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5篇
  免费   1815篇
  国内免费   3411篇
安全科学   1713篇
废物处理   157篇
环保管理   940篇
综合类   8720篇
基础理论   1425篇
污染及防治   243篇
评价与监测   645篇
社会与环境   799篇
灾害及防治   459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760篇
  2021年   755篇
  2020年   918篇
  2019年   597篇
  2018年   557篇
  2017年   598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697篇
  2014年   596篇
  2013年   757篇
  2012年   906篇
  2011年   916篇
  2010年   858篇
  2009年   838篇
  2008年   799篇
  2007年   824篇
  2006年   766篇
  2005年   588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41.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沉积物中5种微囊藻毒素(MC-LR、MC-RR、MC-LW、MC-LF、MC-YR)的方法。选择甲醇-水(1∶4,V/V)为ASE萃取溶剂,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分别为80℃和13.1 MPa,固相萃取过程以HLB小柱为萃取柱,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在5种微囊藻毒素质量浓度5~100μg/L内线性良好(r0.995),回收率为76.0%~118%,相对标准偏差为1.9%~12.0%,检出限为2~3μg/kg,定量下限为8~12μg/kg。该方法已用于西太湖沉积物的检测,具有较好的方法适用性。  相似文献   
742.
城镇化过程中的流域面源污染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斧头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对2008年、2015年斧头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人畜排放进行分析,利用输出系数模型解析斧头湖的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斧头湖流域2008~2015年面源总氮(TN)和总磷(TP)负荷输出分别从由原来的 2 915 和 178 t 增长至 3 252 和 202 t。城镇化发展使得农村耕地面积减少,耕地对TN的输出贡献比例降低,但是耕地化肥使用依然是TN最主要来源。城镇化使得居民区对面源贡献增大,特别是TP的贡献显著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对面源污染的贡献也显著增加,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43.
峡山地不同垂直带土壤层的水文功能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渗透性能和持水能力是土壤重要的水力学性质,是土壤调节径流、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等水文功能的基础。以三峡库首的夷陵-大老岭山地为对象,采集亚高山棕壤针叶林地、中山黄棕壤针阔混交林与茶园地和低山黄壤针叶林地等4个样点剖面的土壤样品,在室内进行土壤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和理化性质测定,量化了不同样地土壤渗透性能、持水能力和水分库容等水文功能参数,并明确了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研究区山地土壤饱和导水率在0.06~14.78 mm/min之间,亚高山棕壤和中山黄棕壤林地土壤渗透性能较好,其平均饱和导水率在7.15~14.78 mm/ min之间,低山黄壤次之(1.3 9 mm/min),中山黄棕壤茶园土壤渗透能力最差(1.17 mm/min)。不同类型土壤的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存在较大差异,凋萎含水量差异较小。同一类型土壤的不同发生层内,土壤饱和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波动上升。不同样地间土壤水分总库容差异较大,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水分总库容增加。土壤水分特征参数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饱和导水率与土壤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与土壤总孔隙度、粘粒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饱和含水量与根系重量呈显著正相关;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中山茶园地和低山黄壤林地相比,亚高山棕壤和中山黄棕壤林地渗透性能较好且持水性更强,具有更好的调蓄径流和涵养水源的水文功能。 关键词: 山地土壤;土壤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持水能力;三峡库区  相似文献   
744.
珠江口表层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于2015年2、5、8、11月在珠江八大入海口采集表层水体样品,应用固相萃取富集法对该区域表层水体中16种US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终生致癌风险增量模型(ILCR)对该区域的饮水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4个季度所采集的水样中,∑15PAHs的浓度范围为18.0~50.3 ng/L,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其中7种强致癌性∑7PAHs的浓度范围为1.53~3.73 ng/L,占∑15PAHs的5.89%~11.1%,∑15PAHs和∑7PAHs在枯水期(2、11月)样品中明显高于丰水期(5、8月)。就组成特征而言,各采样点PAHs以3、4环为主。珠江口表层水中非致癌类PAHs的危害商数值为0.99×10~(-5)~2.73×10~(-5),远低于USEPA规定的阈值(1);致癌类PAHs产生的健康风险为6.50×10~(-8)~2.37×10~(-7),其中Ba P导致的饮水途径健康风险最高,所有点位致癌类PAHs的健康风险均低于USEPA推荐的对致癌物质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6)),表明珠江口表层水中PAHs尚不具备严重的致癌风险,但是仍然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需要重点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745.
处理含硫废水的新型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适合处理含硫废水的固相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活性及对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开了含硫废水处理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46.
分别采用脉冲电解法、混凝沉淀法、芬顿氧化法、高铁酸钾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铁电极电解法和芬顿试剂氧化法均能脱除垃圾渗滤液的色度,去除有机物质。铁电极电解对色度的去除率可达98.4%,COD去除率可达84.4%;芬顿试剂氧化对色度的去除率可达99%,COD去除率可达85.8%。两种方法均能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同时比较了各种处理方法的运行成本,在达到同样出水标准的前提下,铁电极电解运行成本远低于芬顿试剂氧化,为3.67元/t水,而芬顿试剂药剂成本为8.67元/t水。  相似文献   
747.
中国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环境效率是实际污染排放和潜在污染排放的一种度量。本文运用包含污染排放的环境DEA模型,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省际环境效率,检验了其收敛情况。结果显示,全国环境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省际、区域间差距较大,表明现阶段实行地区间减排合作、推动环保技术在区域间扩散的现实必要性;分别从20032、005年开始,省际、区域环境效率差距逐渐缩小,存在一定的收敛趋势;同时,本文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环境效率因素,研究发现人均GDP对提高环境效率具有积极影响,而工业比重上升、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就减少地区污染排放、提高我国环境效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48.
矿山尾矿酸性废水源头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鸿  王峰  杨海真 《四川环境》2010,29(3):98-101,109
矿山尾矿酸性废水的治理是采矿行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在论述矿山尾矿酸性废水的成因、水质特征及危害的基础上,评述了主要的源头控制技术方法,包括尾矿脱硫技术、施用T.f菌杀菌剂技术、覆盖法、表面钝化处理技术,指出了各种源头控制技术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源头控制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的联合使用将会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49.
分析了2009年9月26日美国对中国轮胎进口实施的特别保护措施,运用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美国轮胎特保法案进行了剖析。在目前中美轮胎贸易情况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探讨了轮胎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以及长期和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对中国轮胎出口贸易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50.
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快速发展及圈内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中国中部区域板块新经济增长极的必然选择。采用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利用数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加强区域经济间的联系,实现产业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建立统一的监督机构,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