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4篇 |
免费 | 827篇 |
国内免费 | 53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09篇 |
废物处理 | 31篇 |
环保管理 | 164篇 |
综合类 | 1778篇 |
基础理论 | 442篇 |
污染及防治 | 218篇 |
评价与监测 | 117篇 |
社会与环境 | 157篇 |
灾害及防治 | 1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106篇 |
2022年 | 196篇 |
2021年 | 185篇 |
2020年 | 208篇 |
2019年 | 141篇 |
2018年 | 160篇 |
2017年 | 186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162篇 |
2014年 | 134篇 |
2013年 | 158篇 |
2012年 | 204篇 |
2011年 | 195篇 |
2010年 | 190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154篇 |
2007年 | 136篇 |
2006年 | 161篇 |
2005年 | 117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利用萘降解菌(丛毛单胞菌)MQ完整细胞对吲哚进行转化合成靛蓝,结果表明菌株MQ具有较好的靛蓝合成能力,靛蓝产量在4h左右即达到稳定.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蓝色产物为靛蓝.考察了反应温度及摇床转速对靛蓝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温度和转速分别为25℃和150r·min-1.随后,采用表面响应法确定了菌株MQ合成靛蓝的最优条件:菌株接种量OD6602.16,吲哚浓度200.55mg·L-1,pH=6.91.在最优条件下,菌株MQ合成靛蓝的产量为53.05mg·L-1,比初始条件下的产量提高了179%. 相似文献
362.
三峡库区蓄水运用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12,他引:5
为全面了解蓄水运用期三峡库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三峡库区干流及支流共采集了24个沉积物样品,测定了Cu、Pb、Zn、Cd、Ni、Cr、As和Hg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金属元素Cu、Pb、Zn、Cd、Ni、Cr、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6.03、59.40、137.63、0.75、46.81、86.31、18.07和0.109 mg.kg-1,均高于长江沉积物背景值.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Cd>Pb>Cu>As>Zn>Ni>Hg>Cr.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污染对三峡库区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Cu>As>Pb>Cr>Zn,其中Cd的贡献因子最大.总体上讲,三峡库区蓄水运用期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并未受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363.
分析了我国典型南方城市的臭氧污染特征,选取我国4个有代表性的南方重点城市武汉、宁波、中山和南宁的2013—2015年监测数据,使用EXCEL、ORIGIN和MATLAB等统计软件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典型城市的臭氧质量浓度分布有明显时间变化特征,超标时间跨度大,部分南方城市与氮氧化物存在较明显负相关性,相关系数高于-0.6;受城市所在不同地理位置、气象因素、大气扩散条件及可能的不同本地排放污染源构成等因素影响,4个城市的近3年臭氧浓度月均值、超标情况和年内峰值均存在一定差异和分组相似性;与部分气象因素也表现出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4.
通过液态发酵培养法探讨了添加2种化学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曲拉通X-100(Triton X-100)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二鼠李糖脂(dirhamnolipid,diRL)对1株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降解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中苯酚的分解和菌体生长的不同步,反映了苯酚对该菌的毒性作用以及苯酚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的形成.CTAB对热带假丝酵母具有毒性作用,抑制菌体对苯酚的降解.低浓度(0.1、0.3CMC)的Triton X-100对C.tropicalis的生长及对苯酚的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别将苯酚降解完全的时间由空白的48h提前至24h和36h;随着Triton X-100浓度增大(1.0、3.0CMC),降解初期菌体的衰亡减缓,但使菌体生长滞后,苯酚分解完全的时间延长.生物表面活性剂diRL促进菌体对苯酚降解的同时显著地促进了C.tropicalis的生长,且促进作用随着加入diRL浓度的增大而增强,1.0、3.0CMC的diRL将苯酚降解完全的时间都提前到24h;而diRL在发酵过程中浓度也逐渐降低,这表明diRL很大程度上减弱了苯酚对菌体的毒性,并且可以共同作为碳源促进菌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365.
混燃甲醇和乙醇改善柴油机碳烟排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柴油机为基础,以乙醇或甲醇作为预混合燃料,与喷入的柴油组成部分预混的复合燃烧,大幅度降低了发动机排气烟度,同时使氮氧化物排放得到一定改善,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优于原柴油机,而HC排放,尤其是在低负荷时有所增加,甲醇比乙醇具有降低烟度效果更好、氮氧化物降低更多和HC及CO排入增加较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66.
367.
基于物质平衡原则的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4):9-20
基于物质平衡原则,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Malmquist碳生产率指数,用以考察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通过该指数的分解,碳排放绩效的变化被分解为技术效率效应、技术变化效应和配置效率效应,从而揭示了提升碳排放绩效的三个重要途径,即技术效率改进、技术进步和配置效率改善。应用上述分析框架,论文分析了1997-2012年期间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及主要来源。结果显示,在全国平均水平上,研究期间中国工业部门的碳排放绩效总体上增长较快,碳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5.8%;碳排放绩效增长的主要来源为配置效率的提高,其次为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下降起到了抑制作用。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碳排放绩效增长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碳排放绩效增长相对较缓。而且这种地区差异还有扩大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速度明显慢于东部地区,而技术效率下降的速度快于东部地区。论文还实证检验了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为了控制变量的空间交互作用,采用了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国有化程度、能源自给率对碳排放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外贸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能源价格对碳排放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人力资本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国有化程度、人力资本对碳排放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能源价格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外贸开放度、能源自给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结果,论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68.
污泥作为典型的不透明非牛顿流体,在厌氧消化反应器内的流场具有复杂性,难以直接进行流场测试分析。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分析污泥厌氧消化反应器内的流场分布情况,探讨污泥在反应器内混合效果和对消化过程的影响,以验证校核反应器优化设计和运行,改善污泥在消化反应器内的流动和混合性能并最终提高反应器性能。在综合文献及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并重点关注了CFD数值模拟过程当中多相流模型和湍流模型的选取、污泥流变特性应用、反应器流场评估优化及耦合生化模型等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最后总结了目前污泥厌氧消化反应器CFD数值模拟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在考量污泥流变学特性的基础上,利用传质模型将反应器流场和生化过程相耦合,构建流场-生化耦合模型,获取基质转化规律,为优化污泥厌氧消化反应器设计运行提供理论依据,是CFD应用于厌氧消化反应器数值模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69.
以小型生物电化学反应器为发酵装置,考察外加电刺激对餐厨垃圾-污泥共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协同污泥厌氧发酵,有利于体系中蛋白质和糖类的溶解消耗,提高VFA的产量。0.5 V微电刺激可增强厌氧体系中微生物的活性,有利于VFA的产出。第144和192小时,外加0.5 V的实验组VFA浓度分别为24 342 mg·L-1和21 291 mg·L-1,高于其他实验组,较空白分别提高了30.8%和4.1%;其组成主要是乙酸、丙酸和戊酸。发酵进行第24 h和96 h时,0.5 V微电刺激厌氧发酵体系中溶解性糖类和溶解性蛋白质分别为722.4 mg·L-1和1.49 g·L-1,且有机物水解酸化过程中,厌氧体系内糖类先于蛋白质被消耗。 相似文献
370.
生态移民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先行,而生态移民则是落实该项政策的一项极重要措施。将自然保护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边缘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地质灾区的农牧民,移往自然环境条件较好,公路交通及通讯发达,接近城镇的地区,不但可改善和提高这些居民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对迁出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自然繁殖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工业生产移民则是环境保护必要手段。该项政策的实施,不但具有重大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而且在我国自然保护史上是个重大创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