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78篇
安全科学   181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742篇
基础理论   121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城市景观水体混凝除藻过程对氮元素协同去除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城市景观水体净化为目标,考察混凝除藻同时去除氮元素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结果发现,水体内较高的DOC(溶解性有机质)含量会阻碍藻浊度的去除. 聚合氯化铝(PACl)以及PACl与硫酸铝(Alum)的复合剂(PACl+Alum)对藻浊度的去除效果均相对单独使用PACl或Alum较好,其中PACl+Alum对其他物质(如氮、DOC等)的去除效果也相对单独使用PACl或Alum更佳;在同样的最佳投药量时,低pH条件能获得更好的藻浊度去除率;对氮元素去除的进一步研究发现,DON(溶解性有机氮)的去除特征和过程与TN(总氮)非常一致,表明该水体TN的去除主体上是通过DON的去除实现的;低pH条件同样有利于氮和DOC的去除;但DOC与DON去除的不同步性,说明DOC中的DON成分和性质是非均一性的,是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92.
滇池近代富营养化加剧过程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认识滇池内源污染特性在湖泊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变化,采集滇池北部和中心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TOC(总有机碳)、TN(总氮)、BSi(生物硅)及磷形态含量剖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与滇池富营养化历史的关系. 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中w(TOC)与w(TN)自20世纪50年代后增加显著.n(TOC)/n(TN)介于7.0~13.5之间,表明滇池内源藻类和细菌等对沉积物中有机质贡献大. 滇池沉积物中w(TP)剖面变化规律反映了滇池由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过程. 沉积物中w(TP)与w(TOC)呈显著相关(R=0.91,P<0.01),表明滇池外源磷的输入与生物量的增长以及蓝藻水华暴发的一致性和外源磷污染控制的必要性. 滇池不同区域w(BSi)剖面变化及其与w(TOC)、w(TP)的关系表明,滇池在长期演变中,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化. 滇池北部近年来富营养化加剧,蓝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而导致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化;而中部等地区硅藻仍保持大量增长趋势,表明藻类在该区域处于大量增长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93.
以大气RH(相对湿度)为基准对上海2005─2009年大气质量和气象资料的日均观测资料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了RH与ρ(PM10)、大气能见度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在将RH以5%的间隔进行分段后,各区段ρ(PM10)平均值与RH平均值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相关系数)达0.97;随着RH增大,大气能见度随ρ(PM10)变化率的绝对值增大;RH在75%以上时,增加相同的ρ(PM10)所导致的大气能见度下降量是RH在40%~45%时的5倍以上;RH小于75%时,大气能见度可较好地反映ρ(PM10)的变化,而RH大于75%时,大气能见度的降低主要反映PM10含水量的快速增加而并不指示ρ(PM10)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4.
实施ISO14000标准与清洁生产相结合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实施ISO14000标准与清洁生产的关系,论述了实施ISO14000标准与清洁生产相结合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指出了当前实施ISO14000标准与清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我国典型土壤上重金属污染对番茄根伸长的抑制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观测了我国3种典型土壤——黄泥土、褐土、红壤上不同重金属(铜、锌、铅)作用下敏感植物番茄的根伸长,其中黄泥土和褐土上重金属添加量范围为Cu(0~2000mg·kg-1)、Zn(0~4000mg·kg-1)和Pb(0~5000mg·kg-1),红壤上为Cu(0~400mg·kg-1)、Zn(0~750mg·kg-1)和Pb(0~2000mg·kg-1).对不同土壤上Cu、Zn、Pb对番茄的根伸长抑制率进行了比较,以阐明不同土壤上重金属种类及用量对蔬菜根生长的抑制及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相同Cu、Zn、Pb污染水平(添加量)下,土壤中重金属对番茄的根伸长抑制率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红壤>黄泥土>褐土.番茄对红壤中的重金属最敏感,其次是黄泥土,再次是褐土.番茄对不同重金属的毒性响应不同,对Cu最敏感,Zn和Pb次之.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番茄根伸长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表明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是影响蔬菜根伸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标准遗传算法是一种导向随机搜索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但遗传算法存在早熟收敛及收敛速度慢等问题,许多改进的遗传算法被提出,有效地克服或减轻了上述问题.参17.  相似文献   
997.
文本分类是文本挖掘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特征选择对文本分类起关键作用.文章比较了文档频数、信息增益、互信息、恐统计量、期望交叉熵、文本证据权以及几率比等7种常用于文本分类的特征选择方法.采用人民网的中文文本语料和Rocchio算法对以上的特征选择方法分别进行了评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几率比的性能优于其它特征选择方法.表1、参5.  相似文献   
998.
牡丹江市工业区麻雀体内重金属残留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6年8月至9月,捕捉并测定了牡丹江市工业区与绿化区(对照区)麻雀(Passermontanus)羽毛、肝脏、胸肌和心脏中镉(Cd)、铅(Pb)、铜(Cu)3种重金属残留量.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区麻雀组织中重金属残留量高于绿化区.麻雀胸肌、心脏和肝脏中Cd与Pb残留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羽毛中Cu与Pb残留量显著相关(P<0.05);胸肌中Cd与Cu残留量显著相关(P<0.05).3种重金属元素在麻雀体内各组织中积累量不同,其总残留量依次为Cu>Pb>Cd.心脏对Cu和Cd、羽毛对Pb均具有较高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为解决低样本量下的能力验证z比分数评价结果可能偏离参加者真实能力水平的问题,建立了"z值评价-风险评估-技术核验"统计评价模型,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水中铁和氟化物的检测"国际能力验证项目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样本量为14家(低样本量)、指定值与样本真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大于4%时,铁检测项目获得"满意"评价结果的14家参加者中,5家存在数据"不准确"中/高风险;氟化物检测项目获得"满意"评价结果的11家参加者中,7家存在数据"不准确"中/高风险。技术核验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是参加者未按照检测方法的要求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标准曲线绘制、试剂配制、关键仪器参数设置记录缺失,原始记录可追溯性较差。由此证实了数据风险点的存在,同时也印证了该统计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00.
洪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及组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C-ECD测定了洪湖表层(0~2cm)、次表层(2~10cm)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组成及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HCHs在表层、次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分别为2.05~19.0ng/g和0.66~11.3ng/g,DDTs在表层、次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分别为2.39~25.8ng/g和1.22~27.5ng/g.次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低于表层沉积物,可能是因为有部分已发生迁移或转化.HCHs和DDTs呈现出在河流入湖口处含量较高,近长江处含量降低的趋势,其污染来源主要是河流输入及洪湖市的工农业排污.组分特征表明沉积物中的HCHs主要来源于林丹的使用,而DDTs则主要来源于环境早期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