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448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自制的城市生活垃圾降解-压缩-渗流仪中开展了5组持水量试验,分别研究不同温度和逐级递增应力条件下新鲜高厨余垃圾的持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新鲜高厨余、新鲜无厨余和基本降解垃圾的持水量随应力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恒定应力条件下,新鲜高厨余垃圾的持水量随时间呈指数下降,即MRC=a-b(1-exp(-ctd));在应力10kPa和室温(0~27℃)条件下,持水量下降较慢(c=0.003,d=1.18);在应力10kPa和恒温(40±3℃)条件下,持水量下降较快(c=0.173,d=0.601);应力从50kPa逐级递增至100kPa、200kPa和400kPa后,持水量分别瞬时下降3.0%、2.3%和1.9%;新鲜高厨余、新鲜无厨余和基本降解垃圾的持水量均随应力的对数呈线性下降,即MRC=m-n×lg(σ);当应力从10kPa增大至400kPa时,新鲜高厨余、基本降解和新鲜无厨余垃圾的持水量分别从63.0%、46.5%和37.9%下降至46.0%、35.3%和30.4%.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持水量试验结果,揭示了在相同应力条件下新鲜垃圾持水量随厨余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组分老垃圾持水量基本相同的规律.分析了生化降解和应力压缩对新鲜高厨余垃圾持水量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增大新鲜高厨余垃圾脱水速率和脱水量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92.
建立了描述填埋城市固体废弃物降解过程和行为的2阶段厌氧降解机理模型.模型考虑了含水率、挥发性脂肪酸(VFA)和pH值等主要环境因素的作用.为了适用于不同渗滤液酸化水平下的降解,单独考虑了pH值和分子态VFA对甲烷菌繁殖的影响.建立了气相高CO2分压下的渗滤液pH值计算方程,并给出了降解环境中CO2分压的计算方法.通过对一固废降解试验的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采用所建立的pH值计算方程揭示了填埋环境下高CO2分压对渗滤液pH值影响显著,渗滤液pH值与VFA间缺乏不同酸化水平下的一致对应关系和高酸化水平下pH值对VFA浓度变化不敏感、分子态VFA抑制作用明显等规律.  相似文献   
93.
为了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决定在银川玉皇阁 10 kV 配电线路开展物联网实例示范应用。该应用通过“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电力专网+物联网”方式,成功采集 10 kV 配电线路故障电流、配电设施温湿度、门禁、水浸等信息,并上传物联网主站服务器。试运行结果表明:物联网示范应用系统的功能及安全性满足用户需求,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4.
镉和乙草胺对少根紫萍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毒性实验在水环境污染评价中非常重要.本文以少根紫萍(Spirodela Oligorrhiz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重金属Cd和除草剂乙草胺对少根紫萍生长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Cd、乙草胺及对少根紫萍的96h-IC50分别为4.77mg/L和6.95mg/L,在浓度1:1的情况下,Cd与乙草胺共存对少根紫萍的96h-IC50为1.41mg/L,采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求得相加指数AI为1.00,大于零,为协同作用.同时,随着Cd、乙草胺处理浓度的增加,少根紫萍叶绿素a的浓度下降,其中Cd对叶绿素a的影响大于乙草胺,复合污染对叶绿素a的影响明显大于单一污染,也表现为协同作用.另外,本文还对少根紫萍生长抑制试验进行了探讨,建议使用植物体数和重复间的偏差作为衡量试验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95.
污染土壤修复中心作为区域综合处置中心,具有修复周期短、便于多技术联合应用以及降低修复成本等优势.土壤修复中心模式在国外已有成熟应用,但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介绍了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梳理了国内外土壤修复中心的建设案例,分析了国内土壤修复中心发展的适应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并从政策、市场、技术和公众4个...  相似文献   
96.
基于积尘负荷的西安市铺装道路扬尘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颗粒物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环境幸福指数和对美好环境的期待.道路扬尘作为城市扬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颗粒物污染的贡献不容小觑.在此背景下,采用积尘负荷法采集西安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4种类型25条道路的道路扬尘样品,并分析采样速率、采样次数等因素对采样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西安市各类型道路的平均积尘负荷,结合车流量、车重、道路长度,通过《扬尘源颗粒物排放清单技术指南》中的公式计算得到各种类型道路TSP、PM10、PM2.5的排放系数及排放量.结果显示:采样速率为1.0 m2·min-1,采样次数为两次可满足采样要求.不同类型道路积尘顺序为:支路(4.18 g·m-2)>次干道(2.80 g·m-2)>快速路(1.49 g·m-2)>主干路(1.34 g·m-2);道路积尘TSP、PM10、PM2.5的平均排放系数分别为6.066、1.542和0.447 g·km-1.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扬尘排放系数较小,支路的扬尘排放系数次之,次干路的扬尘排放系数较大.采用Monte Carlo方法对TSP、PM10和PM2.5的排放量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在95%的概率分布范围下,三者定量不确定性均为-16.88%~17.96%.  相似文献   
97.
为了解独流减河流域水质时空特征及污染物排放结构情况,准确掌握污染来源和防控重点,达到改善流域水质的目的,基于2017年独流减河流域9个监测断面的8个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开展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独流减河流域水质时空特征差异显著,干流水质优于支流水质;时间维度划分为2个时段T1(1-3月)和T2(4-12月),T2时段水质优于T,时段,氨氮、总磷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各时段的主要污染因子,畜禽养殖、农村居民生活为主要污染源,氟离子和CODCr分别是T1和T2时段的另外主要污染因子,代表工业电镀行业废水污染和耗氧有机污染.空间分布划为G1组和G2组,其中G1组主要位于中上游,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磷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代表畜禽养殖和居民生活污染;G2组位于中下游,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氟化物,代表城镇居民生活污染和工业电镀行业废水污染,G2组水体水质优于G1组.  相似文献   
98.
方解石活性覆盖系统抑制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摇床振荡试验和底泥磷释放控制模拟试验,考察了覆盖系统厚度、上覆水Ca2 浓度、温度、方解石粒径以及人工曝气等对方解石活性覆盖系统抑制底泥磷释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方解石覆盖系统可以抑制厌氧状态下底泥磷的释放,且抑制效果受覆盖系统厚度、上覆水Ca2 浓度、温度、方解石粒径及人工曝气等的影响.方解石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效率随厚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方解石投加量由12.7 kg/m2增加到38.2 kg/m2,模拟期间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率则由56%增加到99%;上覆水的Ca2 会增强方解石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抑制的效率,上覆水Ca2 浓度由1 mmol/L增加到5mmol/L,模拟期间上覆水的磷浓度下降36%左右;对于方解石投加量较少的情况下,高温条件与低温条件相比,底泥向上覆水释放更多的磷,而通过增加覆盖系统的厚度可以消除高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方解石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效率随粒径的减小而明显增强;对方解石覆盖系统表面进行人工曝气,不仅可以降低底泥氨氮的释放速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底泥磷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99.
以水杨酸为分子探针物,以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纳米TiO2薄膜光催化体系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结果表明,水杨酸的自然氧化程度较低,可以作为分子探针测定·OH的产生;实验中最佳的光照时间为60min;水杨酸浓度对·OH的测定影响较大,其最佳值为50 mg·L-1;pH值对·OH的测定影响较大,最佳值为6;最佳实验条件下,分析得到·OH的稳态浓度为1.68×10-14 mol·L-1.  相似文献   
100.
乌兰察布市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环保工作要以饮水安全为重点,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影响的日益严重也使我们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乌兰察布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进行调查、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乌兰察布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