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7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1140篇
安全科学   470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282篇
综合类   2788篇
基础理论   502篇
污染及防治   234篇
评价与监测   189篇
社会与环境   279篇
灾害及防治   19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介绍了一种新的螺旋钢二切分孔型系统。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计算了两种不同孔型系统轧件的变形与轧制压力,分析表明,改进的孔型系统较原孔型系统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992.
金昌镍铜矿区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特征与先锋植物筛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文研究了西北荒漠的金昌镍铜矿区植物重金属特征, 并初步筛选了植被重建的可用物种 资源。该次调查共记录了32 种高等植物, 分属30 属14 科, 调查区域的物种数为: 露天矿(20 种)>新 尾砂库坝(13 种)>露天矿周边(8 种)>老尾砂库坝(6 种)>老尾砂库(5 种)。优势物种主要为: 砂蓝刺头、 中亚紫菀木、弯茎还羊参、乳苣、芦苇、针茅属、骆驼蓬、泡泡刺、角果藜。砂蓝刺头、弯茎还羊参、乳 苣、芦苇和密叶锦鸡儿适宜作荒漠矿区植被重建的先锋植物, 而种植针茅属和角果藜可用于西北荒 漠的矿区土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矿区植物的地上部平均Cu 含量最高, 为52.9mg/kg。植物地上部Ni 含量为5.1~155.6mg/kg, 平均含量为39.1mg/kg。角果藜地上部Ni 和Cu 含量是所有植物中最高 的, 分别为155.6 和239.0mg/kg。回归分析发现, Ni 与Cu 密切相关, Cu 含量越高, Ni 的富集和累积 Ni 量也越高。  相似文献   
993.
安徽伏川蛇绿岩带发现微古植物化石及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安徽歙县伏川蛇绿岩带发现的微古植物化石(计有15属19种)和它的时代意义.经统计优势属有:Leiominuscula,Leiofusa,Asperatopsophosphaera,Germinosphaera, Melanocyillum等5属,通过对比和论证,提出了这些化石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蓟县纪.结合同位素年龄资料和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推测了伏川蛇绿岩套形成的地质时代在913~963 Ma之间.  相似文献   
994.
溢油风化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讨论了近10a来国内外学都在溢油的组成和性质的变化养及蒸发,溶解,乳化等风化过程听研究进展。和过去相比,随着分析手段的提高和认识的加深,近10a的研究已从经验方程的建立,深入到风化的机理研究上,促进预测模型向更合理,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5.
分析了竣工验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 3种先进的连接管件成形技术 ,即小弯曲半径管内压推弯成形技术、球形管接头的胀形成形技术和管件的内径滚压成形技术 ,对其基本成形过程进行了描述 ,并通过铝合金、不锈钢和钛合金管件的成形试验获得了主要工艺参数对成形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方法成形所需的连接管件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7.
Peroxyacyl nitrates (PANs) are important secondary pollutants in ground-level atmospher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is crucial to guide effective precautions for before and during specific pollution events. In this study, four models based on the back-propagation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method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hourly average PAN concentrations a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in 2014. The model inputs were atmospheric pollutant data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Model 3 using a BP-ANN based on the original variables achieved the best prediction results among the four models,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of 0.7089, mean bias error of ? 0.0043 ppb, mean absolute error of 0.4836?ppb, root mean squared error of 0.5320?ppb, and Willmott's index of agreement of 0.8214.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the performance indices of the MLR and BP-ANN models, we concluded that the BP-ANN model was able to capture the highly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N concentration and the conventional atmospheric pollutant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providing more accurate results than the traditional MLR models did, with a markedly higher goodness of R. The selected meteorological and atmospheric pollutant parameters described a sufficient amount of PAN variation, and thus provided satisfactory prediction results. More specifically, the BP-ANN model performed very well for capturing the variation pattern when PAN concentrations were low.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ddress some of the existing knowledge gaps in this research field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ture regional air pollution control.  相似文献   
998.
生物三相流化床A/O2组合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针对目前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系统停留时间长、处理效率低的现状,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结构生物三相流化床来实现A/O2组合作为核心工艺,研究生物处理系统各个单元结构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降解特性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生物系统在总停留时间42 h下稳定运行时,厌氧流化床能有效提高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将废水的BOD5/CODCr(B/C)平均值从0.30提高到0.45,一级好氧流化床能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对CODCr,和酚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8%和99.9%,平均处理负荷分别为3.97 kg·m-3·d-1(以CODCr计)和1.01 kg·m-3·d-1(以酚计),二级好氧流化床对NH4 -N平均去除率达到89.9%.出水NH4 -N浓度稳定在15 mg·L-1以下.生物系统出水经过滤混凝沉淀工艺后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199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9.
电解和臭氧技术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电解和臭氧二级物化技术结合生化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将高浓度染料废水先用电解方法破坏高分子有机物的链状结构,并在Fe2 的催化作用下,臭氧直接氧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再和低浓度废水混合后采用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运行结果表明,CODCr、SS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7%、89.8%、99.9%,出水水质能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设施运行稳定、占地省、处理成本低、污泥量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了工件在拉深过程中 ,由于坯料在外力的压应力作用下所产生失稳而引发起皱的原因 ,并就防止起皱提出了增加压边力、拉应力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