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93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513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11.
以维也里试验为研究背景,针对维也里试验中人工识读试纸颜色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低的现状,提出了以传感器为核心的试纸颜色自动识别系统.主要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依据、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着重论述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案,实现了系统的构建.经试验测试和应用表明,系统设计合理,可大大提高试验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试验中试纸颜色的识别精度,完全达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12.
基于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1993年以来的常规监测资料,利用比较与数理统计相关分析方法对太湖地区的太阳辐射和水温变化特征及其对水体叶绿索a浓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占总辐射的比例及水温总体上都呈上升的趋势.其中,光合有效辐射的增长速率大于总辐射的增长速率,年际水温增长率春季秋季>夏季.太阳辐射及水温的年内变化呈夏季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的特征.此外,太阳辐射和水温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太阳辐射特别是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温的增加为藻类的大量生长和水华暴发提供了良好的物理条件,太湖蓝藻水华初始暴发时间有逐年前移的趋势且水华持续时间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413.
湿地介质高炉矿渣磷吸附与再生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批实验和长期动态柱实验评价了湿地介质高炉矿渣吸附和截留P能力,并利用水位落干操作提高P吸附再生能力.结果表明,长期柱实验可以精确评价矿渣吸附磷的能力,矿渣磷截留能力达到1.65 g/kg;湿地保持落干4周,磷吸附能力再生,吸附能力提高58%.矿渣磷吸附饱和后磷组分分析得到树脂提取磷(P1)占13%,Fe-P 39%,Al-P 21%,Ca-P 13%(1 mol/L HCl),Ca-P 14%(热浓HCl).吸附饱和前后X射线荧光衍射分析介质成分发现:K2O和P2O5分别提高3倍和1.7倍,Al2O3和FeO提高8%.高炉矿渣吸附特性的研究表明该材料能长期有效去除P,适当干湿交替操作可以延长人工湿地运行年限.  相似文献   
414.
阐述了用紫外荧光法在线仪器测量地表水油类的可行性及局限性。对紫外荧光法水中油类监测仪进行性能评价,结果显示该仪器测试线性好,性能稳定,但准确度较差,适合用在在线预警监测项目中。  相似文献   
415.
翟由涛  王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9):174-177,204
文章用盐酸对膨润土、高岭土、凹凸棒土及沸石进行了改性研究,对含磷废水的吸附处理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实验样品对磷的净化能力明显增强,去除率分别增加膨润土27.45%、沸石19.11%、高岭土39.7%、凹凸棒土11.3%,最大去除率可达到膨润土45.59%、沸石32.84%、高岭土77.45%、凹凸棒土30.9%。膨润土、沸石、高岭土的改性随着酸用量的增加对磷的吸附效果随之增加,凹凸棒土最佳酸用量为3%(体积分数)。处理模拟的废水的结果表明,在改性后的高岭土投加量为0.5 g/25 mL废水时,对磷的去除率达到95.9%,吸附后水中的磷浓度为0.49 mg/L,处理后水中的磷浓度达到废水排放一级标准的要求。四种粘土样品改性前后对磷的吸附特征可以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416.
菲在四种碳纳米管上的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纳米材料是当前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以菲为模型污染物,以Tenax TA树脂为助解吸剂,研究了菲在4种碳纳米管上的非生物解吸动力学以及碳纳米管理化性质对菲解吸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老化60d,碳纳米管上菲初始吸附量为578mg·kg-1时,解吸30d后菲累积解吸量随时间变化不明显,解吸35d后碳纳米管上菲的...  相似文献   
417.
稻香湖景酒店景观再生水生产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以北京稻香湖景酒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为例,利用16SrDNA文库技术研究了不同处理阶段水体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酒店排放的生活污水中细菌类型较多,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3.12,其中ε-变形杆菌纲在克隆文库中所占比例最高,达32%;另外还有9%~15%的克隆分别与CFB类群、γ-变形杆菌纲、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高度同源;经中水站处理后,水体细菌多样性指数下降到2.41,β-变形杆菌纲的细菌占据绝对优势,比例高达73%;进一步经小型人工湿地处理后,细菌的多样性指数提高到3.38,其中放线菌门的细菌比例最高达33%,成为最优势的类群,蓝细菌的比例次之,达26%;而对照样品中蓝细菌为最主要的优势类群,比例高达38%,主要涉及的种属为蓝菌属、聚球藻属和微囊藻属,比例分别为47.1%、17.6%和8.8%,且检测到少量铜绿微囊藻,水体有轻度蓝藻水华暴发.因此,该酒店的生活污水经过逐级处理改造成景观再生水的过程中改变了细菌的优势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经过处理的水体未有蓝藻水华出现,水体状况优于对照.该研究对了解景观再生水生产过程中细菌微生态的变化、将来从生态学的角度加强蓝藻水华的控制提供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418.
为提高煤矿生产物流系统的安全水平,实现煤炭安全高效生产,运用随机规划方法研究安全资源配置问题。选取人员资源、机器设备资源、环境资源、管理资源以及应急资源为一级指标,井工人员素质、机械化水平、自然环境、安全文化管理、应急救援设备等为二级指标,确定煤矿生产物流系统安全资源指标体系;根据煤矿生产物流系统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选取井工人员素质、自然环境及工作环境作为随机因素,构建煤矿生产物流系统安全资源配置随机规划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河南某煤矿生产物流系统中。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模型合理配置安全资源,使该矿安全水平由63.536 5提升到了81.566 0,能够为煤矿生产物流系统安全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19.
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均是非常重要的信号分子,然而其在二氧化硫(SO2)对观赏植物毒作用过程中可能的信号作用还不清楚.因此,本文以万寿菊叶片下表皮为材料,采用表皮条分析法研究了SO2胁迫引起的保卫细胞死亡和胞内NO、ROS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显示:SO2衍生物(终浓度0.4~4.0 mmol·L-1)处理能引起万寿菊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生理活性下降,死亡率增加,且存在剂量效应,细胞出现核固缩、核降解、核拉长等典型核凋亡特征.同时,保卫细胞内NO、ROS和Ca2+水平显著升高(p0.05).用不同浓度的NO干扰剂(NO合酶抑制剂L-NAME、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 N3及NO清除剂c-PTIO)、ROS清除剂(CAT和As A)、钙离子干扰剂(Ca2+螯合剂EGTA和Ca2+通道抑制剂La Cl3)分别与2.0 mmol·L-1SO2衍生物同时处理后,保卫细胞死亡率及相对应的胞内NO、ROS、Ca2+水平显著低于同期SO2衍生物单独处理组(p0.05).在用As A、L-NAME分别与2.0 mmol·L-1SO2衍生物共同处理后,同时检测ROS、NO及Ca2+含量,发现三者均显著低于SO2衍生物单独处理组;同理,用EGTA和2.0 mmol·L-1SO2衍生物共同处理后,尽管这时Ca2+水平显著下降,但ROS和NO含量却降低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NO和ROS在Ca2+的上游,且可能通过NO-Ca2+或者NO-ROS-Ca2+信号途径调节SO2诱导的万寿菊保卫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20.
重金属铬(Cr(VI))是废水中常见的、困扰很多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的污染物.本文通过静态试验和静态冲击试验,研究了Cr(VI)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分布特点和对硝化效率、活性等的影响,并进行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Cr的吸附很快,但吸附量有限,Cr(VI)投加浓度为1、5、10和30 mg · L-1的溶液中,Cr的12 h-吸附量分别为0.79、1.98、3.19和5.78 mg · g-1.Cr(VI)投加到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后形态分为溶解态、可洗脱和不可洗脱态,可洗脱的Cr能够向不可洗脱态转变.Cr(VI)对活性污泥硝化活性的抑制程度随着Cr(VI)浓度的增大而提高.静态试验中,1、3、5、10和30 mg · L-1 Cr(VI)对氨氮平均降解速率的抑制率分别为5.25%、9.80%、10.41%、17.54%和21.38%.Cr(VI)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大小是:氨氧化菌 >亚硝酸盐氧化菌 >异养菌.模型分析发现,Cr(VI)对氨氧化菌和异养菌比耗氧速率的抑制符合Haldane动力学模型,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冲击试验表明Cr对硝化等的抑制主要是不可洗脱的Cr造成的,抑制效果的出现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