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74篇 |
免费 | 383篇 |
国内免费 | 136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95篇 |
废物处理 | 200篇 |
环保管理 | 393篇 |
综合类 | 2557篇 |
基础理论 | 684篇 |
污染及防治 | 1069篇 |
评价与监测 | 252篇 |
社会与环境 | 246篇 |
灾害及防治 | 2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225篇 |
2021年 | 191篇 |
2020年 | 204篇 |
2019年 | 162篇 |
2018年 | 177篇 |
2017年 | 225篇 |
2016年 | 222篇 |
2015年 | 249篇 |
2014年 | 317篇 |
2013年 | 339篇 |
2012年 | 389篇 |
2011年 | 382篇 |
2010年 | 339篇 |
2009年 | 337篇 |
2008年 | 333篇 |
2007年 | 261篇 |
2006年 | 282篇 |
2005年 | 220篇 |
2004年 | 184篇 |
2003年 | 158篇 |
2002年 | 153篇 |
2001年 | 124篇 |
2000年 | 105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issues faced by humans.Exist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anthropogenic push for a rise in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GHGs)(particularly CO_2)has been a primary cause for global warming.Aside from economic and teclinological factors,demographic dynamics(including human consumption in a broad demographic sense)has been a major driver for CO_2 emissions.In this paper,we performed both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based on the STIRPAT model)and gray correlation degree analysis(based on gray system theory)on the impact of demographic dynamics on CO_2 emissions.Our results reveal that CO_2 emission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pulation size and GDP per capita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nergy intensity.We also show that gray correlation degree with CO_2 emissions for five variables(i.e.,household consumption,urbanization rate,household size,population aging rate,population size)varies substantially:household consumptionurbanization ratehousehold sizepopulation aging ratepopulation size,with household consumption being the highest,and population size the lowest.To mitigate the impact of demographic dynamics on CO_2 emissions,it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nurture people's awareness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to adhere to current population control policies. 相似文献
82.
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分布现状及其群体外部形态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淡水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已构成严重威胁为国内外学者所共识。有鉴于此,本项目通过对环鄱阳湖湖盆地域9县(市)计12个调查点进行样本采集,并对其多个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和数据聚类分析,以探讨克氏原螯虾在该地域的地理分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在鄱阳湖湖盆地域已占据一定的生态地位,并呈现全湖广泛分布及泛滥孳生趋势,已形成对其他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的潜在威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群体外部形态上分为两个类群,即星子县、永修县、共青城市群体为一类,鄱阳县、新建县、余干县群体聚成一类,两类群似不存在地域上的交叉,但尚不能说明这两类群为完全不同的群体。同时,提出了防控克氏原螯虾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3.
恩施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恩施地区2010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其201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分别与恩施地区贫困村分布密度进行空间耦合。研究表明:(1)恩施地区人均生态盈余为0467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47 1 hm2,人均生态足迹为048 hm2;(2)贫困村分布密度最高的来凤县、建始县人均生态盈余很少,而贫困村分布密度最低的利川市、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人均生态足迹最高和最低的县分别是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的生态承载力最高,人均生态盈余最高的是宣恩县、鹤峰县,万元GDP生态足迹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利川市,巴东县;(3)通过生态足迹的研究,提出了恩施贫困地区需放大生态比较优势,〖JP2〗因地制宜,努力将生态盈余转化为直接的经济增长,使之能够有效的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84.
运动消耗对草鱼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鱼幼鱼(体长80~97 cm,体重96~134 g)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专利装置研究了不同运动消耗状态下的草鱼幼鱼游泳能力。结果表明:在正常状态下草鱼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WTBX](Ucrit)为711±060 BL/s,耗氧率(MO2)与流速(U)方程拟合为MO2=4705+419U123,耗氧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草鱼的有氧运动效率较高。在4种运动消耗状态(06Ucrit、08Ucrit、10Ucrit、12Ucrit)流速下运动1 h草鱼的消耗后临界游泳速度(Upcrit)分别为:725±135、633±06、626±08、560±04 BL/s,临界游泳速度随着前期消耗流速的增大而减小,相应的耗氧率方程拟合为:MO2=38269+465U144,MO2=44526+4223U146,MO2=46611+4790U149,MO2=60034+3883U151。运动消耗会导致草鱼的有氧运动效率降低,同时随着运动消耗速度的增加有氧运动效率随之降低。研究结果认为在设计以草鱼为主要过鱼对象的过鱼设施时,鱼道内的流速不应大于08Ucrit,以使鱼类顺利通过。针对不同过鱼对象游泳特性进行设计的鱼道能够提高鱼类通过鱼道的效率 相似文献
85.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数据的太湖富营养化遥感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数据直接监测太湖富营养化状态的方法较多光谱影像监测有着更高的精度优势,对内陆水环境监测具有一定的意义。利用2009年4月地面实测高光谱数据模拟环境一号卫星星上数据,结合确定的太湖富营养化状态遥感评价的水质因子,构建富营养化状态评价模型,并采用实测数据和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影像数据对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选用叶绿素a作为富营养化遥感监测的水质因子监测太湖富营养化状态与综合营养指数法相比,平均相对误差为597%;(2)采用模拟的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影像数据结合三波段模型与采用地面实测数据评价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r=0855,平均相对误差为919%;(3)结合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影像对2010年5月2日太湖进行富营养化监测评价,结果显示太湖水体整体成中营养状态,存在1129%的监测水域出现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86.
Rabbany Md Ghulam Mehmood Yasir Hoque Fazlul Sarker Tanwne Hossain Kh Zulfikar Khan Arshad Ahmad Hossain Mohammad Shakhawat Roy Rana Luo Jianchao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29(1):444-45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credit constraints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Boro rice growers in the district of Pabna in Bangladesh. Using a... 相似文献
87.
Chen Yan Su Xuewei Ma Mingliang Hou Yongbo Lu Chenggang Liu Peizhe Ma Yong Wan Fei Yang Ying Hu Xinru Yu Zhenq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29(58):87310-8731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In this work, the 3D magnetic flower-like Fe3O4@SiO2@Co3O4@BiOCl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e combination of BiOCl with... 相似文献
88.
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尾水尾气,其处理技术普遍存在工艺设计不成熟、污染物脱附规律认识不明晰、二次污染控制措施薄弱等问题,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指导。通过分析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工程尾水尾气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污染物脱附规律和现有专利情况,总结归纳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而提出原位热脱附工程尾水尾气处理工艺的设计和设备选型建议,并展望进一步的应用及研究,以期为我国有机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为实现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以罐底油泥为研究对象并以油回收率为考核指标,对热解终温对油泥三相产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热解条件是:升温速率为10 ℃·min−1、载气中最佳氧气体积分数为4.2%。在400~80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回收的热解油产率由16.43%提升至21.46%,后又降至14.15%;热解气产率由9.12%提升到了27.87%,热解残渣中可回收组分含量由39.1%降至16.5%。热解油中主要为轻质组分,油的品质较高;热解气中主要成分为CO2和CO,且温度越高可燃气比例越高。对热解残渣进行电镜分析发现,渣体表面没有结焦现象,残渣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本研究可为含油污泥热解处理资源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Wu You Liu Zhuannian Bakhtari Mohammad Fahim Luo Junn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1,28(37):51404-51404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A Correction to this paper has been published: https://doi.org/10.1007/s11356-021-15526-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