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70篇
  免费   4063篇
  国内免费   8652篇
安全科学   4292篇
废物处理   494篇
环保管理   2215篇
综合类   19891篇
基础理论   3558篇
污染及防治   2242篇
评价与监测   1691篇
社会与环境   1789篇
灾害及防治   1013篇
  2024年   314篇
  2023年   866篇
  2022年   1884篇
  2021年   1933篇
  2020年   2235篇
  2019年   1508篇
  2018年   1437篇
  2017年   1771篇
  2016年   1453篇
  2015年   1640篇
  2014年   1454篇
  2013年   1908篇
  2012年   2362篇
  2011年   2272篇
  2010年   2114篇
  2009年   1963篇
  2008年   1800篇
  2007年   1789篇
  2006年   1751篇
  2005年   1285篇
  2004年   902篇
  2003年   619篇
  2002年   555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环境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时省级环境功能区划与国家级、县(市)级环境功能区划之间还存在上下衔接的关系.生态功能区划是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是环境功能区划的上位规划;新疆环境功能区划是从环境功能的角度对主体功能区进行空间上的细化.科学认识省级环境功能区划与多个区划之间的关系,对明确省级环境功能区划的定位、类型划分以及管理要求的深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黄丝郁金不同采收期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采收时期。方法:设定10月、11月、12月、1月2、月5个不同采收时间,定期采收,测产,测试挥发油和姜黄素含量。结果:10—12月郁金产量有明显增加,12月至次年2月产量无明显差异;10—12月郁金的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显著增加,12月至次年2月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总体看来,黄丝郁金的采收期以12月底为宜。  相似文献   
103.
我国涂料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严峻的行业环境问题严重限制了我国涂料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进行了涂料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实例研究.实践表明,加快我国涂料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进涂料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可有效地减少涂料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对我国涂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人工生物浮床栽培经济植物是水上农业的主要实现手段.对利用浮床栽培高档木本蔬菜香椿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其优越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植株越冬的初步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未采取任何防冻措施的情况下,浮床栽培香椿在武汉地区可安全越冬并萌芽,但对浮床载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骤变的环境下,香椿的生态适应性形成和树型差异值得进一步试验探究.  相似文献   
105.
通过电感的高频特性及其对共模插入损耗的影响分析,采用遗传算法和Ngspice仿真库设计出电感的选择方案,最后通过电路仿真和实验同时验证方案的有效性。该方案避免了对EMI滤波器高频段的复杂建模,降低了电感选择的难度,对电感元件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农村人口迁移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之一,而人口迁移的历史与实践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机制之一.基于我国农村人口迁移发展现状与格局,从实现农村转移人口个人收入水平提升、促进迁入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有效改善迁出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口转移的协调区域发展机制,提出了优化我国农村人口迁移的相关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07.
陇中黄土丘陵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环境经济成本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陇中黄土丘陵地区经济贫困、环境脆弱、生活能源短缺,生物质过量消费成为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驱动因素。论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并建立计量模型,基于替代性分析估算了不同用能结构情景下的环境经济成本。结果表明,现状户均生活能源消费2 112.44kgce/a,人均428.59kgce/a,用能水平较低。目前农户消费能源选择的主要依据是能源的现金支出和可获得性。与农户现状用能结构相比较,4种替代结构的能源消费总成本、环境成本、经济成本及现金支出差异较大。利用沼气和太阳能的结构各项成本低,应是今后农村能源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8.
鸡粪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腐殖质结合铜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鸡粪为材料,添加不同比例的铜锌进行腐解试验,研究了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腐殖质结合态铜(水溶性、氢氧化钠溶性、氢氧化钠-焦磷酸钠混合液溶性)浓度的动态变化、受锌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有效铜的关系.结果表明,粪肥原样H2O-Cu(水溶性腐殖质结合态铜)占其全铜量的10.97%,在腐解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随着粪肥中添加铜量的增加(1:1、2:1、3:1处理),H2O-Cu占其全铜的比例相应减少了(平均分别占其全铜的比例的7.10%、5.18%和3.74%);H2O-Cu随着腐解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在腐解的后期(45、60d),粪肥中锌含量的增加会降低H2O-Cu含量.腐解初期粪肥原样NaOH浸提腐殖质-铜(NaOH-Cu)占其全铜量的70.87%,随腐解进行其比例大幅度下降;NaOH-Cu占其全铜的比例随着加入铜的增大而有所下降,分别为55.59%、46.04%和38.08%,且随着腐解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粪肥中锌含量的增加对NaOH-Cu含量变化影响较小.粪肥原样中NaOH-Na4P2O7提取腐殖质结合态铜(NaOH-Na4P2O7-Cu)占其全铜量的24.29%,随腐解过程呈增加趋势,NaOH-Na4P2O7-Cu量随着加入铜量的增加而增加,占其全铜比例的15%~25%;粪肥中锌含量增加对NaOH-Na4P2O7-Cu有促进作用.粪肥添加铜锌后,3种浸提剂提取的可溶性腐殖质结合态铜有55%~80%分配在NaOH的溶液中,10%~30%分配在NaOH-Na4P2O7碱性混合液中,0~10%在水溶液中;随加入铜含量和锌含量的增加,NaOH-Na4P2O7-Cu平均分配比(占3种町浸提性腐殖质-Cu的比例)增加,NaOH-Cu和H2O-Cu的分配比减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2O-Cu、NaOH-Cu和NaOH-Na4P2O7-Cu之间显著正相关,它们与有效铜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09.
垦殖对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择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垦殖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原生沼泽湿地及其开垦21 a的水田和旱地0~40 cm不同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微生物呼吸等变化趋势,以揭示垦殖对会仙喀斯特湿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垦殖导致会仙喀斯特湿地土壤呈现偏酸性和养分含量降低的趋势,垦殖后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速效氮(AN)、全磷(TP)、速效磷(AP)、全钾(TK)和速效钾(AK)总体上趋于减小,并且表层土壤减小的趋势最为显著.②垦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的相对比例关系,水田土壤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高,而土壤真菌数量则在旱地最高(P<0.001).③垦殖降低了各土层蛋白酶、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旱地的数值最低.④垦殖后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基础呼吸(BR)、呼吸势(PR)和微生物熵(qMB)总体上均趋于减小,代谢熵(qCO2)在湿地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在水田和旱地则一致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各土层的MBC、MBN、BR、PR和qMB普遍呈现出湿地 > 水田 > 旱地的趋势.qCO2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表现为湿地 > 水田 > 旱地,而在20~30 cm和30~40 cm土层则表现为旱地 > 水田 > 湿地.综上,垦殖显著降低了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土壤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对旱地土壤影响较为严重.在会仙喀斯特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应减少垦殖旱地和水田的面积,退耕恢复湿地面积.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陕西省近50 a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基于陕西省18 个气象站点1961-2010 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月的SPEI 指数值,统计近50 a 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了陕西省历年、历年各季及月尺度上的干旱发生频率、覆盖面积和干旱发生强度,揭示了陕西省干旱发生的时空和强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 来陕西省干旱发生频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1990 年以来的近20 a;陕西省在年、春、夏、秋、冬及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其中,秋季干旱最为严重,春季次之。在年代际变化方面,全省以20 世纪90 年代干旱最为严重,2000 年以来的干旱次之;干旱出现既有全省性的大范围干旱,也有区域性的局部干旱,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分布特征是北多南少;干旱发生强度分布呈现出关中最强、陕南次之、陕北最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