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471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61.
曝气生物滤池生物量和生物活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城市纳污河水,应用脂磷法和TTC-脱氢酶活性法测定填料表面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并得出其随填科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填料高度对溶解性有机物(S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生物量和生物活性的沿程分布不均匀,沿水流方向生物量和生物活性逐渐减小,进水端约40cm厚的填料集中了生物总量的60%以上,生物总活性的65%以上.有机物浓度对于生物量和生物活性的大小有很大影响,有机物浓度较低时会成为微生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导致生物量和生物活性都比较低.生物量和生物活性的大小对污染物的沿程去除率影响较大,74.6%的有机物在进水端40cm厚的填料层内得到降解,而氨氮(NH4 -N)的硝化集中在上层填料层内.  相似文献   
762.
根据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高盐分、难降解、高浓度的特点,提出了"废水分质分流,物化+生化"的处理思路。高浓度工艺废水经二级氧化处理后再与低浓度废水混合,进入生化处理工艺流程。物化采用"多维电催化+高效微电解"的二级高级氧化处理,生化段采用"UASB厌氧+水解+好氧"的处理工艺。这种联合处理工艺具有处理效果稳定、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较低的特点,废水处理后达到工业园区污水厂接管标准后接入污水管网。  相似文献   
763.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除尘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典型工艺流程以及逆流喷淋塔内气液流动状况,分析了脱硫喷淋塔在惯性碰撞、截留和布朗扩散三方面的除尘机理,给出了计算脱硫喷淋塔除尘效率的思路。  相似文献   
764.
安徽某硫铁尾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某硫铁矿尾矿区农田土壤、农作物进行重金属污染分析和风险评价,为硫矿区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管理与土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布设30个采样点采集土壤及其毛豆样品,ICP-MS法测定Cu、Zn、As、Cd、Pb重金属全量,运用单因子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生物富集系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 H值在3. 37~4. 60,均值为4. 03,土壤呈强酸性、酸性。比对安徽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研究区土壤已明显遭受外源重金属污染;比对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风险筛选值,受到Cd、Cu重金属污染,其中60%采样点Cu超标,76. 67%采样点Cd超标,但都远低于标准风险管制值;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农田以Cu、Cd污染为主;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总体已遭受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总体为轻微综合潜在生态危害,Cd在67%以上检测点为中等风险水平、10%为强风险水平。研究区农田农作物毛豆籽粒中Pb、Cd、As质量比均值未超过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限量值,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EF)从大到小依次为Cd、Zn、Cu、As、Pb。  相似文献   
765.
为研究燃煤电厂在燃煤发电机组结构优化调整和不同末端控制措施条件下PM2.5的排放情况,以2012年为基准年,设计了分阶段、分地区不断优化的控制情景(基准、适中、加严和最严情景),并依据《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建立的减排潜力模型对2017年、2020年和2030年我国燃煤电厂PM2.5减排潜力及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分析. 结果表明:通过燃煤发电机组结构优化调整,2017年、2020年和2030年我国燃煤电厂PM2.5排放量与调整前相比可分别减少3.62×104、8.52×104和24.43×104 t,但相对于基准年而言,PM2.5排放量并未减少;进一步结合末端控制措施优化进行控制,PM2.5最大减排潜力(相对于基准年而言)可分别达到59.42×104±7.83×104、82.83×104±5.82×104和81.89×104±6.76×104 t,最高减排比例分别达到66.5%±8.8%、92.8%±6.5%和91.6%±7.6%. 我国各省(市/区)燃煤电厂PM2.5减排潜力与其煤耗量和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关,燃煤量越大,控制措施越严格,则减排潜力越大.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燃煤电厂在实现超低排放,即最严情景下2017年PM2.5减排潜力分别为5.93×104、12.04×104和4.70×104 t;2017年、2020年和2030年这3个区域PM2.5总减排潜力分别为22.68×104、22.36×104和22.07×104 t. 内蒙古、江苏、山东、广东、河北和山西等地在实施超低排放后,其PM2.5减排潜力均超过4×104 t,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超低排放可显著降低我国燃煤电厂PM2.5排放量.   相似文献   
766.
河套灌区不同灌季土壤氮素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东段乌拉特灌域为研究区,在春灌、夏灌和秋浇(2005年4月、7月和11月)3个不同特征灌季进行采样分析,应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中的普通 kriging 法,对研究区0~20cm土壤中氮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时期土壤中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理论变异函数模型主要为球状、高斯和指数模型,与实际变异函数间的残差平方和在0.0009与0.1238之间,拟合效果较好;除11月铵态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外.其它参数均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在4、7月土壤中总氮元素含量大体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研究区整体土壤总氮和硝态氮含量4月最高、11月最低,土壤铵态氮含量7月最高、11月最低.土壤中氮元素的上述时空变异受研究区地下水位、引水和农田排水不同期变化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7.
有机沸石对富里酸的静态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改性制备的有机沸石(SMZ),在HDTMA理论负载量为120%时,对富里酸的吸附去除效果最佳,在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SMZ对富里酸的吸附去除.水中K^ 和Na^ 等金属离子对SMZ吸附富里酸的行为不产生影响,Ca^2 和Mg^2 等金属离子强化了SMZ对富里酸的吸附效能,苯酚和五氯苯酚减弱了SMZ对富里酸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768.
用不同碱化度(B)的聚合氯化铝(PAC)和不同粘度(η)的环氧氯丙烷-二甲胺聚合物(EPI-DMA)以及PAC-EPI-DMA复合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考察了药品投量,投加方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探讨了PAC的B值及EPI-DMA的η值对PAC-EPI-DMA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C-EPI-DMA复合絮凝剂较PAC和EPI-DMA絮凝剂具有较低的投加量和较好的脱色效果;B=1.5,η=1600的PAC-EPI-DMA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和COD去除率,当废水的pH=4-7时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69.
垃圾填埋场的甲烷减排及覆盖层甲烷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波  林晔  黄泽春  黄启飞  王琪  张维  刘学建 《生态环境》2010,19(8):2010-2016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备受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垃圾填埋场产生填埋气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文章从垃圾填埋场的CH4产生、CH4减排技术和覆盖层CH4氧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全面认识垃圾填埋场的CH4减排提供参考。目前,填埋场CH4减排技术包括填埋层原位减排、资源化利用和末端控制技术等,其中准好氧填埋技术和生物覆盖层甲烷氧化技术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大量中小型填埋场CH4减排要求的技术。填埋场覆盖层的特性如温度、含水率、有机质含量、pH值、孔隙率、CH4/O2比、植被和无机氮等都会影响其甲烷氧化能力,是填埋场覆盖层甲烷氧化能力研究和调控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770.
东北地区臭氧浓度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研究了2016年东北地区O3浓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规律,揭示了气象因素和前体物对东北地区O3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O3-8 h-P90分布整体呈南高北低的态势,O3浓度的高值区及超标天数比例较高的地区都集中分布在环渤海地区的沿海城市;气温是影响O3年均浓度空间格局演变的主导因素,随着气温的变化,O3年均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空间分异不明显-南高北低-空间分异不明显的演变特征;前体物是核心城市形成局部O3污染的主要原因,其影响力的大小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光化学反应越强,前体物的正向影响力越大,温度越低,光化学反应越弱,化学性质活跃的前体物对O3可能起消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