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62篇 |
免费 | 625篇 |
国内免费 | 271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13篇 |
废物处理 | 413篇 |
环保管理 | 614篇 |
综合类 | 4807篇 |
基础理论 | 1230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2238篇 |
评价与监测 | 442篇 |
社会与环境 | 317篇 |
灾害及防治 | 3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406篇 |
2021年 | 396篇 |
2020年 | 372篇 |
2019年 | 302篇 |
2018年 | 288篇 |
2017年 | 410篇 |
2016年 | 477篇 |
2015年 | 523篇 |
2014年 | 660篇 |
2013年 | 760篇 |
2012年 | 749篇 |
2011年 | 738篇 |
2010年 | 581篇 |
2009年 | 533篇 |
2008年 | 573篇 |
2007年 | 499篇 |
2006年 | 434篇 |
2005年 | 310篇 |
2004年 | 219篇 |
2003年 | 232篇 |
2002年 | 227篇 |
2001年 | 163篇 |
2000年 | 176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122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采集样品分析得出唐山市西道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现状,了解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水平。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路段中间的监测点的氮氧化物日小时均值浓度大约为0.037mg/m^3,氮氧化物浓度值受风力影响大于车流量的影响,路口监测点由于车流量大,其氮氧化物浓度值也对应升高,大约为0.046mg/m^3,其受车流量的影响大于风力影响,说明当车流量超过一定值时,风力的影响就会战弱。结果表明,唐山市新华西道氮氧化物日均值浓度大于0.05mg/m^3,氮氧化物污染指标的平均值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因此,此道路属于污染区。还提出了减轻氮氧化物污染状况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2.
乳业废水中乳蛋白、乳脂肪的生物降解比较慢,转化不毫全时容易引起污泥上浮,脂肪及其中间产物(尤其是游离的长链脂肪酸)会对厌氧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这里介绍一种乳业废水处理技术-预酸化+UASB+CASS工艺,经过2年多实际工程运行表明,此工艺有效的克服以上难题,并且运行稳定,处理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993.
沙颍河流域行政单元的排污权初始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始排污权的有效分配是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的基础,结合中国现行行政特征,以行政单元作为排污权初始分配主体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研究。具体是:以沙颍河流域为例,根据淮河水利委员会制定的沙颍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及COD、氨氮限排总量要求,以COD、氨氮作为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客体,通过等比例削减方法对沙颍河流域内的行政单元进行了排污权初始分配,得到了流域内各市县级行政单元的COD、氨氮初始排放权,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可行性、区域合作性及上下游城市的协调性等方面提出了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94.
A/O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验规模的缺氧-好氧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A/OMBR)对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优良,系统对COD、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7%、99.08%,膜分离截留对COD的去除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生物对NH3-N的去除占主要作用,膜本身对NH3-N的去除直接作用不大。出水COD、NH3—N的浓度分别为16.02mg/L和0.35mg/L,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和河道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该系统运行稳定,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工艺的污泥排放量趋于零,膜可以在线反冲洗,用化学方法清洗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998.
999.
利用海北6个气象站1978~2007年30a气象观测资料和2000~2007年雷灾资料,从气象要素变化分析了海北地区雷暴日数时空变化的原因,并从地理和土壤环境背景角度分析了雷暴多发和雷灾多发的原因.结果表明,海北地区雷暴次数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各地雷暴日数不同,门源为多雷区,托勒为少雷区;雷暴出现最多方位为西北方和西南方;雷暴活动的强弱与近地层大气的不稳定有关,地气温差的高低和相对湿度的大小与海北雷暴活动关系密切;气候变化是导致海北雷暴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雷暴日数和雷击灾害的发生与当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盛行风向、土壤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ITO/CdS/ZnO interface composite film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subsequent electrodeposition of CdS and ZnO onto indium tin oxide (ITO) glass substrates. The obtained ITO/CdS/ZnO composite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UV-Vis spectroscopy.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ITO/CdS/ZnO composite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methyl orange (MO) as a model organic compound under UV light irradiation. The influence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MO degradation including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MO, pH value of solution, and inorganic anion species over the composite films were examined. A blue shift of absorption threshold was observed for the ITO/CdS/ZnO film in comparison with ITO/ZnO film. ITO/CdS/ZnO composite films prepar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showed a highe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han that of ITO/ZnO film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O on the composite filing followed pseudo-first order kinetic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