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71.
多环芳烃在污泥与菜籽饼堆肥中的降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飞  陈悟  张雅琴  殷朝敏  刘洋  曾庆福 《环境科学》2009,30(12):3718-3723
研究了城市污泥和菜籽饼堆肥体系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在94 d内的降解演化过程.堆肥体系开始时16种PAHs的总浓度为1.792 mg·kg~(-1),堆肥结束后其总浓度为0.153 mg·kg~(-1).其总降解率为91.5% (p<0.05).堆肥过程中,堆体腐殖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又稳步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PAHs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又明显下降的趋势(第31~61 d).PAHs的微生物降解主要发生在堆肥的第16~31 d,但是苯环数≤3的PAHs降解过程与苯环数≥4的PAHs在堆肥第31~47 d存在差异:苯环数≤3的PAHs(除了菲)存在着一个持续的降解过程,但是苯环数≥4的PAHs和菲在堆肥第31~46 d表现出浓度的上升.这表明苯环数≥4的PAHs和菲存在强吸附作用,它们紧密的吸附使得微生物不易进行生物降解.PAHs化合物降解率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化合物其降解率越高,苯并(b)荧蒽例外.  相似文献   
172.
丹参冠瘿组织培养特性及培养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丹参冠瘿组织悬浮培养过程的培养特性及细胞的生长和丹参酮的合成规律,并建立了丹参冠瘿组织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积累的分相动力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丹参冠瘿组织悬浮培养系,由淡黄色、近圆形、d 5~10 mm 的颗粒组成,培养液纯清;丹参冠瘿组织生长周期T=20 ~25 d,3 ~7 d 近似为指数生长期, 比生长速率μ=0 .16 d-1 ,7 ~13 d 近似为恒速生长期,生长速率dCXdt = 0.69 g L-1 d-1 ;13~21 d 为减速生长期.d 21 达最大生物质量浓度CX,max =10.9 g L-1 , 丹参酮积累质量浓度Cp= 8.4 mg L-1 .  相似文献   
173.
"奶牛-沼气-牧草"循环型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奶牛-沼气-牧草循环型农业模式(模式Ⅰ)的结构功能和生态经济效益,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并与单一奶牛养殖模式(模式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式Ⅰ的净能值产出率(4.06)比模式Ⅱ(4.13)低;模式Ⅰ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值为10.27,模式Ⅱ为9.57,模式Ⅰ具有更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式Ⅰ的环境负载率(0.11)低于模式Ⅱ(0.12),并且模式Ⅱ能值废弃率为21.72%,模式Ⅰ为0,因此模式Ⅰ对环境的压力小;模式Ⅰ产出能值反馈率达到30.63%,系统自组织能力强。模式Ⅰ的净效益是模式Ⅱ的1.13倍,但产投比是模式Ⅱ的97.64%。以能值-货币价值计算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结果与实际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模式Ⅰ具有环境压力小、自组织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特征,但仍需进一步优化系统内部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4.
中国重要丛生竹硅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了探明中国重要丛生竹的硅(Si)储量的大小及空间分布特征,在广东、福建、浙江、云南和四川等丛生竹的主产区选择了8 种重要丛生竹(青皮竹、粉单竹、麻竹、绿竹、黄竹、龙竹、缅甸竹和慈竹),通过测定不同丛生竹叶、枝、秆和现存凋落物中的硅含量和生物量,对我国重要丛生竹的硅储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① 8 种丛生竹不同竹龄叶、枝、秆Si 含量大小依次表现为叶(12.47~62.71 g·kg-1) >枝(7.66~29.26 g·kg-1) >秆(1.12~11.77 g·kg-1),且各器官中Si含量均低于凋落物(40.86 ~123.74 g·kg-1);在不同竹种间,绿竹2、3 a 叶、枝Si 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竹种,粉单竹的1、2、3 a 秆中的Si 含量分别与1 a 麻竹、2 a 绿竹及3 a 缅甸竹存在显著差异;② 8 种丛生竹地上部分的总Si 储量为5 082.93 kg·hm-2,其中,现存凋落物的贡献率可达51.18%,远大于叶、枝、秆.不同竹种Si 储量大小依次为:龙竹 >黄竹 >慈竹 >绿竹 >青皮竹 >缅甸竹 >粉单竹 >麻竹;③ 通过对竹种面积与地上部分总Si 储量计算可得,8 种重要丛生竹地上部分Si 总储量约为41.55×104 t Si,目前全国丛生竹地上部分Si 总储量约为51.94×104 t Si.论文对丛生竹生态系统硅储量的估算能为整个竹林系统以及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硅储量的估测提供一定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5.
臭氧降解甲基对硫磷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臭氧降解甲基对硫磷的效果、机理.鉴定了反应中间产物。实验表明臭氧能有效降解甲基对硫磷。通过分别添加自由基抑制剂碳酸氢钠和叔丁醇,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在自由基抑制剂存在时,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明显降低,表明甲基对硫磷的降解遵循自由基机理。对处理过的水样采用GC,HPLC,UV检测.结果表明有未知中间产物生成,同时发现降解产物的极性增强。通过GC-MS检测鉴定了此未知物质的结构,证实臭氧处理不足时会有毒性中间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176.
抗生素类药物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刘锋  应光国  周启星  陶然  苏浩昌  李旭 《环境科学》2009,30(5):1280-1285
为评价抗生素类药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室内直接吸收法测定了磺胺、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等几类抗生素对水稻土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磺胺甲嘧啶、磺胺甲唑、氯四环素、四环素、泰乐菌素、甲氧苄啶对土壤呼吸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4.33%、 34.43%、 2.71%、 3.08%、 7.13%、 38.08%,以磺胺甲唑和甲氧苄啶对土壤呼吸影响最大.在试验早期(0~2 d),磺胺甲嘧啶、磺胺甲唑和甲氧苄啶的≥10 mg·kg-1处理显著抑制土壤呼吸.同一种抗生素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同,磺胺甲唑与甲氧苄啶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表现出很好的剂量依赖效应.参考农药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可以认为试验中各抗生素属于低毒或无实际危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7.
为了解电石渣堆放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和成因,选择天津市某电石渣堆放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集电石渣样品和土壤样品,利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Cr,Ni,Cu,Zn,Cd,Pb,As,Hg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内Zn,Cu,Cr平均值与天津市土壤背景值十分接近,地累积指数分布在-1.60~-0...  相似文献   
178.
为了深入认识宁波市冬季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对2013年1月宁波市的PM2.5污染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市PM2.5的重点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北部地区及东部沿海,除了受到局地污染源排放的影响外,对比非污染的情况,大气输入和气溶胶生成作用的增强是引起PM2.5污染的主导因素,其中水平传输过程对PM2.5浓度升高的贡献最为突出.气溶胶过程的贡献在近地面(0~80 m)最显著,随着高度升高而逐渐减弱.硝酸盐在局地二次生产的细颗粒物中占主要份额(~70%).对于硫酸盐,局地二次生成所占的比例很低,主要来自宁波局地排放和宁波以外地区的大气传输(贡献比例分别为44%和40%).宁波市的PM2.5污染主要受到来自北向沿岸气团(占比54%)、西北向大陆气团(占比21%)和西向局地气团(占比25%)的传输影响.在西北方向短距离区域传输的作用下PM2.5浓度最高;在我国中东部大范围灰霾天气的影响下,西北向和北向的长距离传输作用也会导致宁波地区的PM2.5污染.  相似文献   
179.
基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的江西省国控点臭氧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江西省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2019年,江西省臭氧超标时间和质量浓度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4—6月和8—10月是江西臭氧污染高发期,其中8—10月臭氧污染最严重;臭氧1 h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