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1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20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5篇 |
废物处理 | 42篇 |
环保管理 | 68篇 |
综合类 | 451篇 |
基础理论 | 141篇 |
污染及防治 | 206篇 |
评价与监测 | 26篇 |
社会与环境 | 54篇 |
灾害及防治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99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992.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并将其引入规划环评中,对于完善规划环评技术方法,更好的发挥其战略指导作用,协调土地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土地资源系统进行分析,重新框定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建立规划环评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理论模型,并基于DSR模式,构建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规划环评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指标体系;开展广州南沙区规划环评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的应用研究,提出规划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993.
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基础化设施建设不完善,城市面源压力较大,但我国城市面源研究和管理均较滞后。城市面源污染呈现初始冲刷效应,并且不同城市下垫面和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特性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基于对城市面源污染特征的研究,按照城市面源的形成与转移过程,针对城市面源不同尺度的体现,文章提出3种城市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监测方法:基于城市下垫面监测、基于雨水/雨污合流排放口、基于地表径流监测的排放量监测。这3种方法之间存在逻辑校验关系,又存在各自的适用条件,在有条件的地区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监测,并根据实测结果优化布点、频次等监测方案,从而形成较为规范的城市面源监测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电动力学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土壤修复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之一是不破坏原有自然环境。通过小型实验研究了土壤中苯酚在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特征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LAS对苯酚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电动力学作用可有效地促使苯酚解吸附和迁移,其迁移效果与土壤酸碱性质、污染物类型和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密切相关,不同通电时间,迁移方向有所不同;②添加LAS能提高苯酚的去除效率,当LAS浓度为0.046mol/L时,苯酚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达到91.16%。采用适当的电动力学工艺可修复受苯酚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995.
湖泊和水库等水体富营养化通常会引起藻类水华暴发. 已有较多研究总结了光照、温度、营养盐等环境因素对藻类水华发生的影响方面的进展,但缺乏对水动力因素影响藻类生理生态学乃至水华发生等方面的研究总结. 本文通过梳理水动力条件对藻类生长、种群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临界流速和人工混合对藻类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在藻类生理学方面,水动力条件主要影响藻类的生长、细胞形态、营养盐吸收、光合作用活性和酶活性的变化;在藻类生态学方面,不同藻类对应的临界流速有所差异,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会导致优势种之间的转变;人工混合使局部水体藻细胞密度降低进而改善水质. 对今后的研究热点进行展望:后续仍需进一步研究水动力条件对藻类生理的影响,不仅是酶活性和相关物质的吸收,还应包含胶被、产毒特性和基因序列等方面;应用于实际湖库的临界流速、水体扰动方式、扰动时间、扰动频率和最佳深度的探究,旨在推进藻类水华控制、保障水质安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96.
恶臭气体污染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寻找合适的治理方法已经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恶臭治理方法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7.
998.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ytochrome P450 1A, p53 and vitellogeni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ree different tissues of male medaka fish after exposure to diclofenac that is one of the main concerns among pharmaceuticals frequently found i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STP) efflu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ytochrome P450 1A, p53 and vitellogenin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tissue-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after exposure to 8 mg/l and 1 μg/l of diclofenac. These elevated expression levels of three biomarkers suggested that diclofenac has potential to cause cellular toxicity, p53-related genotoxicity and estrogenic effects. It is also noteworthy that diclofenac has the potential to cause these effects even at an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 of diclofenac, 1 μg/l. 相似文献
999.
Li Q Wu Z Chu B Zhang N Cai S Fang 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arking, Essex : 1987)》2007,149(2):158-164
Sediment quality in coastal wetlands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was concerned since the wetlands were used for land reclamation, aquaculture and wildlife protection, and meanwhile served as one of the main ultimate sinks for large amount of heavy metals discharged from the rapidly developing Pearl River Delta.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 such as Zn, Ni, Cr, Cu, Pb, and Cd, and their chemical speciation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di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contaminated by Cd, Zn and Ni with concentration ranges of 2.79-4.65, 239.4-345.7 and 24.8-122.1mg/kg, respectively. A major portion (34.6-46.8%) of Pb, Cd, and Zn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exchangeable fractions, while Cu, Ni and Cr were predominantly associated with organic fractions, residual, and Fe-Mn oxide. Cd and Zn would be the main potential risk and the sediment quality is no longer meeting the demand of the current wetland utiliz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