinting that these elements were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Pb–Zn smelting operations and were introduced into soils through atmospheric deposition. Soil Ge was influenced by the smelter at a less extent, while the distributions of Co, Cr, and Ni were roughly even among most sampling sites and soil depths, 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primarily derived from natural sources. The contamination status, as revealed by the geo-accumulation index (I geo), indicated that In and Ag were the most enriched elements, followed by Sb, Bi, and Sn. In general, Cr, Tl, Co, Ni, and Ge were of an uncontaminated status.  相似文献   
42.
电极的制备工艺及参数直接影响电极材料的活性。主要考察了C/PTFE质量比、碾压压力、煅烧温度、造孔剂NH4HCO3及稀土掺杂等因素对电极产出H2O2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电极最佳制备条件为:石墨和PTFE质量比为2∶1、石墨、造孔剂和稀土元素质量比为6∶1∶1、碾压压力10 MPa、煅烧温度330℃。在pH=3、电解质Na2SO4浓度为0.05mol/L条件下,电解2 h后,改性电极产生的H2O2从95 mg/L提高到350 mg/L,提高了268.4%。  相似文献   
43.
高精度管道泄漏监测报警定位系统是基于管理中心平台上集成了次声波泄漏监测定位技术、最新的卫星定位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的管道泄漏监测系统.通过在孤东采油厂原油外输线的研发应用,能够准确的监测到原油管线泄漏点,为打击盗油行为,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4.
采用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土壤中苯并[a]芘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土壤样品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超声萃取,萃取液经硅胶柱或佛罗里硅土柱净化浓缩定容,乙腈-水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280 nm,发射波长为420 nm,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显示:该方法检出限低,苯并[a]芘的检出限为0.15μg/kg.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3.9%~8.4%.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范围在72.5%~85.8%.能够满足土壤的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45.
分析了苯乙烯装置的主要污染源及装置能耗高、物耗高和污染重的重点部位,介绍了主要的清洁生产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6.
综述了国内外布袋收尘穿漏监测及漏袋定位主要技术现状,预测了该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7.
毕琴  徐雨芳  赵玉明 《化工环保》2012,32(4):347-352
高含水油泥主要来自于页岩气田、油气田和炼厂的污水处理场(站),含水率一般高达90%以上,成分复杂、乳化严重,是性质稳定的多相体系。破胶脱稳是高含水油泥处理处置与利用的前提,也是减量化的瓶颈,其核心是调质脱稳用剂的优选。介绍了高含水油泥的性质及调质脱稳的原理和方法,阐述了高含水油泥调质脱稳用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总结了助滤剂、氧化剂、电解质、破乳剂、絮凝剂和微乳化剂等常用药剂的调质机理、适应范围、研究实例和优缺点,并提出了调质脱稳用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8.
污水生物处理实际工艺中氧化亚氮的释放:现状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N2O的产生途径,重点分析了污水厂典型脱氮工艺的N2O释放差异及其原因,提出了城市污水脱氮处理过程N2O减排的具体措施,并估算出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2011年N2O释放总量约为1.26×109g(以N计),对今后关于城市污水脱氮处理过程N2O产生及减排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餐厨垃圾与污水污泥在不同混合比例、不同污泥停留时间条件下的共消化产酸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餐厨垃圾与污水污泥TS比为1∶3时,SRT=1 d的反应器酸化效率最高,且乙酸含量占优,产酸效果较佳;当TS之比为1∶1时,各反应器产酸量普遍高于1∶3时,其中SRT=5 d产酸反应器,最高酸化效率达5.94,产酸量最大,且乙酸含量占优,运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0.
拟定了金属配合物的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Al与 8-羟基喹啉反应生成的黄色配合物 ,用氯仿萃取 ,在C8烷基键合固定相上 ,以甲醇 -乙酸乙酯 -水 (体积比 4 0 :2 0 :4 0 )为流动相 ,于波长390nm处测定饮用水中总Al的含量 ( 2 0 -70 0 μg/L)。对萃取条件和萃取百分率 ,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测定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