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9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1797篇
安全科学   546篇
废物处理   248篇
环保管理   493篇
综合类   3389篇
基础理论   80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324篇
评价与监测   315篇
社会与环境   315篇
灾害及防治   28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1918年   1篇
  1917年   1篇
  19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Accurate measures of human effects on landscape processes require consideration of both the direct impacts from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indirect consequences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s and the landscape. This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systems experiencing regular natural disturbances such a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southwestern China, where the remaining population of giant panda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is supported. Here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human impacts, forests, and bamboo episodic die-offs combine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panda habitat. To study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humans and landscapes, we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spatiotemporally explicit model of household activities, natural vegetation dynamics, and their impacts on panda habitat. Using this model we examined the direct consequences of local fuelwood collection and household creation on areas of critical giant panda habitat and the indirect impacts when coupled with vegetation dynamics. Through simulations, we found that over the next 30 years household impacts would result in the loss of up to 30% of the habitat relied on by pandas during past bamboo die-offs. The accumu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impacts would also have a considerable indirect influence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nderstory bamboo. While human impacts influence both bamboo die-off and regeneration, over 19% of pre-existing low-elevation bamboo habitat may be lost following an episodic die-off depending on the severity of the impacts and timing of the die-offs. Our study showed not on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rect household impacts on habitat, but also the far-reaching effects of the indirect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s and the landscapes they are modifying.  相似文献   
942.
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高宝玉  王秀芬 《环境化学》1994,13(5):415-420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之废料。本文利用煤矸石制备出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探讨了Fe^3+的稳定性与溶液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溶液的离子强度越大,则产生Fe(OH)3沉淀时的PH越高。研究了PAFC水解产物的ζ电位及絮凝效果随PH的变化情况,比较了PAFC、PAC和PFS的除浊性能,PAFC在PH为7.0-8.2范围内除浊效果最佳,PAFC的除浊效果优于PAC。  相似文献   
943.
本文研究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铜试剂)水相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的条件.在乳化剂OP(聚乙二醇辛基本基醚)存在的情况下.在pH8.5的缓冲介质中,铜(Ⅱ)与铜试剂形成棕黄色的配合物,显色体系在454nm处有最大吸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3×104L/mol·cm,铜(Ⅱ)含量在0-6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简便、快速,应用于土壤有效铜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44.
在硫酸介质中,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和邻菲啉共同存在下,铁(Ⅲ)与硫氰酸钾形成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2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07…10 ̄4L/mol.cm,铁(Ⅲ)含量在0—5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法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好,应用于土壤有效铁和植物中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45.
耕地土壤中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沈阳市郊区1994个耕地土壤样本(0-20cm)的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钙与镁、铁与锰、铜与锌分布的主因子分别在相同的主成份组中,钙与镁、铁与锰、铜与锌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铁、锰、铜、锌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钙与铁、锰、铜、锌均为负相关关系,说明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属性对其地理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6.
调查并分析了广州市蔬菜地土壤和菜心中主要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了菜心中某一重金属元素和土壤中元素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Cd更易在菜心体内造成累积;总体上菜心中重金属质量分数与其在土壤中的质量分数有一定的相关性,菜心中Pb、As的积累分别取决于土壤中Pb、As的质量分数,土壤中Pb和As还分别促进了菜心对Cr、Hg的吸收,Pb对菜心中Cd的累积表现为协同作用;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临界值可为今后无污染蔬菜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7.
研究了福建三明27a生杉机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群落细根(d<2mm)的生产力、分布、和养分归还。结果表明,混交林细根生物量、N、P养分现存量分别为5.381thm^2、48.085kghm^-2和4.174kghm^-2,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17.4%、27.2%和20.0%,混交林林细根的年净生产力达4.124thm^-2a^-1,比纯林高出16.9%,混交林杉木和观光木细根均在表层土壤富集,而在较深层土壤再会得分布具镶嵌性;与混交林杉林相比,纯林杉木土吉表层细根量较少,最大分布层次下移,混交林中观光木细根的周转速率咪1.16,杉木为0.96和0.95;而林下植被层细根周转速率(1.46-1.52)均同于相应的乔木层,混交林细根的年死亡量、N和P养分年归还量分别达2.119thm^-2、18.559kghm^-21.565kgkhm^-2,分别是纯林的1.21倍、1.23倍和1.14 倍,其中林下植被细根占有较为重要位置,对细根分布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壤全N的相关性最强(0.87-0.89)。  相似文献   
948.
对Al2(SO4)3,Ca(OH)2不同反应条件下去除洗涤废水中总磷的情况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按Ca(OH)2:TP=3.7:1.0(重量比)投加试剂,回用生成的磷灰石沉淀助凝,TP(总磷)去除率可达95%,CODcr有少量去除。  相似文献   
949.
2004年11月~2005年4月,进行了王锦蛇的冬眠期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王锦蛇的冬眠期内,人工保持其环境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60%~85%,并提供其所需要的食物条件,就能够使王锦蛇在冬眠期内正常地生长发育,不仅能缩短其饲养时间,而且能提高其成活率,从而达到高效饲养王锦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0.
向海湿地河道上下游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向海湿地河道上、下游土壤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以Al元素作为标准化元素,通过对重金属元素富集因子的分析,研究了Cu、Ni、Mn、Fe、Ba、Cr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人为污染状况及分级。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污染影响,部分层面Ni、Ba等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达到显著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富含重金属的霍林河上游矿源物质的沉积及人类对湿地开发活动的历史变迁过程;此外,径流淹没频率不同造成了两断面土壤沉积类型和沉积效果的不同,使得受水文影响较大的上游断面的人为污染程度大于受影响较小的下游断面,说明向海湿地对人为污染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或向海湿地具有较强的净化和过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