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9篇
  免费   1231篇
  国内免费   2211篇
安全科学   1159篇
废物处理   124篇
环保管理   637篇
综合类   5656篇
基础理论   979篇
污染及防治   250篇
评价与监测   423篇
社会与环境   565篇
灾害及防治   39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441篇
  2021年   491篇
  2020年   569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418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673篇
  2011年   647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591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540篇
  2006年   558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8个气象站的沙尘暴日数、持续时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EOF、REOF)、滑动t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变换,对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区域沙尘暴日数大致呈北多南少型分布;受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影响,全区一致的沙尘暴异常是该区域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沙尘暴气候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柴达木—茶卡寒旱区、陕甘宁黄土高原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沙尘暴频次最高,陕甘宁黄土高原区频次最少;近40多年来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呈减少的态势;沙尘暴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末期发生气候突变,突变起源于沙漠及相邻地区,并由外围沙漠区向中间地带传播。沙尘暴持续时间最长的不是高频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而是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最短的也不在频次最低的陕甘宁黄土高原区,而在柴达木—茶卡寒旱区;沙尘暴高发的河西走廊—阿拉善区、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持续时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两个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沙尘暴持续时间变率增大;90年代以后沙尘暴持续时间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2.
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为例,对多时相、多极化的合成孔径雷达(ENVISAT ASAR)数据作主成分分析,得到主成分分量影像,其中次要分量波段包含大部分的局部变异信息,使用主成分分量波段和log算子提取了ASAR影像中湿地淹没变化信息.结果表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对外湖水位变化有滞后效应,但总体上,其淹没变化仍显著地受到鄱阳湖外湖洪水的影响.与分类后检测法、分类前变化探测法等方法相比,所采用的变化检测方法可得到更为理想的ASAR影像湿地淹没变化信息提取的精度.使用同极化/交叉极化组合模式的ASAR数据对水面变化检测的精度明显优于同极化波段(HH/VV)组合的数据.  相似文献   
953.
添加剂和湿法除尘主要参数对炭黑去除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AEO-9)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4种表面活性剂配制成吸收液,采用伞形罩洗涤器对燃煤窑炉黑烟进行湿法除尘净化实验,探讨添加剂种类、入口含尘浓度(Cin)、入口风速(u)和液气比(L/G)参数的不同对炭黑(BC)去除效率(η)的影响,结合压降(ΔP,Pa)的变化提出高效脱黑的可行方案.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同为Cin=2g·m-3、u=12m·s-1和L/G=0.2L·m-3条件下,4种吸收液脱黑效果差别不大,AEO-9吸收液具有略明显的优势,炭黑去除效率可达到99.5%(0.06mmol·L-1,AEO-9);在u=12m·s-1和L/G=0.2L·m-3条件下,Cin=5g·m-3时更利于洗涤器对黑烟的净化,AEO-9吸收液的炭黑去除效率近乎100%,ΔP变化不大;入口风速的变化对炭黑去除效率和压降的影响比较明显,当Cin和L/G分别为2g·m-3、0.2L·m-3时,最佳入口风速为12~14m·s-1,炭黑去除效率保持在99%以上;最佳操作液气比可控制在0.2~0.4L·m-3.  相似文献   
954.
论文根据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尝试对保护区所在江段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建立了评价体系,主要对该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功能服务年总价值为59 920×104元,以间接使用价值为主要体现,占总价值的66.4%。间接价值中以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胭脂鱼)的保护价值最高,为27 290×104元/年,占总价值的45.54%,远远超过了其科研价值(410×104元/年)。表明保护区的建立对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及其特有生境的保存、产卵栖息地保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政府应加强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955.
The current modified electro-Fenton system was designed to develop a more convenient and e cient undivided system for pract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system adopted a cathode portion that employed magnetic stirring instead of common oxygen gas di usion or gas sparging to supply oxygen gas for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athode fabrication and a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degradation of acid fuchsine with a self-made graphite-polytetrafluorethylene cathode was studied using a spectrophotomet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cathode generated hydrogen peroxide with high current e ciency and the hydrogen peroxide yield of the cathode did not decay after 10 times reuse. With the Pt anode at a ferrous ion concentration of 0.5 mmol/L, a pH of 3, and using magnetic stirring, dye decolorization could be rapidly accomplished but the destruction of benzene rings and intermediates was fairly di cult. With a Fe anode, dye degradation was more complete.  相似文献   
956.
利用玉米浸泡液产电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的浸泡液(玉米浸泡液)作为接种液和基质,利用“三合一”膜电极的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试验,采用在线监测电压和废水分析方法对产电功率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进行测定,探讨高COD、高氨氮有机废水产电及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经过94 d(1个周期)的连续运行(固定外电阻为1 000 Ω),17 d时输出电压达到最大(525.0 mV),稳定期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69.6 mW/m2,此时电池相应的电流密度为440.2 mA/m2,内阻约为350 Ω,开路电压619.5 mV;但燃料电池电子利用效率较低(库仑效率为1.6%);1个周期结束时浸泡液的COD去除率达到51.6%,氨氮去除率25.8%.本试验利用玉米浸泡液成功获得电能,同时对浸泡液有效地进行了处理,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57.
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的氧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载片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生物膜为对象,研究了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同时考察氯氧化生物膜后水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生物可利用磷(MAP)和细菌生长潜能(BR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氯可以有效灭活悬浮态的大肠杆菌,而对生物膜中的大肠杆菌的灭活效率远低于悬浮菌;在相同CT值下,较高浓度的氯对悬浮态和生物膜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要高于低浓度的氯.氯对生物膜的氧化作用会使生物膜中物质溶出,增加了水中AOC和MAP浓度,如当氯的浓度为1.0 mg/L(CT值为100 mg·min/L)时,水中AOC由20.78 μg/L增加到120.17 μg/L,MAP含量由0.11 μg/L增加到0.17 μg/L;氯的氧化作用会增加水的细菌生长潜能(BRP),BRP随着CT值的增加而增加,如当氯投量为1.0 mg/L(CT值为100 mg·min/L)时,BRP可达到1.10×107 CFU/mL.  相似文献   
958.
土霉素对小麦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发育的生态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安婧  周启星  刘维涛 《环境科学》2009,30(10):3022-3027
研究了土霉素对小麦种子发芽以及早期幼苗生长发育的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土霉素对小麦种子芽长及根长的抑制效应显著(p<0.01),而且它们之间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土霉素对小麦种子芽长和根长的半抑制浓度为65.5 mg/L和34.7 mg/L.然而,土霉素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研究还表明,0.15~2.4 mg/L土霉素暴露21 d后,小麦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了35.6%~47.3%,叶片及根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暴露7 d后,0.15~2.4 mg/L土霉素对小麦叶片和根部SOD与POD活性的抑制效应不显著,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土霉素对小麦的SOD与POD酶活性抑制率显著下降;2.4 mg/L土霉素暴露21 d后,小麦根部的SOD活性下降72.3%,说明土霉素对小麦幼苗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具有破坏作用.该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土霉素长期暴露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不良的生态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59.
利用嗜酸性硫杆菌复合菌群,通过摇瓶试验对制革污泥进行生物沥浸,研究了在以硫粉作为底物的基础上,添加不同量的Fe2+对污泥生物沥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革污泥生物沥浸处理中,外源添加Fe2+虽有助于加快生物酸化进程,特别是在pH>2的阶段该作用较为明显,但由于也促进了羟基硫酸高铁沉淀的生成,导致已溶出的Cr3+部分被重新固持,因此,在制革污泥生物沥浸中外源加Fe2+促进Cr溶出的效果并不明显.此外,外源添加Fe2+在较小程度上可降低污泥的比阻值.从而使污泥更易脱水.但Fe2+不同添加量之间差异较小.综合考虑药剂成本和处理效率,在制革污泥生物沥浸中添加Fe2+对大幅度加快Cr溶出速率和显著提高污泥脱水性并没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60.
海水养殖区沉积物中溴氰菊酯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水养殖区沉积物特点,研究建立了其中溴氰菊酯提取、浓缩、净化方法,对溴氰菊酯及其杂质进行分离,用配有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的气相色谱仪测定.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和费用低等特点.通过对不同养殖区中沉积物进行加标试验测定,方法回收率为79.1%~99.3%,精密度3.6~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