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5篇
  免费   1927篇
  国内免费   4218篇
安全科学   1769篇
废物处理   395篇
环保管理   1025篇
综合类   9867篇
基础理论   182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71篇
评价与监测   789篇
社会与环境   734篇
灾害及防治   562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811篇
  2021年   803篇
  2020年   1001篇
  2019年   671篇
  2018年   645篇
  2017年   711篇
  2016年   664篇
  2015年   830篇
  2014年   903篇
  2013年   1080篇
  2012年   1193篇
  2011年   1226篇
  2010年   993篇
  2009年   980篇
  2008年   974篇
  2007年   879篇
  2006年   805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气象指数灾害保险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广泛研究的一种风险转移工具,它可以克服传统的自然灾害保险的局限性,在农业保险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以福建省连江县为例,依据连江县台风灾害及台风活动特征,将能够对连江县造成一定损失的台风分成分别以大风、大雨和大风雨为主导的3类。结合连江站相关气象数据及概率分布建立了广义的台风灾害气象指数,最后构建了保险赔付路线图,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62.
台风灾害风险区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风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严重,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之一。对台风灾害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以宁波市为研究对象,在隶属函数和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形成台风灾害风险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结合GIS技术建立了台风灾害风险区划模型,绘制了宁波市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并利用灾级指数对模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宁波市各区、县的台风灾害风险指数中,宁海、鄞州、余姚、奉化、象山和慈溪台风灾害的总风险指数较大,老城区(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和北仑较小;宁波市东南沿海、城镇和部分山区台风灾害风险等级较高;灾级指数与台风风险指数的相关性较好,决定系数达到0.7181,且通过了0.01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963.
为研究水下公路隧道纵向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结合纵向疏散通道的特点,借鉴一般建筑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了纵向疏散通道内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纵向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风速法计算得到的送风量比压差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大20倍左右,并且压差法计算送风量时受疏散口缝隙宽度影响较大,工程适用性差。通过数值模拟可知,疏散通道内的送风风速达到1.5m/s时即能够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这与风速法计算的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可供采用纵向疏散模式的隧道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64.
为应对大规模风电并网运行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在传统水、火电机组有功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综合风电运行特点,研究分析了计划曲线跟踪、限时段控制等多种风电有功控制策略,并且成功实现了宁夏首次风电联网有功闭环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风电有功控制策略有较强的可行性,能够为电网接纳大规模风电运行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65.
为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所需的“变电站运行画面远程调阅”应用业务,对电子式切换器、远方终端、图形网关、第三方应用软件4种常见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比了其优缺点。分析结果表明:第三方应用软件、图形网关2种方式更适合“变电站运行画面远程调阅”应用业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966.
Abstract

Used tires were pyrolyzed in a pilot-scale quasi-inert rotary kiln. Influences of variables, such as time, temperature, and agent flow, on the activation of obtained char were subsequently investigated in a laboratory-scale fixed bed. Meso-porous pores are found to be dominant in the pore structures of raw char.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surfaces of activated chars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carbon burnoff. The carbon burnoff of tire char achieved by carbon dioxide (CO2) under otherwise identical conditions was on average 75% of that achieved by steam, but their BET surfaces are almost the same. The proper activation greatly improved the aqueous adsorption of raw char, especially for small molecular adsorbates, for example, phenol from 6 to 51 mg/g. With increasing burnoff, phenol adsorption exhibited a first-stage linear increase followed by a rapid drop after 30% burnoff. Similarly, iodine adsorption first increased linearly, but it held as the burnoff exceeded 40%, which implied that the reduction of iodine adsorption due to decreasing micro-pores was partially made up by increasing mesopores. Both raw chars and activated chars showed appreciabl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ethylene-blue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commercial carbons. Thus, tire-derived activated carbons can be used as an excellent mesoporous adsorbent for larger molecular species.  相似文献   
967.
为评估由我国大气中α HCH所导致的人体健康风险,利用CanMETOP 模拟的2005年日均α HCH大气浓度,基于吸入因子和致癌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吸入因子呈东部>西部,北部>南部的特征,东中和东北部地区的吸入因子分别主要由人口密度和α HCH大气浓度贡献,东中和东南部地区的个体健康损失小于东北地区,东中和东南部地区年内逐月吸入因子分配较为均匀,而东北地区主要集中的夏季,东北地区个体致癌风险系数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推测由其它污染物所形成的暴露风险具有类似的时空分布。加之夏季东北地区集中降水所形成的湿沉降以及气温升高等因素,使摄食暴露和皮肤接触暴露增大,东北地区人群的复合暴露风险将显著大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968.
Li W  Ma Y  Li L  Qin DM  Wu YJ 《Chemosphere》2011,82(6):829-833
The residual levels and dissipation rate of trichlorfon, and its degradation product, dichlorvos, in cabbage crops and the soil in which these were grown, were deter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t two geographically distant experimental sites, one in Kunming and one in Beijing, China. Trichlorfon was applied at two dosages (900 g ai ha−1 and 1350 g ai ha−1). Maximum final residues of trichlorfon in soil and cabbage were 1.23 mg kg−1 and 1.81 mg kg−1 respectively at Kunming, and 0.35 mg kg−1 and 0.70 mg kg−1 respectively at Beijing. However, the final residues of dichlorvos in both cabbage and soil was only 0.04 mg kg−1 at Kunming, and only 0.03 mg kg−1, or “not detectable”, at Beijing. The mean half-life of trichlorfon in cabbage was 1.80 d with a dissipation rate of 90% over 5 d, while that in soil was 3.05 d with a dissipation rate of 90% over 14 d at one experimental site. The dissipation rates of trichlorfon and its degradation product dichlorvos at the two experimental sites were different, suggesting that degradation of these pesticides was affected by local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mate. When applied at both the recommended dosage and at 1.5 times this, no detectable residues of either trichlorfon or dichlorvos were found in soil or cabbage at harvest. Although trichlorfon can easily degrade into dichlorvos, which is highly toxic to humans and other animals, the observed low residual levels of dichlorvos suggest that trichlorfon is safe when applied at the recommended dosage.  相似文献   
969.
在借鉴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提出人口长期均衡包含人口内部均衡和人口外部均衡两个方面,人口内部均衡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三个维度,人口外部均衡包括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设定为三级,第一级包括人口内部均衡和人口外部均衡两个方面,第二级由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等七个部分构成;第三级指标包括反映内部均衡的7个指标以及反映外部均衡的13个指标.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采用2000-2007年31个省级单位的数据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人口总体均衡水平以及影响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和浙江分列前三,人口均衡发展程度最高.从影响均衡程度的关键因素看.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是制约人口自身均衡的主要因素,人口与社会的均衡状况对人口与外部系统均衡制约最大,其次是人口与经济的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970.
中国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的冲击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柱,一方面推动着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对中国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强度提出了挑战,因而准确认识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的交互冲击作用机理,为挖掘碳减排路径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选取1990 - 2008年间中国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指标,采用EG协整检验证明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以此建立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煤炭消耗比重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影晌具有一定滞后性和波动性,但冲击作用长期持久;(2)碳排放强度对煤炭消耗比重的冲击影响在短期内较剧烈,但长期冲击影响不明显;(3)煤炭消耗比重的降低在长期内会促使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因而可以通过降低煤炭消耗比重来达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的.最后,从结构性降低、产业传导性降低以及技术性降低等角度,提出减少煤炭消耗、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