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0篇
  免费   612篇
  国内免费   2378篇
安全科学   596篇
废物处理   337篇
环保管理   543篇
综合类   4531篇
基础理论   107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618篇
评价与监测   376篇
社会与环境   308篇
灾害及防治   28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577篇
  2013年   644篇
  2012年   676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478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1.
洗涤法处理含油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用洗涤法处理含油土壤,考察了洗涤剂种类与浓度、洗涤温度、液固比、洗涤时间、表面活性剂、洗涤液直接循环使用次数对洗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合减浓度为10000mg/L、洗涤温度为70℃、液固比2:1、洗涤时间20min时,可将含油量为30%的土壤洗至残油率仅为0.3%左右。OP、EL型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洗涤效果没有改善,特别有意义的是洗涤液能够直接循环使用而对洗涤效果基本无影响,这不仅能够减少用水量,还可以大大减少废水的排放量,降低操作费用及废水处理费用。该洗涤法不涉及物质的相变过程,混合碱由廉价的无机碱和无机盐组成,故能量消耗低,处理费用也低,且洗脱下来的原油可回收。  相似文献   
212.
新型混凝剂SLB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混凝剂SLB是将聚铝和阳离子改性淀粉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复配而成的一种无机-有机复合型混凝剂,通过对炼油厂及钠土污水的混凝处理实验,反映出SLB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此外,SLB原料易得,成本低,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13.
从综合治理,合理利用采出污水的长远利益出发,针对东部油田高含水阶段的新特点,提出地面高效处理,地下控水稳油相结合的治理策略,探讨了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并讨论了采出污水回注利用中应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14.
本文论述了淮河下游地区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竹林等森林资源类型的特征,分析了该地区森林资源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15.
韩新民  晏凤桐 《灾害学》1997,12(2):32-38
对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进行了震害调查和损失评估,此次地震造成了重大灾害,死亡309人,重伤4070人,轻伤12987人。房屋破坏、室内财产和生命线工程的直接经济损失总计为30.49亿元。  相似文献   
216.
延军平 《灾害学》1997,12(4):65-68
根据贫水化的严重形势,应用水循环的原理,提出了减缓贫水化的几个主要途径,对解决城市淡水短缺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17.
闫光绪  张洪林 《化工环保》1996,16(5):263-268
对抚顺石化公司化工塑料厂苯乙烯废水活性炭吸附装置的预处理设施、活性炭吸附及再生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出水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用混凝沉淀-砂滤流程改进了原处理工艺,使出水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1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lture, individual attributes, and self‐rating behavior among 1,786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anada, Hong Kong, Taiwan, mainland China, and Japan, and in doing so extended and refined the cultural relativity hypothesis. It explo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dividualists in self‐rating behavior, and examined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two individual attributes, self‐enhancement propensity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ism and self‐rating behavior.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individualism is the cultural driver for self‐rating leniency, and that the individual‐level assessment of individualism is a stronger predictor of self‐rating leniency than are culture‐level differences. Vertical individualism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self‐enhancement propensity, which in tur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elf‐rating. Whereas, horizontal individualism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general self‐efficacy, which in turn ha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self‐rating.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practical management.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19.
赵某于2002年9月应聘到甲公司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3年1月1日双方签订了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约定月工资为1700元,劳动合同终止时间为2003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220.
学分制是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教学制度,它的基本做法是:对每个专业的学生设定公共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每修完、考过一门课程可获得2~4个学分,累积够一定学分,便可获得毕业证书,而不强制规定什么时间必须修什么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分制具有一些优势,如较大的灵活性、较强的激励性等,但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